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说益阳
7126600000064

第64章 民国商都篇(24)

益阳戏院知多少

新舞台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益阳人温普生、王静安等深受新文化思潮的影响,着手积极筹办商业化的专业舞台和戏院。戏院择址在繁华热闹的古道街上,于1920年竣工。建成的戏院取名新舞台,是益阳城里最早从事商业经营的现代戏院。

新舞台的诞生,一度吸引了追求时尚的有闲阶层的目光,但是总的经营状况一直不甚理想。1929年,在益阳县府一位名叫周之勉的科长的组织下,以积极倡导大众娱乐为宗旨,在新舞台原址上集资创办了一家名叫资江电影院的影院。从当年的8月12日开业起,县里各机关法人团体悉数赠票入场,深得民众拥护,一度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影院在内陆小城益阳出现,次日的《大公报》都登载了此事。

资江电影院的创办,结束了益阳没有电影院的历史。

此后,影院在益阳城内可谓遍地开花。

1936年,陈子松、鲁芝益等人租用五之园戏院办起亚新电影院。

1937年,陈铭华出任经理转租新舞台,放映有声影片,并改名为明星电影院。

1938年,陈子松等人新建银波电影院。

八德戏院

从1920年起,益阳先后开办了新舞台、五之园、爱国园等一批商业化的专业戏院。这些戏院经营状况普遍较好,成寿坊的周老板看在眼里,想在心上。1930年,他联合王裕和、罗鼎国、卜立亭等人,合资开办了一家戏院,取名八德戏院。戏院选址在临兴街的资江老岸边。据说,因地理位置好,戏院的经营效益相当可观。

后来,日本军队进犯益阳城,八德戏院因故被迫停办。1950年11月,八德戏院改制。它就是现今人民电影院的前身。

爱国园

民国初年,益阳城西的三角坪有位肖姓男子,因为担任了一条街巷的保甲多年,人们送上了肖保甲这个诨名。由于此人为人厚道,精明干练,口碑很好,以致其名字印在了如今的益阳地图上,那条肖保甲巷就是依据他的绰号命名的。当年一个小小的保甲长,纯粹是为公府跑跑腿,没有什么薪水可言,为了生计,还不得不长年累月四处劳累奔波。

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改变了一代人的想法。益阳街上戏院的流行曾引起不小的轰动。特别是新舞台开张走红,让原来犹犹豫豫的一些生意人吃下了定心丸。肖保甲就是其中之一。办一家戏院,少则也要三五百元银洋,多则上千。肖保甲钱不够,只好找人合伙。由于他的影响力大,当时桃江、安化两位经营米粉生意的老板愿意加盟,于是,在永清后街,他们合计办起了这家名叫爱国园的戏院。

爱国园1925年办成后,利润一度可观,后来由于位置和经营等原因,生意日渐清淡,戏院改成了资江园。再后来,随着益阳城里戏院大增,竞争异常激烈,肖保甲的戏院不得不在惨淡经营中停办了。

银星戏院

民国时期,陈子松继周老板等人创办八德戏院之后,在二堡有庆街(今临兴街的一段)资江老岸边,租房开办了一家戏院,取名民众大戏院。开办时间为1936年,正值国共内战时期,社会动荡,治安状况不佳。陈子松在戏院开办经营过程中吃尽了苦头。据一些老人回忆,他不仅屡遭兵痞、伤兵、警察的勒索和敲诈,甚至还遭到三青团的殴打。民国县府动不动就采取关押、罚款、砸招牌、封戏院等手段,干涉和盘剥戏院的合法经营,榨取经营业者的微薄利润。

1938年,陈子松、朱紫贵等人买下龙亭宫旁的一块空地,建起了银波电影院,朱紫贵出任经理。1940年,名称改为益阳县社会服务处民众电影院,蔡润卿任经理。1941年改称民众电影院,陈子松亲任经理。后来,戏院再度改名为银星戏院。

银星戏院在文化大革命中停办,戏院建筑也遭到拆除,其遗址在今资阳区教育局后。

大世界戏院

新中国成立后的益阳戏院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春天,许多新戏院相继诞生。

1950年11月,陈爱云等15人在城西街兴建资华戏院。

1951年6月,陈梅阁等10人在聚庆街兴建宝群戏院。

1951年7月,彭岳保等14人在群众街兴建大世界戏院。

其中大世界戏院以演出湘剧为主,并且从外地邀请京剧、汉剧、越剧等各地戏班前来短期演出,迎合了观众的不同口味,戏院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55年,大世界、银星、宝群和资华等四家戏院相继参加了社会主义改造,经合并调整后只保留大世界和银星两家的牌子。大世界以演出湘剧为主,新成立的益阳市湘剧团将此地作为固定演出的主场,一直到1959年9月由益阳市政府投资在福星街建成益阳市湘剧院为止。益阳市湘剧院不久就改成了大庆剧院,此后,大世界戏院被弃置淘汰。

早已改变用途的大世界戏院的建筑如今尚在,只是残缺不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