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118

第118章 稳、冷、狠(10)

严于律己、表里如一是慎独的意义所在,也是修身的一条准则。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和道德分离,否则就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即使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时候和地方,也应该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使自己的言行超越道德规范。

在康熙的《庭训格言》中也曾经提到过慎独是贤的第一要节。,而且他还要求在朝为官者能够“暗室不欺”,以此作为道德修养的标准。“暗室不欺”细究起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不管有无他人在场,一个为官者都要严于律己,、一丝不苟;另一层意思是,做官要表里如一,不能阴阳两面,、口是心非,当人一套背后一套。

“慎独”的意义在于:一个经过认真修养的为官者,即使无人监督他,有机会做违背道德的事,但是他能够警戒自己,不会失足。

南宋儒学大家朱熹对这个词作过这样的说明: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明显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诚其意’。”

为官者能做到慎独,自然能够不怒而威,受人尊敬。东汉安帝年间的荆州刺史杨震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人们称赞他“性公廉,不受私谒”,还留下了“清廉诫四知”的故事。

《后汉书·杨震传》有这样的记载:杨震去荆州赴任,道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一手提拔的官员。王密为了表示感激,“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杨震断然拒绝,说:“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你这样做是太不了解我了。”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了杨震的一番话,“羞愧而出”。后人就把这件事当成“慎独”的典型,流传下来。

俗话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如果自认为没有人知道,而违背道德作伤天害理的事而违背道德做伤天害理的事,那就是自欺欺人了。纸里包不住火,总有一天事情会败露。因此,为官者千万不可以认为神不知鬼不觉,而捅破“没有人知道”这层窗户纸,才是最明智的。宋代学人陆九渊就明明白白地说过:“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也说,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这样,把慎独与诚实、不自欺欺人、无愧于心相联系,就达到了一种相当高的道德境界,它表明了人对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度要求的高度理性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