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035

第35章 收起廉价的自尊(4)

自从天宝五载(746年)来京师,至今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杜甫为了跑官,真是受尽挫折,历经酸辛历尽酸辛。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有人帮他说话了,据说就是其时担任宰相的韦见素,杜甫被任命为河西县尉,其时为天宝十四载(755年)10十月。然而杜甫却拒绝了,于是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个职位,杜甫接受了。为什么一拒一受呢?杜甫自己有一首诗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飚。

河西县,是西南的一个偏僻小县;县尉,从九品下,在唐代的官阶中,是最下的一个等级,主管一县治安;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东宫官职,从八品下,职掌东宫的器械和房屋修缮。杜甫是否因为这一级之差而拒彼就此呢?杜甫说是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是“怕趋走”,这不是心里话。他这几十年,折腰的事,、趋走的事还少吗?再说了,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就不必折腰,、不必趋走了吗?官阶的级差恐怕是一个原因,考虑到杜甫长期近乎赤贫状态,这一级之差的俸禄,对他来说,也不是没有诱惑力的;但在写书人看来,更主要的,还是地区关系,如果去了河西县,没有了“富儿门”,没有了“肥马尘”,再想“进步”几乎是不可能,恐怕就要老死该地了;而杜甫对自己期许甚高,他还在幻想着“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至君尧舜上”呢,如果留在京师,留在宫廷,就还有活动的余地,“回首向风飚”,还有机会被大风吹到天上去。

在唐朝历史上,像杜甫这样屈膝折腰的进行干谒的人,李白能和他相当。李白的才情与高傲是大家公认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何其潇洒。一开始,李白是受到了当朝天子的赏识。这种易得官运使李白得意地当着玄宗的面戏弄杨贵妃,、羞辱高力士,痛哉快哉,狂放不羁莫过于此。嘴是痛快了,结果却在官场上吃了大亏,最终惹火了权臣高力士。官场不需要诗人,对于皇上而言,少了一个诗人不过是少了些附庸风雅的兴致;可是少了溜须拍马的高力士,便没了做皇帝的许多乐趣。不懂官术的文人喜欢在政治上剑走偏锋,在老谋深算的政客面前简直是小玩闹。所以李白吃了亏,被逐出宫门。

李白经过“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流放岁月,终于幡然醒悟:原来这地球没谁都照转。能“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奇才子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到有关部门去待价而沽了。于是他向荆州长史韩朝宗写信自荐,想要谋个差事干干。李白这次学乖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该同志政治成熟,、思想进步了。他在《与韩荆州书》的自荐信中毫不掩饰的大拍马屁的自荐信中毫不掩饰地大拍马屁,全然没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情。

信中一开头便给韩朝宗戴了一顶高帽:“白闻……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世人宁可舍弃万户封侯,也要认识一下韩荆州。对比出效果,极言韩朝宗之重要性。这高帽戴的够可以的这高帽戴得够可以的,要真封了万户侯,他也不见得瞧得上小小的韩荆州。曾经连皇帝都不怎么放在眼里的李白,能说出这样的话,不能不说是思想上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再看看“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这几句,便是毫不掩饰的直抒胸臆了便是毫不掩饰地直抒胸臆了。说韩朝宗的政绩建树可以和神明相比,德行才能感天动地,文笔精妙能参透天地造化,学问渊博可穷究天上人间。听了这话不起鸡皮疙瘩的,恐怕只有韩朝宗本人了。李白要早这样会说话,官至宰相也未可知啊,何须如此奴颜婢膝的要求韩朝宗何须如此奴颜婢膝地要求韩朝宗“幸推下流,大开奖饰”呢!把面子踹开,用这种捧高对方的说话方式,竟然也没有难为到李白。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三十四岁的李白出现在襄阳34岁的李白出现在襄阳,拜谒了时任荆州长史的韩朝宗,写有《与韩荆州》一文。

文人大多有傲骨,他们不会简单的随声附和或是人云亦云他们不会简单地随声附和或是人云亦云,于是便对凡俗不屑一顾。在形式上表现出执拗与孤芳自赏,狷介而特立独行。这些表现似乎与官场上的争斗毫无关系,事实并非如此。古代文人几乎一刻也没脱离过官场政术。范仲淹不会无缘无故的对岳阳楼大发感慨范仲淹不会无缘无故地对岳阳楼大发感慨,欧阳修也不是毫无来由的在醉翁亭欧阳修也不是毫无来由地在醉翁亭“得之心而寓之酒”,“猛志逸四海”的陶潜先生未必真的喜欢“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的田园生活。这不过都是政治上的失意罢了。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自古读书人就推崇不畏权贵的硬骨头,而看不起阿谀逢迎的官场小人物,可是一旦自己想要挤进官场时,却是一副低三下四的谄媚样。

黑猩猩的政治:吮痈舐痣

“舐痣”。翻译成白话就是用舌头去舔人家肛门一带发炎化脓的地方。很恐怖是吗?这是《庄子·列御寇》里说的一个寓言,却也反映了古代官场上的小人物如何廉耻丢尽,服侍自己的上官。

春秋时,宋国的曹商奉国君之命出使秦国。曹商是个善于阿谀奉迎的人曹商是个善于阿谀逢迎的人,他到了秦国以后,大拍秦惠王的马屁,取得了秦惠王的欢心。秦惠王一时高兴,送给他一百辆战车。

曹商回宋国后,洋洋得意扬扬得意。一次,他遇见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庄子,便向庄子夸耀说:“过去我家中穷极潦倒,不得不靠打草鞋度日,饿得面黄肌瘦。现在,我一下子拥有一百辆战车,这是多么得意的事呀!”

庄子听了,冷冷一笑,问道:“你听说过秦惠王请医生吮痈舐痔的事吗”曹商摇摇头。

庄子又冷冷一笑,说:“你太孤陋寡闻了。秦惠王既生过疖痈,又生过痔疮。他召见医生,说谁能把他烂疖子的脓用嘴吮出来的,就赏战车一辆;谁能用舌头去舔他的痔疮,就赏战车五辆。由此可见,你曹商在秦国所干的勾当,比吮痈舐痔更为下贱无耻,所以才得到一百辆战车的赏赐。你有什么值得得意的呢”

这个故事是以寓言的方式说出来的,似乎并不真实,但这个可以让人怀疑官场上会有这样没有自尊的人。然而百余年之后,官场上倒真有小人物“吮痈”这样的实事。

文帝十八年,圣上背生毒疮,辗转难眠,痛苦不堪。尽管御医多次诊断,可还是没有疗效,圣上暴怒,几名御医为此丢了性命。皇上生毒疮的恶讯不胫而走,立刻引起天下臣民的忧心。庸臣邓通,虽无真才实学,可他知道自己攀升的机遇来到了。于是,他立刻奔赴未央宫,请求觐见圣上。

未央宫,阴晦无光,文帝久卧病榻,腻烦不已。

“圣上,大臣邓通求见,”蔡公公踉踉跄跄地禀报道。

“不见,不见!”文帝显得很心烦。

“圣上,此人是为毒疮而来”。听说邓大人是为毒藏而来的听说邓大人是为毒疮而来的,文帝立刻来了精神,他是多么希望毒疮早日被根除。

“快块请进快快请进”。

邓通小心翼翼地走进了未央宫。

“微臣叩见圣上,”。邓通懦懦说道,“臣听说皇上久病不愈,深感忧虑,故特此前来探望”。文帝看了看邓通,生疑道:“爱卿有何良方,快快道来”。

邓通来到圣上身边,蔡公公帮皇上撩开了衣服,果然,背后有一个硕大的毒疮。疮已腐烂,不停地流着黄水,不时地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味。

“此毒疮毒性剧烈,药物一时间难以奏效,圣上之痛苦令臣不安,臣愿吮痈毒疮之毒,为圣上解除痛苦”。

文帝想,那毒疮之毒,令人作呕,岂能令臣吮痈?因此,他有些顾虑。

“不必顾虑,为了皇上龙体早日康复,臣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文帝无法拒绝邓通的请求。于是,邓通匐在毒疮上,不停地吮痈起来。

“如何?倘若难以忍受,就放弃即可”。

“圣上不必多虑,能为圣上医病,在难闻的东西臣也感到香甜,”。邓通认真地吮痈着,毫无难看表情,站立在一旁的蔡公公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