书城亲子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升级版)
70848100000002

第2章 编者的话

如果孩子们正在走廊里来回奔跑,密集的脚步声和尖锐刺耳的叫声让正在煲电话粥的妈妈不胜其烦,妈妈们会怎么做?

控制型妈妈会丢下电话,一把拉开房门,大声吼道:“都给我停下!我快被你们逼疯了!不许再跑了,立刻都给我回房间去!现在就回去!都玩游戏去!如果你们再继续淘气,饭后就没有冰淇淋吃!绝对没有!”

放任型妈妈面对同样的状况只会唉声叹气,无奈地摇头,然后对电话另一端的朋友说:“哦,不过是孩子们在乱闹……的确太吵了……他们都快要把屋顶掀翻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最后挂掉电话,然后任由噪音持续下去。

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妈妈通常会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控制型妈妈也许能够一时控制住孩子们的行为,但孩子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放任型妈妈则是“无为而治”,等到孩子的精力发泄完毕,自然就不再吵闹。然而,不管这两种处理方式最后的结果如何,它们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无论因为何种原因失去这种亲密关系,相信都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家庭中所有温暖和快乐的源泉,失去这种亲密关系,意味着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很难体会到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这种亲密关系也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失去了这种亲密关系,也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失败。更重要的是,如果无法在家庭中满足孩子对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求,孩子自然就会跑到家以外的地方去寻找,在某些情况下,这会引起许多严重问题(如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活动等)。

也许这两种类型的父母也想培养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却不知道除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采用。事实上,控制或放任的教育方法不仅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而且有可能适得其反。因为,亲密关系的培养并不取决于父母对孩子行为的严厉约束或放任自流,而是取决于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时期(0~7岁)对孩子进行的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是充满关爱的人性化的教育方法,比那些已经过时的育儿理念更符合逻辑和人性。在前面的案例中,如果运用情感引导的方法,妈妈不但能够顺利让孩子停止吵闹,而且还能够将这种棘手的状况变成一个增进亲子关系的绝佳机会。控制型妈妈更关注孩子的行为,放任型妈妈多是无所作为,只有情感引导型妈妈会把这当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并且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这样,自然就能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

情感引导的概念并不复杂。简而言之,情感引导就是要让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能够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情绪,并且能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关系。

本书作者金伯莉·布雷恩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情感引导式教育”。在此之前,对孩子的情感培养在西方早已深入人心。西方家长们已经把处理孩子的各种情感纳入养育子女的日常任务当中,并且能够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把情商培养融入日常教育中去。20世纪90年代中期,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出版了划时代著作《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是情感培养的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而在此之前数年,金伯莉就已经在圣地亚哥的一所幼儿园采用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只是她并没有意识到。数年之后,她正式提出了“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概念。金伯莉是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经历过幼儿园教师、儿童心理治疗师、防止儿童受虐项目组织者、家庭教育项目负责人等多种角色后,她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此后,金伯莉决定将事业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上。她将自己的专业经验和育儿心得融合到一起,并开始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等方式向家长们推广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以便让更多的家庭拥有亲密的亲子关系。

金伯莉将自己多年的育儿心得与许多情感引导的真实案例记录下来,这就是你现在所看到的这本《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升级版》。我们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培养孩子的关键密码,帮助你培养出一个快乐、友善、坚强、自立且有责任感的孩子,并和孩子建立起一生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