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说益阳
7126600000047

第47章 民国商都篇(7)

益阳工商业简况

民国初年,益阳码头众多,人口聚集,手工业发展,民族工业兴起,依托发达的水运业成为湖南省主要的工商业中心之一。

益阳运往下游各地的大宗商品为竹木、土纸、煤炭、粮食;手工业产品为竹器、篾簟、木器、纸伞、铁锅、牵缆、皮蛋;矿产品有锑、铁等。外地输入益阳的商品为食盐、棉纱、煤油、燃料、五金制品、绸布、西药、南北食杂等。此时,益阳工商行会纷纷成立,并出现了从事商业经纪的牙行。

据1911年湖南调查局统计,在益阳县官署注册的行会有刀店、罐坛、牛皮、洋铁、纸店、药店、漆店、烟叶、铸厂、山货、槽房、烟匠、靴鞋、整容、果店等21个,牙行有25类达117家。

清末民初,益阳城内商业会馆林立,多达20余个,有著名的九宫十八庙和信义会的各个机构,城市人口超过10万。每逢行会奉祀祖师爷,都会唱戏宴会。各帮会和佛道教门,每逢神诞日,也要演戏祭神。加之堡上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因此,赶庙会和赶戏场成了当时非常盛大的商贸活动。集市分散在城内的葛公庙、城隍庙,大水坪的关王庙和头堡的万寿宫等处。庙会戏场商贩云集,人头攒动,农副土产和手工业品繁多,市场交易十分活跃。【7】

五四运动前夕,益阳民族工业开始步入历史舞台。1918年,宁乡籍天主教徒颜郁文等人创立达人纺织厂;1919年,李玉珍创办了珍记福袜厂。此后还有著名的资阳工厂、晏柏记针织厂等陆续开设。这些厂家及其产品因历史悠久而远近闻名。

中药业、南货业和木业都是益阳的主要行业。民国前期,南货店遍布市内,共有200余家,经营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资,包括糖类、粉类、干果、瓜子、蜜饯、糕点、海产和各地土特产等。南货业均为前店后坊,前店批零兼营,后坊设槽坊、酱园、糕点和磨面坊等。大户有20多家,本金约光洋10 000元,在长沙、武汉设庄。中小户多从大户进货,以门市为主,或设一、二后坊。有成斋、汇源和余庆福都是当时著名的商铺。【8】

中药行是益阳古老而规模较大的行业。全市店铺共56家,江西人占近80%,而且资金雄厚,经营规模大。大药店以批发为主,前店后坊,请时医坐堂,以自制膏丹丸散应市;小店均在大店进货,老板看病,以药带售。大店有合资的樟树国药店、安记药行,独资的王永泰、丁正源、王裕和、熊同济等。其中资金最雄厚、规模最大的数福昌药号。

福昌药号是一家拥有铺底近10万银元的西帮中药行,网点遍及全国。在西安设福记药庄,汉口设福昌药店,广州设永泰和药行,安化设福昌分店。还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昆明、重庆等大商埠设有专驻药庄。老板陈鸣九从安化将黑茶、红茶运往西安、兰州,购回甘草、当归、麝香和鹿茸等地道药材,然后转运广州外销,并“大获盈利”。药行依托雄厚势力,以低于市价一至两成的价格批发,大进大出,生意称雄于湘中地区。

益阳药号不乏经典方剂和名牌中成药。樟树国药店的当归精、补脑汁畅销益阳各地。王裕和的济众水、蜡壳乌鸡白凤丸和牛黄镇痉丸均为独门秘籍,产品供不应求,遐迩闻名。【9】

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木业,是继煤炭、土纸之后资水的三大出口货之一。资水流域的丰富竹木最初靠木船装运,行销于洞庭湖周边的华容、安乡等县,后逐步向武汉发展。为降低运费,增大运量以及保护货物与人身安全而改船为簰。

在“无湖不成帮”的清末,军政割据,行帮严密,关卡林立,给贸易经商带来不少困难。由于镇压太平天国功勋卓著,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首领们控制和影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依附于湘籍军政要员,益阳木业行商以“文打官司武打架”的湘商风格,在汉口扎下深根,开辟了湖南的木商基地。当时,木商行收罗湖南各地木业帮会,成立了两湖会馆。但因活动范围不同,湖南木业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如资水流域叫东湖,沅水流域叫西湖。益阳木业又细分为洪、歧、清三帮。如学门口至将军庙、李家洲和洪船埠之间圈为洪帮,将军庙至青龙洲、谢家河之间圈为歧帮,学门口至清水潭之间圈为清帮。当时益阳木业从业者多达数千人,以歧帮最大。

特别是益阳的崔氏家族势力最为雄厚,执东湖木业之牛耳。他们深入沅江流域,从洪江、酉水等木材产区进货,每批成簰装载运木工人100名以上,以轮船拖引,直放南京,常年川流不息,垄断了南京木业市场。【10】

随着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白色恐怖笼罩,苛捐杂税、厘金关卡导致货不能畅其流,地不能尽其利,木行面临生存危机。大户裹足不前,纷纷转向投资田地,中小户朝不保夕,相继破产。抗战爆发特别是南京沦陷后,风靡一时的益阳“六厢客”(当时对木商的尊称)便销声匿迹了。

民国中后期,益阳是湖南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1940年,湖南省府调整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益阳。

据1949年统计,全县总人口947 763人,城镇居民为60 675人,占9.37%,主要居住在县城。县域(不包括桃江)有坐商1 053户,行商70户,摊贩680户,共计从业人员3 883人,资本约74万元(新币)。另有饮食业109户,服务业15户,从业人员267人。整个商业基本上属于私人资本。

稻谷为县内主产,民国时期上市量有50万~60万石。以1943年为例,核准登记的粮行有96家。

县内丘陵区盛产楠竹,以竹料制成的土制纸为传统产品。1943年,产品有和渣、顶炮、夹板、黄表、晒纸等20多种,产品远销武汉、荆宜等埠,年约50万银元。

益阳纸伞很早就已闻名全国。以明油伞、水彩画花伞、长柄黑油伞著称。早在清代,纸伞就销往江西、江苏等省,并出口日本、美国,岁入约20万银元。益阳最著名传统老字号为夏鸿喜纸伞店,产品远销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皮蛋是益阳久负盛名的传统手工业品。县内松花皮蛋很早就驰名中外,产品远销中国香港及英美等地。民国中期年外销皮蛋5万石。

县内所产银鱼干、各种干鱼及乌龟、甲鱼、乌鱼、鳝鱼、泥鳅、田螺、贝壳、蚌类等水产品,为传统出口产品。鱼行集中在贺家桥一带。

县内铁锅业发达。据1908年统计,全县有锅厂20余家,工人2 000多人,鼎锅远销省内外。

益阳水竹凉席,是蜚声中外的传统手工业品。它具有色泽美观、平滑柔软、收汗散热、越睡越凉等特点。其水竹以节稀皮滑著称,经过十三道工序手工做出的竹席不但不变形不怕折叠,还具有神奇的消暑功能。盛夏三伏天里,睡在席上,体温下降快,顿感惬意无比。

1915年,益阳水竹凉席首次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奖。1952年曾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银奖,后来又被评为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

益阳商业备忘

益阳居沅湘两大川之间。……输出之货以竹木为第一,每年落地竹木约值二百万元。出境竹木约值二百五十万元。(编者注:此数据为清代中期的乾隆至嘉庆年间)经营竹木之商人分为五埠、四溪。五埠:岐埠、红埠、桃埠、栗埠和鲊埠。四溪:治溪、锡溪、罗溪和板溪。它们均以湖北鹦鹉洲为销场。二曰纸牌,名夹板之纸,出自新化瑯瑭、横阳一带。安化东平以上,从前益阳纸行囤积是纸,以待武汉客商之采办。

——摘自《益阳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