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美在一瞬间
72542900000024

第24章 多年前大年初二,

酒与亲情

多年前大年初二,

我和爱人给舅舅拜年。

舅舅把炒好的菜放在桌上,

还放了一瓶葡萄酒。

舅舅给我和爱人

各倒了一大杯葡萄酒。

舅舅脸上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叫着我爱人的名字,

“陪舅舅把这杯酒

喝下去!”

我端起了酒杯,

爱人也端起了酒杯,

舅舅也端起了酒杯,

我和爱人把这满酒

慢慢地喝完。

舅舅见我和爱人喝完了满杯酒,

他脸上的笑容增加了很多,

他心里是不喝酒都行,

只要我和爱人多喝一杯,

他就收获了数不清的幸福。

我喝了舅舅给我倒的酒,

那酒让我尝到了酒的味

很甜,

比蜂蜜还要甜!

如今,

舅舅却离开了世界,

永远见不到。

我想再看见舅舅,

犹如在梦中,

又和舅舅在一起喝酒。

葡萄酒的甜味,

永远藏在我的心中。

酒情亲情不会消失,

就像刚发生过一样,

让我回味到永远!

感谢酒神

有一天清晨,

我去武当山一个酒店,

去见全国各地来的文友,

有作家老师,

有大学的老师,

有本地的作协的负责老师,

有身边爱好文学的文友。

大家在一起谈文学,

谈文学和酒,

谈李白,

谈李白和酒。

主办方给我们的桌上,

放了好酒。

桌前的文友老师向我敬酒,

我接受一一回敬。

我向来之远方的作家老师

敬酒!

我向文友敬酒!

我向市里的文学负责老师

敬酒!

一杯酒,

打破了一切时空界线,

本来如在天边,

现在就在近前。

很远的对文学的梦想,

如一下子成真。

我给朋友的敬酒里,

有我的梦想,

有我对朋友的敬意之情,

一杯敬酒,

记录了我全部的世界,

点燃了我梦想的烈火。

神圣的酒啊!

我赞美你

酒神!

一杯敬酒中,

有我的情,

我的爱,

我的一切,

我是要好好感谢您啊,

神圣的酒神!

祝福的酒

新年来到了,

我爱人和女儿,

坐在家的一个大圆桌前,

桌上放着爱人亲手做的菜

我们三个人都端上了酒杯,

相互说了祝福的话。

“这是新的一年,

祝福全家人健康!

都能实现各人的梦想!”

三人把酒杯碰得咣的一响,

然后分别喝下了酒中的酒。

一杯酒,

无限情,

把全家人的心,

拴在了一起。

祝福的酒啊,

把全家人的美好心愿,

记录在其中。

祝福的酒啊,

让全家人的美梦都能成真!

酒神啊,

我怎能不感谢您!

敬酒深情

有一年六月,

爷爷家里来了一位客人,

这是爷爷的一位贵客,

爷爷要用好酒招待他。

奶奶忙碌地炒好了菜,

放在一一张方桌上,

爷爷把一瓶西凤酒打开后,

拿在手上,

分别给圆圆的酒杯里,

倒满了酒。

我是爷爷喊来的陪客,

已和客人坐在了桌前。

爷爷向我亲切地说:“

陪你叔喝酒吧?”

我端起一杯酒,

对客人说:“叔,我敬你酒!”

客人接受了我的敬酒,

我心中暗想,

爷爷交代我的事情,

我完成的很好,

脸上也露出了

花一般的笑容。

如今,

爷爷不在世界了,

那位叔叔,

我再也没有见过面。

身边朋友,

和我说起酒事,

我耳边又响起了

爷爷说过的一句话,

“陪你叔喝一杯酒啊!”

这样的瞬间,

人生会有多少?

爷爷的一句话,

却成了我珍贵的记忆,

爷爷的一句话中,

含有对那位客人,

多少深情的敬意啊!

神圣的酒神啊!

你总是和表达敬意在一起的,

我不知我怎么才能感谢您!

友情酒

有一段岁月,

我向命运的大门走去,

可是门紧紧的上锁,

我无论如何呼喊它,

它都不理我。

我怎么办?

我怎么才能打开命运的大门?

有一天中午,

我和一位好友,

在一个酒店喝酒。

好友和我的情境差不多,

只好用酒来解心头之闷。

我位俩位,

你敬我一杯酒,

我敬你一酒,

喝了一杯复一杯,

朋友呤着李白的《将进酒》的诗,

自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朋友端着酒,

狠狠地喝了一大口,

像说梦话一般,

又断续地吟诵着李白

将进酒的诗。

朋友笑着话,

李白的诗,

就是为我和你写的,

“与尔同销万古愁。”

我和朋友,

一杯一杯复一杯

这一瞬间,

我心中涌动出,

无限的快乐,

所有的郁闷,

都跑得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酒的妙处!

酒神啊,

我怎能不感谢您!

读书体会

昨晚临睡前,读了一篇契诃夫短篇小说《乞丐》,他的名字叫路希科夫,实际上本来的工作是在一个合唱团当合唱演员,被团长开除工作后,为了生活下去,他不想付出体力劳动,每到富人家门口乞讨时,都说他是大学生或乡村教师,骗取同情,讨到饭吃。

有一次路希科夫讨到了律师斯克沃尔佐夫家里,让这个年轻人每周到他家劈一天柴,挣得生活费用。

以后,这位律师斯克沃尔佐夫又给他介绍了一种新的抄写方面的工作,他干得很有成就。两年之后,在一个剧场前口他们相遇了,这个当初贫困潦倒的人,如今变成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

路希科夫对律师斯克沃尔佐夫说了真话,在他家劈柴的事,他连一下也没有劈,都是他的厨娘帮助他劈的。

路希科夫说了一段话,引起我高度的兴趣!

“我只知道我听到她的话,看到她的高尚行动,我的灵魂就起了变化,她把我挽救过来了,这是我永世也忘记不了的。”

演出开始了,路希科夫鞠躬告辞,动身到楼座去了。而且他看演出的票向售票员要了一张最高楼座的戏票。

路希科夫在律师家里,也得到过律师很多说教,讲出了一套又一套的道理,影响他灵魂的变化却是律师家的厨娘,帮助路希科夫做了他本要做的苦活。

我读这篇,给我启发最大的是,“看到她的高尚行动,我的灵魂就起了变化”,这说明教育一个人要转变他过去不好的一切,不是只用说教,用高尚的行动,教育的作用会更大!

我读了这篇,努力从记忆中寻找哪些我身边的平凡的人,他们做了哪些高尚的事情,高尚的行动,感动我的灵魂,这样想时,总能发现人与人之间差的是灵魂的不同,高与低之分。

最近看星光大道,有一位内蒙古草原来的女歌手海霞,她本是和她的爱人开了一个小饭店,却爱好文艺,为了参加星光大道演出,把店门暂时关了一段日子。

月赛时,她带了一个五岁的孩子,是收养的一个盲童,当作自己的孩子要管他吃,管他穿,还要负责让他受教育,对这个盲童要付出的一切的责任,我自感不如她那样用行动去做一件事,我感受到了她的无私伟大的爱心。她的爱是建立在每一个细小的关爱一个又一个的实际辛苦付出地动作之中。

读过鲁迅《一件小事》,撞倒了一个老妇人,且看两个人不同的态度。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你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车夫是一位劳动者,一位普通的车夫,平常之人,却对这件事情上,尽最大的努力帮助那个年老的妇人。

而文中的“我”,应是一个知识份子吧,却表现得很麻木,对他人关心还谈不到,开始的时候,还想让车夫不要理她,怕误他的路。

高尚的行动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的。

文中有这么一段: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读这一段时,就感受到了对高尚行动对人心理产生的震惊作用,发现自己的如此渺小,这也说明了文学创作中一种感动,能感动了自己才会感动读者,这个感动了不得。

每天早晨,我到学校上班走到小院子时,都会看到有一位清洁工,她拿着一把扫帚,一下一下地扫掉院子地上的各种垃圾树叶,从不间断,一定要打雪得干干净净。我每次看到她辛苦扫地时,心中涌动出一种对她的敬意,是因为像这样的平凡的清洁工,才让我们的小院子保持美观干净的环境,才给每天走进小院子的人带来一舒心快乐的好心情。

清洁工是一个平凡的工作,可是我每次看见她默默地扫地时,感到她是一位很敬业的人,我就会想到我自己,是不是对自己的工作敬业了吗,看到了很多自己在工作中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自感惭愧。

有一回学校升国旗时,我们学校的喻丹花老师,讲了一件她还是大学生时,在市公园每天清晨时,常常看到一位外国人,在打扫园内的卫生,把扫的叶子各种脏物集中一起,运到很远的地方去。起初他还以为这个外国人是这里的清洁工,后来听园内工作人员说,他是主动到这里做义工的。她讲了以后,我感到这位外国的人灵魂中有一种伟大的东西,他有为更多人服务的意识。

看到高尚的行动,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灵变化的,我相信这一种说法,因此我有也过当看过高尚行动的时候,我内心中总会有一种自感不如,看到自己的渺小不如他人之处,就会产生出一种善念,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是怎么一个人。有时候也能对同学,对身边的人,对亲人,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善良之事,虽然很小,却让我明白了,在自己的心灵中,建立起自己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准则。

就餐

三十年前,张大海曾经在南方的一个大城市的音乐学院自费学习作曲。

张大海到音乐学院的食堂买饭菜时,在一个窗口里面站着一个个子矮小的,脸色白净的却总含有些许微笑女炊事员,她的名字叫小潘。张大海当时没有工作,没有人给他发工资,他是从农村去的,到音乐学院学习的费用生活费用都是七拼八凑起来的,他的钱是宽余的,必须节约用钱,在生活费用方面根本不敢多花一毛钱。

张大海一般到小潘窗口买了简单的菜,一般都是青菜,像排骨、炒肉之内的他根本买不起。

张大海只是去小潘窗口买饭菜见过他,他根本想不到以后还有和小潘打交道的机会。

张大海住的宿舍里,有一位河南的王志学员,本职工作是搞专业作曲的,也是和小潘因为像张大海一样,去食堂买饭菜认识了。

小潘在音乐学院的食堂上班,她的家住的离音乐学院有一段路,当时带着她的一岁多的儿子,每到中午时,儿子要睡觉时,小潘就把她儿子抱到张大海他们住的宿舍,睡在王志的床上。

有一个夏天的中午,张大海听到有人敲门,去赶紧开门,进来的人正是小潘,她怀中抱着她的儿子,儿子睡着正香。

“王老师,我把儿子放在你的床上睡一会儿?”小潘用自己人的声音说。

王志当即说:“好!”

小潘把儿子抱到王志的床上,王志也看着小潘轻轻地把她的儿子放在床上,没有惊醒,睡得很香。

放好了孩子后,小潘和王志还要聊一段笑话。

小潘虽然是个炊事员,可是炊事员在这些外地的学员眼中,其地位比音乐学院的大教授还要高很多,因为她能解决学员们的肚子问题,交同样的钱,可以打少或打多,或打的菜更要好一些。

小潘个子虽然不高,可是脸上的容颜,是美女的容颜,雪白,特别她善于笑,会说出一些特别的笑话,这也能消消像王志这些长在外面,老婆不在身边,让王志感到听她讲话特别开心。

小潘当时聊的对象,主要是和王志,王志也和张大海关系特别好,主要是因为王志早已经是一位成熟的作曲人才,他在音乐学院是为了系统地学习一下作曲。张大海也陪着王志听小潘讲各种笑话。

小潘把她讲话叫吹牛,吹一段子后,对王志说:“我去上班。”然后缓缓地走出宿舍的门外。

小潘走了之后,王志跟张大海说:“我交上小潘后,小潘对我不错,我每次到她那个窗户买菜时,小潘总是多打给我一些,而且打的都是排骨块,好大!”

张大海听了王志讲的话后,像是一个新的大发现。

张大海那时候,产生了一个想法,希望他到小潘的窗口买菜时,给他能打些好菜,那时候,怎么那么想吃肉之内的菜,给他打几块大排骨,或几酱爆肉。

有几回,张大海到食堂用餐时,有意到小潘的窗口买菜和米饭,交的钱少,交的只够买青菜的钱,他是根本吃不起肉内的,可小小潘在青菜下边,多打了些酱爆肉,还有一块大排骨。

小潘作这事,也不是那么大胆不顾一切的,食堂当然有食堂的原则。

张大海占了几回便宜,内心中的膨胀欲望大了起来,她想和小潘把关系搞好,希望小潘多打给他菜,花少的钱。

这以后,张大海就餐时,有意到小潘窗口去买,小潘照顾几回。张大海应按实际付钱,是肉内的钱,可是付的是青菜的钱,比如说肉内的钱是三毛,青菜是一毛,要相差两毛钱。

有一回午饭,张大海到小潘的窗户买菜,小潘问:“什么菜?”

他说:“排骨一块,青菜一份。”

付钱时,他只拿的青菜钱要付,小潘看了多少后,却极认真地说:“不可以的。”

张大海听了这话后,心里一个惊,脸色不由得产生了红晕,虽然他的钱不多,可是付这一餐要求的钱还是对付起的,他付起了小潘要求他付的钱,然后看着米饭菜,到食堂大厅内一张桌前去用。当时他内心中那种谁也不知道的如浪花冲动的心情,是怎么渡过去的。

过了多少年之后,他的日子过得好起来之后,而且生活回归到以清淡为主生活方式,可是在青年时谁能知道他有那么些穷酸的事情。

张大海读过路遥的小说《平风的世界》,路遥的少年是很贫困的,可是他在贫困中,用功求学读书。

就是在他创作《平凡的世界》时,生活非常简单,只吃馍头,什么菜都没有,加上他为了创作不停地抽烟。

路遥一生久久地都处在穷困状态之中,可是他说过一句话:“贫困,会使人变得不那么高贵,低贱,可是同样,要对美有一种追求,同样要活出人的高贵与尊严。

张大海艳情到了他自己,虽然有一段人生是很困难的,可是对于他来说,难能可贵的还有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终天让它有了与从前不一样的人生。

听课风波

八十年代初,张大海在音乐学院作曲系自费学习。

教务科对当时在作曲系进修的学员,都有规定,凭听课证听课,只能听交了那几门课费的去听,没有交费的,不允许乱听,也是为了保证所不功课的专一性,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可是学员自己,一般都是外地来的,总想到音乐学院学习不容易,以后根本就没有这种学习机会了,总想多听一些课。

有的老师好说话,没有经过教务科同意的,没有听课证的,老师也能理解学员渴望多学习的心情,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追究。可有的老师就不一样,一般来说,大多数老师都是通情达理的,你私下里跟他打一下招呼,或给老师买一点小礼物,老师也就放你过去了。

张大海学习的音乐课中,没有作曲系的视唱练耳。张大海在宿舍里,常听到有学员谈起作曲系一位蔡老师的视唱练耳课,他总是笑眯眯地说:“我听她的视唱练耳课,才知道什么叫音乐的美!一条很简单的旋律,让你能唱出它的美,它的真正的乐感,”

这位学员的话,深深地影响了张大海的心,他想:我一定争取听上蔡老师的视唱练耳课!”

有一年秋天的一天八点,张大海路过作曲系,见一位作曲系的同学他就问:“范老师现在有没有视唱练耳课?”“有!”“上课的教室有哪里?”“就在西面的那个教室。”

张大海跑步到了走廊以西一个大教室门口,门关着,已经上课了,教室的门关系,张大海敲了一下门,开门的是一个文雅的女大学老师,头发是那种压住耳际的方形发型,戴着雪白的近视眼镜,给张大海的感觉,这位女大学老师就是一位如同音乐美的女神一样神圣。

张大海试探着对蔡老师说:“蔡老师,让我听一下您的视唱练耳课?”

蔡老师轻轻地点了一下头,没有发出说不行的声音,这就是说蔡老师是许可了,张大海进了教室,坐在最后面的一个椅子上。

来上蔡老师视唱练耳课的,有的是学习挥指挥的学员,有的是作曲系的学生,有的是从省市歌舞团来进修学习作曲的学员,那一个学员视唱练耳水平都不知高过他多少倍。

但张大海对于这阵势,他都没有怕,主要的,他是想感受一下作曲系的视唱练耳课,唱视唱的乐感。

蔡老师先教学员唱了五条视唱曲。上课的学员,每唱一条,都是用心用耳,非常诚敬。

有一位四川的学员,个子高高的,年不大,脸两颊却长有短髯。

蔡老师微笑着指着他:“你把这条唱一下?”

张大海当时感到蔡老师让这位唱视唱最高的学员唱,也是为了让他看一下,这是他突然的一个感觉。

这位学习批指挥的学员,站了起来,很沉着,小心翼翼地很有控制地唱完了一条视唱曲,音准,是什么高度就唱什么高度,保持和钢琴上边的那个A就是A的音高,还是那一人组别的A,听这位学员唱的视唱,应是一种对音乐美的享受。

不知不觉一节一个半小时的课就结束了。

张大海听了一节作曲系的视唱练耳课,对于他来说,一下子开了音乐的眼界,知道了音乐美在什么地方,一条很简单的旋律,可以有多种处理,力度地变化,强弱高低等方面变化,都能给音乐的美增加很多。什么是音乐的乐感好,他就想久久地陶醉在真正的音乐美之中。

张大海以为他听了蔡老师课就这么风静浪静地过去了。

张大海到作曲系邓老师家里上作曲课时,邓老师对他说:“蔡老师问我了,我说,张大海是我的学生,你这样乱听课是要不得的,要不是人家看我的面子,也许真的会把你从音乐学院早赶走了。”

张大海这一瞬间,静静听邓老师的对他的批评,他没有多吱一声。邓老师批评完毕他之后,才给他讲上作曲课的内容,

上完了课之后,他才从邓老师门走出去,回音乐学院的学生宿舍。

张大海给爱人找声乐老师

张大海初识他的爱人英子是在到县城去的一辆车上。

张大海上车的地方,是在一条小街道东边,那车门一开,他就上去了,他并没有发现他能认得的人。

车开出去几里路后,张大海还站在车门前,想找个座位坐下来,向车上望了一眼,都坐着人,而且车门口站的人很多,这车人大多数都是到城里来的农民。

忽然有一个甜美的女声:“大海哥,到我这里坐,我这里有座位。”

张大海寻声向车后望去,见靠窗子上有个同村的女青年英子喊他,他就去坐在了她跟前。

车上的农民都用惊异的目光望了一下张大海,一定在心中想着:这张大海怎么这么有福气,怎么不喊我们,喊他去坐的人,却是一位开美女。

英子当是刚从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生,脸上虽然有些许犹豫之色,但她的两眼依旧炯炯有神光,像湖水般的清澈,两脸颊有小小的两小块圆圆的红晕,她内心中对人生的理想烈火并没有熄灭。

张大当此时就和英子挨着身子,有时挨住了,英子身上温暖的体温都传给了张大海全身,传给了他的心里,心中立即有一种寒气被赶走,一种温暖立即涌进来。

英子微笑地问张大海:“张哥,听你你在音乐学院学习?”

“是的,去了半年了。”

“如果有什么困难,请给我写信,我帮助你解决!”

张大海当时在音乐学院学习,最大的困难就是学费的问题,如果有人能帮助他完成学业,对于他来说是求之不得的。

张大海听到了英子的话,感觉这英子说的话,像是自己的人一样,那一瞬间,张大海忽然产生了一种感觉,觉得英子就是他要的爱人!

张大海还对英子说:“我刚到音乐学院学习半年,时间长,认识人多了,我也介绍你到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因为我听过你唱的歌,很好听的,如果经过音乐学院的老师指导一下,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不愁以后找不到工作。我地区文化局有个朋友,我以后找他,帮助你找工作!”

英子当时也是那种不想在农村呆的人,张大海的话说到她的心坎儿上去了。

张大海这时候有一种特别开心幸福觉,跟自己的人在一起说人生的理想愿望,这是很难得的,这就是一种缘分。

车开得非常快,想不到一会儿就到县城了,车没有进汽车站去,就在离进汽车站不远的公路边上停下来了,张大海和英子下了车。

下车后,张大海和英子俩人人久久地站在此一棵梧桐树下边,久久地不愿意离开,英子到县城她二哥家,张大海到县文化局找人,想争取些学费。

英子对张大海说:“明年暑假后,一定到我家来!到音乐学院后给我常来信!”

张大海听英子这话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日月忽其不掩兮,春与秋其代序。第二年暑假就来到了。张大海到了英子家里,向英子表达了对她的爱,当面向她求婚,英子果断地答应了。

爱情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盼望时,不来到,可是有了爱的缘分,就很快地来到了张大海和英子跟前。

暑假完毕,张大海要到音乐学院学习走时,对英子说:“我到音乐学院给你联系学习的事情,联系成功了,再给你发电报,你就来音乐学院。”

张大海坐火车,来到了音乐学院在的城市,下午三点到了他住的宿舍,宿舍里还有一位河南学生王志假期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在宿舍里写的他的李自成交响曲。

张大海给王志从提包里掏出两个很大的红苹果,给王志吃。

王志吃完了苹果后,把他创作的李自成交响曲给张大海听,张大海听出了一种如进行曲的风格,很能激励人不断地努力前进。

一天中午,张大海带了些从农村拿苹果、两瓶稍好的酒,两瓶香油找到了教务科长家里。

张大海站在了二楼教务科长的门前,他敲了一下门,开门的人正是教务科长,他是一个在音乐学院平时见到非常严肃的人,可是当张大海这会儿到了他家的门前,他露出了十分亲切的笑容,连忙说:“进家坐!”

张大海内心中有一种胆怯,因为以往这位教务科长是怎么阻遏他不能在音乐学院学习,可是当理解同情了张大海对学习音乐的那种坚定信念,那种痴爱,还是被感动了,愿意帮助张大海在音乐学院学习。他到音乐学院学习的全部手续都是由他给办理的。

张大海进到教务科长客厅后,先把他带的小礼品放在了茶几上,大着胆子放在上面的,教务科长笑着说:“到家来了,就来了,不要拿什么东西来,这样不好。”

张大海还是感受到教务科还是接受下来了这种小礼物,对于城里生活的人是需要的。

张大海和教务科长都坐在一个长沙发上,张大海给教务科长说:“我爱人想到音乐学院学习,学习些共同的课,请你给安排一下?”

“你叫你爱人来吧,在音乐学院学习的课程来了我给安排。”

张大海听到了教务科长真的是这样说的,此时,张大海内心那是怎么一种高兴!从前他是经过了好多年实现的事情,可是他的爱人英子能到音乐学院学习他要求一下,就成功了,真的,世界上的事情,说简单就是非常简单,可以一步到位,说不简单,难起来,不知道他的路子怎么走法,多少年也走不通。

张大海看教务科长表态了他的爱人英子来音乐学院的学习,他感到成功了。

教务科长问:“那声乐老师能找到吗?”

“能。”

这张大海在音乐学院时间长了,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要给声乐老师付学费,就会教的。

正是中午休息时间,张大海感到不要打扰教务科长的休息,就对教务科长说:“我回音乐学院去。”

张大海从教务科长家里出来,下楼梯,教务科长竟站在门口,一直目张大海到看不见为止。

张大海很快地到了街上一家邮局给英子发了电报,让她速来音乐学院。英子是一个有分析力的人,收到了电报后,就知道了她在音乐学院学习事情给她联系成功的。

英子给张大海回电报,第二天晚十点就能来到。

张大海去了火车站,望着从车站出站口出来的旅客,过了几列到站的火车就是接不到。

当他回到了学生宿舍,英子已经坐在他的床上,和同室的人说着话。

我说:“我怎么没有接到你,不知是怎么错的。”

张大海在那一瞬间,自己爱的人,来到了他的面前,他内心中的幸福感真是无法形容。

第二天下午,张大海首先到了教务科给英子办了听课证,《民歌》《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课,给音乐学院财务科交了学费钱一年六百元钱,这在当时是很贵的学费,现在在音乐学院学习是拿万元来说了。

接着给英子找声乐老师。

张大海给英子找声乐老师的信心是很大的,他相信,只要给声乐老师付学费,一般都会教的,声乐课不能上共同课的,是要上个别课的,才能见效果的。

一天下午十点,张大海到声乐系找了一个最权威的王教授,她教出了好多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员的大歌唱家。

“王老师,请你能教一下我爱人学习声乐,她特别爱好声乐。”张大海到声乐系找到了王老师,用这样的口气求王老师。

王老师很给张大海面子的,因为张大海在音乐学院学习时间长了,这位王老师也宛若能认得张大海,感到很熟了。

王老师说:“你让你爱人唱首歌曲听一下?”

英子站在王老师的钢琴前,竟大声地唱了一首民族风格的歌曲。

唱完后,王老师说:“节奏感很好!就是没有学习过声乐,还是很原始的发音。”

“求王老师能教她!”

“我没有时间,再找别的声乐老师吧。”

张大海求了好几次,这位王老师就是不答应。

中午,张大海和英子在街上走着,见到了声乐系一位中年男老师,张大海立即打招呼,并对这位声乐老师:“求老师能教我爱人学习声乐,学费少不了的。”

这位男声乐老师说:“我劝你爱人回家吧,这学习声乐没有五年六年是学不出来的,再说,你能花得起那个学费吗。”

听了这位中年男声乐老师的话,张大海内心一时有些沉重之感,也许他说的话是对的,可是当时张大海和爱人已经下决心走音乐这一条道路,是不能变化的。

这位声乐老师没有答应,张大海又听说系里有一位王秀云声乐老师,听系里的学生说她人很善良,对多么差的学生都有办法教。

张大海和英子决定去找王秀云老师家。有一个下午,张大海和英子路过声乐系走廊,看见了声乐系一名学习声乐非常好的学生,她经常在音乐学院音乐会上演唱外国歌曲。

张大海问了这位学生王秀云老师的住址,张大海和英子步行到了王秀云老师。

张大海跟王老师说:“我爱人非常爱唱歌,请王老师能教她?”

王老师听她唱了一首歌曲后,说:“我收她我的学生,每周上两节声乐课,学习费24元钱,上课时间周一一次,周四一次。”

还具体说了上课的时间和上课的教室。

英子跟王秀云老师学习了三个月声乐课,有一天下午,王老师到张大海住处,对张大海说:“你去我上声乐课的教室,听听你爱人唱的歌曲,她的进步是很大的!”

张大海去了声乐系一个教室,英子站在钢琴前,王老师弹伴奏,英子唱了好多首带有民族歌曲风格的歌曲。

还有一首是《东北民歌摇篮曲》。王老师对英子说:“要体会妈妈对自己小孩子的情感。”王老师很有办法,一步一步地把英子能引导到音乐美的境界中去。

王老师对张大海说:“你爱人学习声乐,很有悟性,她也很努力,所以进步很大!”

张大海当时听到了王老师讲的这一段话,心里真有一种美滋滋的感觉。

张大海给爱人英子找声乐老师,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很难的,可是他有一种坚定的信访,坚信只想人所想到了事情,只要通过努力,都会变为现实的!

相信自己!相信人生的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成真实的。

再过了几年之后,他们来到了城市找到了自己爱好的音乐工作,是人生的理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命运!

冠老师

在张大海的人生经历中,曾经认得一位冠老师,他当过老师,当过中学的校长,还当过县文化馆的馆长,后来当过区长。

张大海在乡下公路边一所小学当老师。有一个星期天,张大海到一所区里的中学开教师会。

一个三间大房子的老师,冠校长给全体老师包括下面来的小学老师和他们学校的中学老师。

冠校长笑着说:“当老师,如果不能让学生听他的话,而为了让学生听话,动手打学生,体罚学生,这是无能的老师。”

过了多少年以后,中国教育发展,又走向了一个极端,家长特别溺爱孩子,这样老师如果稍有失手的地方,或动手打了孩子发,那家长对你老师就不肯气了。

我在学校的校长常给我们老师说:“千万不能对学生动手,主要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老师自己。”我以为我们的校长讲的话是对的!

中国的教育现在缺少的是严教育,缺乏规则。这就是说,在管理学生这方面,既要宽,也要严,一味宽或一味都有它不足之处的地主。

我看过钱文忠老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在他看来,要以严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