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031

第31章 稳、冷、狠(7)

夏言卷土重来,对严嵩是个极大的打击,夏言重任首辅,严嵩则依例降为次辅。眼看着刚到手的权柄又被夺走,严嵩内心充满了忌恨。而夏言通过自己的遭遇,认清了严嵩的小人本性,对他的为人十分轻视、鄙夷,便不再象从前一样抬举他便不再像从前一样抬举他,而是处处打击。

对于严嵩所作的决定,他往往予以否定,全部推翻;严嵩所安插的私人,他都一律斥退,毫不姑息。

夏言重掌大权,把严嵩颠倒过去的又都颠倒回来,把严嵩安插在朝中的心腹一个个地赶走,就如同把严嵩的羽毛一根根地拔掉,使得他无力扑腾。严嵩此时只能听任夏言的摆布,心中叫苦,咬牙切齿,表面上他仍是笑语周旋,、不露声色,暗地里诅咒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他多方窥测,相机而动,打定主意要把夏言置于死地,让他永世没有还手的机会。

严嵩就象一只猎狗严嵩就像一只猎狗,睁大两只眼睛,时刻准备反扑。时隔不久,时会真的来了时机真的来了。

嘉靖二十五年,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率领三万多骑马进犯延安府,并深入到三原、泾阳等地,大肆掠夺,还杀了许多人畜。陕西总督曾铣得到情报后,义愤填膺,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动员手下将土,决心好好教训一下俺答,并越机夺回河套并趁机夺回河套。河套地区,三面临河,上地肥沃,是农业上的宝地;且接近明朝的榆林、宁夏等边镇,是边防要地。

明朝初期,河套归为明朝版图,后来却被鞑靼部落占据。痛失河套,多年来一直是明朝将士的奇耻大辱,如今,曾铣要收复河套,雪此耻辱。

曾铣上呈奏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拟定了八项切实可行的建议。夏言看后认为,收复河套,可以永绝边患,表示大力支持。他一面与曾铣书信往来商讨计划,一面多次向世宗举荐曾铣。一开始,世宗也同意收复河套,并曾让夏言拟旨褒奖曾铣,可是,不久以后,他又瞻前顾后起来,生怕轻启边衅,惹起祸端,不好收拾。

严嵩认为这是陷害夏言的好机会,便跳出来进行阴谋活动。他首先买通了世宗的近侍,让他们在世宗耳边不断吹冷风,说收复河套的建议纯属轻开边衅,终会惹起祸患,要皇上千万不可偏听轻信、引火烧身、败坏国事。同时,他又唆使他的党徒文章上疏,配合传臣们的论调,向世宗施加压力。与此同时,严者还使出了最为卑鄙的一招,他勾结边将仇蛮,让他上书诬告夏言和曾铣,编造了夏言接受曾铣的贿赂,因而举荐曾锐的谎言因而举荐曾铣的谎言。

在严嵩费尽心机、穷其手段的蒙骗和蛊惑下,世宗渐渐后悔起来。但他曾授命夏言拟旨奖谕曾铣,话已出口,一时难以更改。严嵩非常了解世宗此时的心境:他已自悔孟浪,却又羞于承担责任。于是,严嵩便替他找了个台阶:说夏言等人建议收复河套是别有用心。世宗马上改变了态度,彻底倾向严嵩一边。

严嵩得到了世宗的支持,便公开向夏言进攻。夏言自然不肯让步,两人便往来疏辨,有时干脆当廷争吵,请求皇上吻断请求皇上明断。昏庸糊涂的世宗哪能明断?他只希望天下无事,他能长生不老。对于夏言提出的收复区区河套,而冒引起边地战争危险的建议,他一想起来就感到后怕,所以,对夏言的“狡辨”,他极为恼火,也不问是非曲直,降下旨令,又夺去了夏言的所有官阶,再次把他赶回老家。

赶走了夏言,只是严嵩阴谋的一个步骤,而不是最终目的。他知道世宗是一个骄傲自负的人,极其饰非护短,而又易怒好杀,便唆使爪牙在宫中放出谣言,说夏言离京时愤愤不平,口出怨言,、毁谤圣主,说当初皇上曾经亲口下谕,命他夏言拟旨褒奖曾铣,到头来却又出尔反尔,还把他罢了官。这一挑动十分奏效,世宗恼羞成怒,大发龙威。

恰在这时,俺答率军侵扰宣府,世宗认为这是夏言、曾铣提出收复河套,激怒了俺答,俺答前来报复。事实“证实”了严嵩的预见,世宗更加肯定了夏言是别有用心。于是,他又降下声道旨令,将夏言斩首。其他曾经支持夏言、曾铣收复河套的官员,也都杀的杀、罚的罚、贬的贬,一一受到了处分。就这样,严蒿利用“议复河套”的事件,不顾边防利益,精心策划,巧使毒计,陷害无辜,排斥异己,终于达到了害死夏言,、夺取大权的罪恶目的。

官场生死斗之四:借刀杀人

官场上好互相恭维,官员相见往往会互相吹捧,芝麻绿豆的小事也可以吹上天,这固然有巴结的成分,还是一剂迷魂汤,你若是把他们说的当真了,那就会飘飘欲仙,不知身在何处了。

国人信奉中庸之道,其中隐藏着浓厚地潜规则其中隐藏着浓厚的潜规则。清朝的曾国藩、李鸿章就是中庸之大家。譬如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最隐蔽,同在官场为官,就得相互提携,若你推荐、提拔我的小舅子,我自然推荐、提拔你女婿,如此默契,这叫结党营私。

你若做官发了横财,必须想着你的上司,不能个人独吞,得重金酬谢上司,是上级独具慧眼提拔了你,这叫懂规矩。发财的规矩很多,譬如:面对一项发财项目,你有你的关系,我有我的关系;你有你的队伍,我有我的嫡系;我不干涉你,你不干涉我,这叫有财大家发,共奔富裕路。

官场自然有他的潜规则,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只有深入进去才能够明白其中的因果,这决不是轻易可以轻易弄错的。新人进入官场只有懂得这个规矩才能安稳的坐下去新人进入官场只有懂得这个规矩才能安稳地坐下去,慢慢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否则经常会碰得头破血流。做官不容易,得照应方方面面,没有耳听八方、八面玲珑、摇尾乞怜、厚颜无耻、低三下四的本事和舔食痔疮的心理素质是很难当官和在官场上混的。

官场上还有一个潜规则,就是官官相护、相互吹捧,共同提高。你不小心失足落水,我千方百计把你捞上来,这叫自我保护。倘若你不慎落水太深,则一定要明白“坦白从严,抗拒从宽”的道理,自然会有人替你开脱,官虽做不得,但可以叫你发财,成就你的富翁梦,这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对于政绩,你拍我,、我拍你,相互吹捧、颠倒黑白、死人说活、假话、大话、套话、粉饰政绩,这叫共同进步。

当然,有些官员也会假意的吹捧有些官员也会假意地吹捧,其实是要借刀杀人。

秦二世的时候,听从赵高的建议,不在朝廷会见大臣,凡事都由赵高决定。赵高听说李斯对此事有所批评,因此怀恨在心。一天,他趁李斯生病前往探望,对李斯说:“关东盗匪猖獗,皇上却征调徭役修建阿房宫,我想进谏,但又顾虑到我官位卑微,再说这也是你丞相的职责,你为何不进谏呢?”

李斯说:“我很早就想进谏了,可是皇上现在很少会见朝臣,常居深宫,我想说,皇上听不见;想谒见,又不知皇上何时有空”。赵高说:“如果丞相有意进谏,我愿为丞相探询皇上何时有空,再禀告丞相”。

于是,赵高等二世正与宫妃吃喝玩乐时,派人告诉李斯说:“可以求见皇上了”。李斯来到殿门求见,二世大为生气。赵高再向二世进谗言毁谤李斯,说他心怀怨恨,有谋反的意图。二世听信赵高的谗言,将李斯打入大牢,诛灭三族。

可见,这种表面上的友好,或者是互相帮忙,其实掩盖的是幕后的黑手,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唐朝人李适之个性耿直。李林甫对他说:“华山蕴藏金矿,假如能开采,一定能充裕国家财政”。一天,李适之对唐玄宗谈到华山有金矿的事,玄宗问李林甫。李林甫回答说:“臣早就知道了,但华山乃陛下的本命,是王气的所在,不能随便开凿,所以不敢禀告皇上”。玄宗以为李林甫才是真正忠于自己,于是开始疏远李适之,而将政事交由李林甫处理,朝政因此一天天荒废。

天宝初年,玄宗曾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哪里,他是个可堪任用的人才”。当时严挺之为绛州刺史。李林甫退朝后,特地召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话旧事攀交情,他除了摆出一副诚恳真挚的表情外,并且赞许严损之的才干还赞许严损之的才干,日后必晋升高位。李林甫接着又说:“皇上非常关心令兄,何不请令兄找个理由回京,回得京来既能常常见到皇上,又能受到皇上重用”。

严挺之听从李林甫的建议,假称自己得病,奏请回京就医。李林甫就把严挺之的奏章呈给玄宗,并说:“严挺之年纪大了,又有病在身,皇上应该派个闲官给他,好让他能养病”。玄宗听了,怅然叹息许久,于是任命严挺之为詹事,在东京养病。后来严挺之因始终得不到重用,反而真的生病了。

《三十六计》里有一计是“笑里藏刀”,可以用来形象的比喻这些阴谋可以用来形象地比喻这些阴谋。

东汉末年,何进与袁绍计划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只好召董卓带兵进京,想利用董卓的兵力胁迫太后。

曹操听了,笑着说:“太监古今各朝各代都有,只是国君不应过于宠幸,、赋予太多权力,使他们跋扈到这种地步。如果要治他们的罪,只要诛杀元凶就行了,如此,一名狱吏也就足够了,何必请外地的军将来呢?若想把太监赶尽杀绝,事情一定提前泄露出去,这样反而不会成功。我可以预见他们会失败”。

果然,董卓还没到,何进就被杀了。

官渡之战以后,袁熙、袁尚两兄弟投奔辽东,手下尚有数千名骑兵。

起初,辽东太守公孙康仗着地盘远离京师,不听朝廷辖治。等曹操攻下乌丸,有人劝曹操征讨,顺便可以擒住袁尚兄弟。曹操说:“我正准备让公孙康自己杀了袁尚兄弟,拿他们二人脑袋来献呢,不必劳动兵力”。

九月,曹操带兵从柳城回来,果然,公孙康就斩杀袁尚兄弟,将首级送来。诸将问曹操是何缘故,曹操说:“公孙康向来怕袁尚等人,我逼急了,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抵抗,;我放松,他们就会互相争斗,这是情势决定、必然的”。

曹操东征时,众人担心军队出尽之后,袁绍会从后面袭击,如此一来,前进了也无法放手一战,想后退又失去根据地。曹操说:“袁绍个性迟缓而多疑,一定不会很快就来;刘备刚兴起,民心尚未依附,此刻立即去攻击他一定成功,这是生死存亡的机会,不可失去”。于是向东攻击刘备。

田丰果然劝袁绍说:“老虎正在捕鹿,熊却占有虎穴而吃掉虎子,老虎向前得不到鹿,退后又失去虎子。这正和现在的情况相同,曹操亲自去攻击刘备,军队尽出,将军您有雄厚的兵力,如果直接攻进许都,捣毁他的巢穴,百万雄师从天而下,就像点一把大火来烧野草,倒大海的水来冲熄火炭,哪有不瞬间消灭的道理。只是用兵的时机稍纵即逝,形势的变动比鼓声还传得快,曹操知道了,一定放弃攻击刘备,回守许都。然而,那时候如果我们已经占领他的巢穴,刘备又在外面在外夹攻,曹操的头颅,很快的就高悬于将军您的旗杆上了很快就会高悬于将军您的旗杆上了。可是如果失去这个机会,等曹操回国的话,他就可以休养生息,、储粮养士。如今汉室日渐衰微,万一等到曹操篡逆的阴谋成了气候,即使再用各种方法攻击,也没有办法挽回了”。

袁绍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推辞。田丰气得拿手杖敲地说:“得到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却为了一个婴儿而放弃,真是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