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
7199800000011

第11章 入乡随俗,基本生活常识要具备(1)

站累了想坐会儿?抱歉,您可能找不到椅子哟!

坐具

了解到基本的保命技巧,又吃过各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美食以后,您觉得您在唐朝的穿越之旅就此可以一帆风顺了吗?哼哼,差得远呢。不好好学习的话,就算您只是出门逛逛大街,去朋友家聊个天吃个饭,都可能闹出人命来。

比如说,穿越成皇亲贵胄世家子弟的您,在春和景明的晴朗日子里,骑着骏马,带着仆从,在长安城里上门拜访亲友。到人家门前,叫阍者①通报进去,不一会儿主人迎出来啦,彼此长揖礼毕,入门进堂,分宾主坐定。

且慢,主人虽然满口的“请坐请坐”,您举目四望,偌大一间堂屋里,椅子在哪儿呢?

如果您穿到了安史之乱前的初盛唐时代,十有八九,青砖地面上,只放着几座扁扁矮矮的架空方形台子,台面上铺着席子褥子,这就是请您坐上去的“榻”了。假如您去拜访的主人,家道比较清寒,或者是复古爱好者,那可能连坐榻都没有,地上丢几方坐席,请吧。

没奈何,咬咬牙,在自家奴仆的帮助下,您脱了鞋子,穿着袜子上堂,走到坐榻或者坐席前,再谦让一番,双膝跪下,屁股压住自己小腿肚和脚踝,正襟危坐—哎哟,真难受。

①阍者,看门的人。

这种跪坐、跽坐①、正襟危坐的方式,是最隆重端庄的坐姿。正式场合里,您要在尊长面前坐着,那只能这么自虐。您的尊长上司要是有心整您,就可以一边唠唠叨叨训话,一边命令您保持正坐姿态,眼看着您腿部肌肉压迫血管造成腰膝酸麻、头昏目眩,过一会儿栽倒一次,过一会儿又栽倒一次,直到晕过去完事儿。

如果想避免这种惨痛经历,您最好赶紧跟面前的主人套近乎。奉承话说足了,在您跪晕过去之前,主人亲切地提议,我们熟不拘礼,都松散松散吧(老子也坐得好累了啊)。

于是双方改换坐姿,把双腿从身下抽出来,在身前盘成一团,是为“胡坐”或“趺坐”,就像佛教里众位大菩萨像的那种坐姿。对于大部分古人来说,盘腿打坐已经是一种比较轻松舒适的姿态了,这么在坐榻或者地上待几个时辰,压力不大。

可惜您不是个真古人,您是刚穿过去的、坐惯了椅子的现代人。

跟主人又礼貌地交谈了一会儿,您的尊臀硌痛了,腰也酸软了,整个人止不住地往下萎。主人看在眼里,一拍手,叫下人给您送个“凭几”上来。

①跽坐,即上文所说“双膝跪下,屁股压住自己小腿肚和脚踝”的坐姿,与“跪坐、正襟危坐”同义。

凭几是什么东西呢?

您眼看着主人家奴仆送上来一个像小板凳似的木制品,上面窄窄的一条木板,下面两条腿或者三条腿,可能是个通体直方的家伙,也可能呈半圆弧形正好能围住您的腰。奴仆把这东西放在您的坐榻或坐席上,注意,是在您身前。您往前一趴,手臂搁上去,全身重量都倚在这种凭几上—哎呀,真是舒服。

在中古跪坐时代,人们的身体重心都是习惯往前压的,所以凭几一般都是放在身前。当然,如果您往前趴累了,想换个重心斜歪着,而主人又不介意,您也可以把凭几挪到身侧斜靠着。唐代还有一种布做的,类似于现代抱枕的“隐囊”,也是可以用来斜倚着,只不过那个就更私密,更不严肃,一般初次见面的主人家是不会拿出来待客的。

如果您跟主人谈得更加融洽了,相见恨晚,倾盖如故,时不时拊掌大笑,甚至开始称兄道弟,您就可以趁他不注意时悄悄挪动双腿,垂下坐榻边,或者一腿蜷着,一腿垂着,像某些人坐椅子似的。这种在榻边垂足而坐的姿态,是一种很亲热、很放松休闲的身体语言,主人可能由此会觉得“我们已经不是外人了”,也可能会认为你这小子好生无礼竟敢冒犯我—您就赌人品吧。

聊天聊到了饭点,主人表示要留您共同进餐。

按照礼貌的传统的方式呢,您两位在室内用餐,主人家会在各人的坐榻前放置一个比榻稍高一点点的小长方桌“食案”,酒菜主食按人分成份,依次往各人面前食案上摆放自己那一份吃食。大手笔的富贵人家,还会请门客们来陪着用餐,命家养的伎人在餐厅中央奏乐歌舞,让客人一边享受物质文明,一边享受精神文明。

不过在这个晴朗的飘散着花草香气的春日里,主人兴致勃勃地提议:我们拉上几个朋友,到户外去野餐吧。

简单点儿的话,就在主人家后花园里摆上一桌酒食,赏花作乐;要更时尚更小资一点儿,那我们去城里最大的野生自然公园曲江池,甚至出长安城到郊外的渭水之滨、终南山脚。春天里,这些野餐热点地区,到处可见各贵家围起来的行障帷幕,里面全是出来亲近自然的贵族男女们。

如果一行人里有女眷,那么挑选好野餐地点以后,奴婢们就要动手用围幕把这块地方围起来,或者围三面,留一面对着河水花树以便欣赏风景。如果全是洒脱风流的郎君们,围幕这种气闷的东西,干脆去掉算了。

当然,不用围幕的后果可能是招来一堆乡人乞丐密集围观。

不用理他们,人全到了,酒食也准备好了,我们坐下开宴吧。嗯,坐……坐哪儿?

同样,如果主人家是个率性简约的复古爱好者,那席子毯子一铺,各人座位就划定了。或者再高级点儿,给每人发一具胡床,也就是我们现代还在普遍使用的马扎子,各人坐着小马扎,面前摆上食案,一边看风景聊天,一边各吃各饭。

在唐代以前,郊游群众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是入唐以后,西风东渐,群众觉得这种“各吃各饭”的分食制不够热闹欢乐。于是,唐代最流行的饭局变成了这样子:当中摆一张很大很大的高足食案,跟我们现在的餐桌基本无区别了,大家的饭菜全摆在桌上。桌边放置三条又宽又长又大的坐具,您按传统规矩叫榻也行,我觉得直接叫大板凳,最是直观形象。

入席以后,客人们围坐在桌边板凳上,那些守礼节的可以盘腿打坐,洒脱放诞的垂腿而坐,不守礼又不敢洒脱的盘一腿垂一腿……总之大家是聚在一起,共同吃桌上那些盘盘碗碗里的饭菜,由“分食制”变成了“合食制”,并且延续到今天。

以上说的是在外面做客吃饭的情景。您跟狐朋狗友们玩了一天,晚上喝得醉醺醺回家,家里娘子满脸笑容地迎上来慰问:郎君辛苦了,是跪铁板席,还是跪胡床,还是跪坐墩,自己选吧。

唐代前期大户人家内室里,除了坐榻、坐床、坐席以外,还有一种现代常见的坐墩,当时叫“笙蹄”,或瓷或木,圆桶状或月牙状都有,算是最早出现的高足坐具。家中妇女平时在榻、床、席上坐着的时候,都是盘腿的,只有在使用这种坐墩时,才能垂下双腿,舒筋活血。

不过呢,习俗的力量是强大的。由晚唐至两宋,即使高桌靠背椅已经广泛普及,社会礼制仍然普遍认为,最端庄规矩的坐姿,还是最难受的跪坐法,其次是盘腿胡坐,最后才是显露出腿部线条的垂足坐。特别是对于受礼制要求苛刻的妇女们来说,在外人面前垂足坐椅子,是一种家教不好的表现。

总之,唐代是一个由坐榻、坐席、低案等矮足家具,向桌子、椅子等高足家具过渡的时代。前期还是以榻、床、案等低矮家具为主,长腿靠背的椅子,基本上您看不到。后期接近五代十国的时候,带靠背的椅子和高腿桌子,才算在全社会普及了,但即使到那时,甚至到两宋明清,供人盘腿坐的榻也没有绝迹,还在社会各个阶层里广泛地使用着—现在红木家具市场上大热的“罗汉床”,就是一种供人盘腿趺坐的榻。

所以,某些古装电视剧里,无论汉唐三国哪个朝代,一律桌椅板凳乱飞,固然是胡编乱造,但某些号称“纪录片风格”的正剧复古复得过了头,贞观开元年代的皇宫里还在坐地席,睡地垫,那也是一种误导。矮足家具虽然矮,那也是家具对不,有材料、有架构的纯天然木料,环保工艺,纯手工打造。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高启安.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敦煌研究,2001(3)

户口簿、暂住证、单位介绍信,一个都不能少

户籍制度

我们曾经介绍过,如果您穿越到唐朝后落到了城市里,那么千万记得防城管、躲夜禁。其实,假如您的穿越是只固定时间,不怎么在乎地点,那么直接落到城市里的概率并不大。

原因很简单,在全国疆域面积当中,城市面积占的百分比是很小的。

中国历史上的唐朝618年建立,907年灭亡,存在时间为二百九十年,人口最多时只有八千多万,疆域最大面积则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我们就算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八个人,由于人类社会的聚集分工现象和人口密度与生存资源的正比关联—简单地说,唐朝疆域内的大部分地区都是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

好啦,不跟团的驴友野外穿越成功啦。睁眼一看,山高林密,不慌不忙,包里摸出自带指南针,天上有了北斗导航仪,定准方向,果断开走。走个一天两天,十天八天,前方果然出现了官道,顺着官道走,准定能进城。

土黄色的城楼遥遥在望,小哥美滋滋地想着拜把子,收小弟,王霸之气,统一银河,妹子乐陶陶想着勾引阿哥,迷死皇帝,整个宇宙围着她转,边想边擦口水,不知不觉到了城门,走过护城河上的桥板,来到两三个执矛的守门士兵面前。

像您这样穿着诡异、举止荒唐的人物,不被注意到是不可能的。门卒伸手一拦,直接就问:“干什么的?哪里来的?‘公验’拿来勘合!”

您不懂“公验”是啥?就是唐朝的身份证明啦,身份证、驾驶本、军官证、护照、单位介绍信一类……喂,您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二代身份证,人家可不认。美利坚合众国护照更不行。别的都拿不出来?拿不出来的话,不是逃奴就是浮浪户,来人绑住了送府衙关起来!

我说,您也不用给人家递烟啦,这玩意儿唐朝人听都没听过,您要有心还不如送几服五石散。赶紧打手机找熟人?您威武,这是打算搬着移动联通电信公司一起穿越啊?

就算您好容易从身上翻出来个值钱的小玩意儿行贿,门卒敢随便收吗?您以为这帮人是闲得没事敲诈勒索呢?唐律明文规定:门卒如果放了没“公验”的人过关,要被处以一年流放苦役,如果被放走的这人还犯有其他罪行,门卒还要加罪。

当然,如果有合法“公验”,唐律也保障行人的权利,规定如果守门的无故吃拿卡要留难行人,碍留行人一天,负责人要被打四十板子,最多可以打一百板。

这是针对门卫的法律,您以为您这个没“公验”的盲流可以不受罚吗?哪有这种好事!没“公验”去闯关叫“私渡关津罪”,被抓住了就是一年半徒刑。哪怕您只是到了关卡处没闯过去,甚至只是接近关卡还没开始闯,都得判刑。或者您的“公验”有问题,过期啦,或者带了“公验”上没写明的物品,那都要入罪,严厉得很。

知道厉害了吧?那什么带几张银票,雇个出租马车就能满世界溜达的,趁早歇了吧。

您还是不死心?问这个“公验”是什么样子的?要怎么才能弄到手?

那好,我们得从头说起。

灵魂穿越或者从投胎开始穿越的,就不提了,只说一个现代成年男子的肉身穿越到唐朝,在无人旷野里醒来之后,请先做好野外生存几年的准备。

您可以一边吃野果,打兔子,当白毛男,一边悄悄接近附近的村庄。不是让您偷鸡摸狗,好吧。瞅准村里有比较厚道的人家,或者哪家家道殷实,急缺壮男的寡妇户更好,跟人家说您是为了逃避赋税从家乡偷跑出来的,求赏口饭吃,您有的是力气,可以帮佣干活。

如果运气好,人家可能瞒着官府偷偷收留您。这个事一定要低调保密,如果被里正县尉等公务员知道了,带人把您抓住,就得打一顿板子遣送回原籍。没原籍可送?那流放到战争前线或者深山老林去做苦役打仗。总之,现代欧美发达国家对付非法移民的那一套,穿越者在唐朝很可能先享受过了。

所以要偷偷地进庄,村里还真有一户寡妇,就说姓张吧,老公死了给她留下几个小儿女,家境还算小康,有田地,有大牲口,有奴婢。这张娘子见您肤色白嫩,身材高大,语言诚恳,不觉春心萌动,先是秘密留下您干活当长工,然后在一个大雷雨之夜,那个……此处马赛克一千字。

先这么混了几年,千里之外的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可能是皇帝的小三扶正了,或者是老婆生儿子了,总之朝廷下了一道大赦令,说“天下浮逃人等”都无罪啦,准许你们这些黑户在当地免费上户口。

张娘子和您二人欢天喜地,赶紧写了个“手实”,也就是唐朝的户口簿,报到当坊里正那里。户口簿上是这么写的:

户主 张三三 年叁拾壹岁 丁寡 右颊有痣 代夫承户

男 李阿大 年拾贰岁 小男

女 李阿小 年捌岁 小女

奴 阿福 年拾陆岁

奴 阿麦 年拾柒岁

婢 阿花 年拾伍岁

右件人见有籍(这句话的意思是上面这母子女三良民和三个奴婢目前都有正规户口)

夫 李四四 年叁拾叁岁 开元二年籍后死(这是说明张娘子前夫的情况)

夫 唐穿 年叁拾岁 丁男 脑痴 开元五年赦后附漏 入赘(这就是说您啦,写上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再写明上户口时间)

合受常部田(下面是写清楚张娘子家拥有的田地)

一段二亩常田 城北廿里新兴 东渠 西道 南道 北曹君定(这是说她家这块土地的面积、性质、东南西北的边界,跟谁家耕地接壤,下面三行同)

一段一亩部田 三易 城西七里沙堰渠 东渠 西张延守 南第延守 北麴善亮

一段一亩部田 三易 城西五里马堆渠 东张沙弥子 西张阿仲 南北渠

一段一亩部田 三易 城西五里胡麻井渠 东渠 西麴文济 南渠 北曹粟堆

一段四步居住园宅 (这一行是说她的家宅基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