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说益阳
7126600000016

第16章 拨雾宋元篇(4)

玉陵坡巷

玉陵坡巷在益阳二堡,南临资江西路,北接永清后街,宽不过一丈,长80余米。据记载,它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

玉陵坡巷虽以故事传说命名,但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与纪念南宋理宗皇帝有关。玉陵坡巷北边有一处叫玉马庄的宅院,看似普通,却有着不凡的经历。相传南宋理宗临登基前,从宝庆(今湖南省邵阳市)走水路出发,乘龙舟下资水,经小淹(今安化县小淹镇),抵达益阳时在城里一度停留。在镇守宝庆府的数年里,理宗久闻益阳大名,得知这座荆南古邑民风淳厚,市井繁庶,特来一睹遂愿。意气风发的年轻皇帝来不及收拾飞扬的情思,便偷闲乘马至城郊,系马于一歪把子柳树,在滨江亲水处赏玩起初夏的山光水色来。亦因此,益阳就有幸留下了帝王的珍贵足迹并千古传颂。理宗继位不久,益阳百姓以那棵拴过御马的古柳为荣,特命“御马桩”之名以资留念。明清以后,二堡一带得到开发,这块风水宝地上修起了成片的民居建筑,有人就将“御马桩”谐音为“玉马庄”。清代中后期,这些砖木结构的大宅院之间相继建成若干条麻石小巷,玉陵坡巷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条。

当然,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相传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长沙府的益阳地域,行至益阳古驿道旁的三角坪,御马嘶鸣着要饮水,于是,乾隆皇帝把御马拴在一根柳树桩上,四处寻找水井。这时,他看见不远的草坡上站着一名年轻貌美的少女,就上前打听水源。这少女名叫玉祾,知书达理,父亲是益阳的一位小官吏。玉祾看到陌生人衣着普通,言语亲切,便爽快地答应了他的求助,并愿意在马前引路。走过草坡,穿过一条羊肠小道,他们来到资江河边,乘御马饮水之际,乾隆皇帝与玉祾小姐闲聊起来。望着青山绿水的美景,乾隆皇帝兴味盎然,流连忘返……但玉祾姑娘不知道,和她在一起的竟是微服私访的当朝天子乾隆皇帝。

后来,这件事还是被益阳的官员知道了。清咸丰年间,当地百姓为纪念乾隆皇帝到此一游,将拴马地取名“御马桩”,再后来便写成了“玉马庄”。御马桩南边的羊肠小道建起一条小巷,以玉祾小姐的芳名命名,因旧时有缓坡,便将小巷取名“玉祾坡巷”,人们习惯写成“玉陵坡巷”。当然,乾隆皇帝游益阳与历史记载还是颇有些出入,但人们寄予其中的善良与美好的愿望,却是真切动人的,因此玉祾姑娘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