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126

第126章 稳、冷、狠(18)

有一次,皇上到东宫去,赵谈与皇上共坐一辆马车。瞅准这个机会,爱盈跪伏在车前说:“臣听说能够与陛下共同乘车的人都是英雄豪杰。,现在汉朝虽然英雄很少,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让陛下单单只与被刀锯阉割过的入一同乘车吧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让陛下单单只与被刀锯阉割过的人一同乘车吧?”皇上听了,心里明白,微微一笑,立即把赵谈赶下车去。

以后事上每听见赵谈说爱盈的坏话以后皇上每听见赵谈说爱盈的坏话,便总以为是他为这件事对爱盈进行报复,始终不听,小报告根本起不了作用。这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斗”要有实力,要有资本,换句话说,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人斗,而以卵击石“斗”的就没什么意思了。如果双方都有强大的后盾,斗起来就难分胜负,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对为官者来说可谓是险中求胜。

古今清官大致总不为上司所喜,这就为清官与贪官的争斗增加了几分悬念,。斜不胜正,然而许多事情是难以预料的。

张伯行是河南仪封(就是因焦裕禄而扬名天下的今河南兰考县)人,生于顺治八年。七岁那年,父亲对张伯行说,“:“宋朝周、张、(二)程、朱五子,乃上接孔、曾、荀、孟之传也,他日务读其书。”康熙二十年,张伯行以县学廪生(以最好的成绩取得公费资助驻县读书的秀才)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康熙二十四年,参加会试、殿试,获得三甲第八十名“同进士出身”,时张伯行已三十五岁。经考核,张伯行被授为内阁中书,后又改授为中书科中书。

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被任命为山东济宁道。这一拨官员的陛见由吏部文选清吏司的陈处长负责安排;轮到张伯行,陈处长很直白地向其索要一份“厚礼”,张伯行“怒目而视”。有索的没应的,张伯行不是没钱,张伯行是鄙视这种人,这德行怎么当的京官这德行怎么当得京官。银子是没送,张伯行自然也就没有如期陛见到皇上。皇上一看手头的名单,就差张伯行了,一过问,那陈处长才派人通知张伯行过来;陈处长一定如此这般地编了些原因。见了皇上,依张伯行的品行,估计也没说陈处长什么,而此时张伯行已在京糗了两个多月。同去的山东济东道如陈处长所索,献了厚礼、见了皇上,便早早打道回府了;以后有事找到陈处长也好办哪,大不了再带上一份更厚的厚礼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