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校长的领导形象与领导艺术(下)
72701800000002

第2章 校长的领导艺术运用(1)

第一节领导艺术的提升

1.校长应重视领导艺术

校长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师的领袖和学校的灵魂,是领导学校走向现代化的领军人物。中学校长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直接关系到中学教育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教育新背景下,加强中学校长领导艺术研究,全面提高中学校长领导水平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学校长领导艺术内涵分析

所谓导就是在一定的环境及条件下,预先设定,率领、引导组织或个人完成工作计划、实现目标任务。领导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领导艺术作为管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指领导者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有效性。领导艺术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它因人而异,具有随机、非模式化的特征。

在领导艺术方面,中学校长既有与其他行业、部门管理者相同的特点,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具体来讲,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是创造性。

创造是校长领导艺术的生命,是领导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

(2)是多样性。

表现在中学校长领导艺术的个体差异性、鲜明独特性以及内容上的多层次、多侧面性。

(3)是机变性。

指领导者善于从实际出发,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学校问题。

(4)是经验性。

经验是领导艺术的源泉。

(5)是适中性。

体现在管理过程,既不超越被领导者的思想、业务水平和所处的实际条件,又不落后于被领导者的要求和能力。

(6)是情感性。

情感性是领导艺术的依托。没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相互的尊重、理解、信任和沟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艺术。

(7)是速效性。

是领导艺术在领导效能上的体现。八是技巧性。表现为善于巧妙、有效地运用各种领导方式、方法,使其达到熟练自如。九是科学性。是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与玩弄权术、翻云覆雨有着本质的不同。

中学校长应具备的基本领导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管理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自主性逐步加大,开放性不断拓宽,民主性正在加强,加之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特色化办学的发展趋势,学校间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一切,给中学校长领导艺术的塑造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要求校长具有多方面的领导艺术。

(1)统帅全局的艺术。

校长要对学校全面工作负责,就应当具备把握全局、统帅全局的艺术。学校工作涵盖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等,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纵横交错的整体。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因此,校长在把握整个学校全局工作的同时,要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使整体功能达到最优化。

(2)激活教育资源的艺术。

办好学校需要资源。校长要学会统整校内校外资源,发挥它们的优势。校内资源不仅包括人力资源,如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还包括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及校风学风等软件资源。而在校外,上级部门、学生家长等都是实现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的分散性要求校长善于开发、引导、组织、激活种种资源使之形成有效的合力,实现其教育价值。所以,校长不仅要调动校内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还要尽可能地与社会各方面进行交往,争取把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因此,校长应努力提高自己激活教育资源的能力,把学校办得更出色。

(3)指导教育教学的艺术。

指导教育教学是校长主要的日常工作。校长领导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领导。校长要随时掌握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思想动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抓住关键问题,遵循教育的规律去解决问题,时刻把握和保持正确的教育方向。校长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及其质量的研究,组织、引导和启发教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探讨中解决问题,在总结中提炼经验,上升为理论。校长要取得指导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就要掌握各门课程的大纲和教材,并精通若干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不具备教学计划里所列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就没有可能领导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精通业务是摆在校长面前的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4)科学决策的艺术。

所谓科学决策,就是说决策要符合实际。校长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据教育的客观规律,吃透上级指示和决定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纵观全局,根据学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创新的精神和胆略,作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等决策,尽可能避免决策失误。

(5)组织协调的艺术。

组织艺术是领导者顺利实施方案的保证。中学校长的组织艺术主要表现为善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团结一致,目标明确的集体,依靠和发挥大家的智慧去完成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校长就要具有协调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在校内,要协调好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建设~个目标一致、真诚相待、相互支持的领导班子。还要与全体教职工协调一致,均衡各方利益,善于把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以发挥最佳的整体功能。在校外,要协调好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6)控制交际的艺术。

管理学校的过程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学校长具有了控制艺术,才能把握全局,驾驭学校的全面工作,做到令行禁止,使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达到预期目标。校长要提高控制艺术,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严于律己,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这里说的交际艺术,就是校长与社会各方面交往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学校教育也要求从封闭走向开放。这就要求校长走出校门,与社会各部门处理好关系,如上级教育机关、党政机关,还有公安、消防,水电、工商、物价、税务等等部门。在交往中重点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争取他们支持学校工作,促进学校发展。

(7)科研创新的艺术。

科研创新的艺术是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研究教育现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的艺术。中学校长应具有科研兴校的思想,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对教育科研做到安排计划化、形式多样化、管理制度化,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8)良好的表达艺术。

教育工作是一项开导人的工作,具有说服力的、逻辑性强的、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文字是从事教育工作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无论是宣传一项政策,布置一项工作,落实一项措施,纠正一种错误,都需要借助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因此,中学校长应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校长良好的表达能力是组织和动员师生的重要手段,是与师生沟通的桥梁。中学校长应当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宣传员,应该善于运用生动的口头或书面的语言激励和启迪师生,激发他们不断奋发向上。

提高中学校长领导艺术的途径

当校长难,当中学名校长更难。要突破这个“难”字,必须要在加强领导艺术上下功夫。

(1)明确中学校长的角色与地位。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和最高行政负责人,在社会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这个社会角色当好了,就会使学校兴旺,人才兴旺,从而使国家兴旺。

明确法人的角色和地位。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要求身居校长职位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工作,要敢于负责,勇于负责。

明确首脑的角色与地位。我国中学现行的组织形式是职能制组织。即在校长之下,设立校务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处等职能机构。在这种组织系统中,校长居于学校行政机构的最高层,是学校管理组织中的首脑,在学校行政系统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指挥中心。校长要履行好选人用人、筹划决策、指导方向、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监督等统领性职能。

明确权力的角色与地位。校长的权力是上级授予的,他在领导学校中能够制约、影响校内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合法性和强制性的力量,在决策和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校长正确行使上述权力是办好学校的必要条件。但是,这种权威是外在赋予的,这种权力与校长本人的素质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校长要有效地行使权力,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内在权威,不断提高自己的非权力性素质。

明确公仆的角色与地位。领导就是服务。只有确立服务的思想,校长才能获得群众的信赖。校长要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在进行各项决策时要以是否有利于师生的发展这一原则为重要的参照。

师长的角色与地位。中学校长是教师集体中的首席,处于师长的地位。因此,中学校长首先应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自己优秀的师德影响教师和学生,成为师生学习的榜样。

(2)改革中学校长选拔制度。

目前我国选聘中学校长大致有三种情况:

实行委任制。主要程序是先由教育行政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会同学校领导一起,提出入选对象。之后经过考察,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可否选用意见,最后按当地任免校长权限规定审批。

少数地区学校实行聘任制。根据特殊需要,公开向社会或外地招聘校长。

个别学校实行民主选举校长。而国外大都面向社会招聘校长,注重公开竞争。如美国选聘中学校长主要是面向社会招聘。其一般程序是:校管会建立选拔校长的专家小组、地方教育委员会派人参与、选拔小组评审应聘人选、校管会根据选拔小组提交的考核材料进行讨论,最后作出决定等一系列程序。从选聘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偏重从校内选拔,缺少竞争性,选择面狭小。

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学校长队伍,就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党政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资格要求,结合《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的标准进行选拔。在选拔过程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全方位考察,按程序任免,逐渐加大面向社会选聘校长的力度,并注重知识化、年轻化、专家化的有机结合,选出真正高素质的好校长。

(3)完善中学校长继续教育制度和体制。

我国现有的中学校长培训I机构主要是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基本上是单线条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中学校长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时代的发展对中学校长进行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学校长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只凭借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显然已不能适应需要。因此,需大力加强基地建设,扩充中学校长继续教育机构,把它作为一种特殊专业来建设。要增加专项经费,优化师资队伍,组建综合交叉的立体教育网络,以便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中学校长实施继续教育。就机构而言,这个立体教育网络应包括各级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院校、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术团体等。教育主管部门应调动上述各种机构共同参与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共同为提高中学校长的素质和能力而服务。

现阶段我国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是由国家教育部宏观指导,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基本适合当前我国单线条的中学校长培训情况,但面对立体化的培训网络,管理体制也应作相应调整。新体制应强化省、市教育部门的综合管理作用,在省市组建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组织指导、协调、管理、督查校长继续教育工作。即组织指导各教育机构设置中学校长继续教育专业,为中学校长培训工作提供咨询、研究设置课程;协调各部门、各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以省为单位,由管理委员会对中学校长的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包括学分认定、互通、资格证书发放等,并依法对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网络的工作和中学校长接受继续教育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以确保多途径、多规格、多形式地开展中学校长继续教育,保证质量和效益。

(4)强化外在监督,加强职务修养。

中学校长在校内拥有最高权力,如果对其没有监督机制,就很容易产生腐败。因此,要建立和健全规范化、长效的对校长队伍的监督管理运行机制,要扩大监督范围,突出监督重点,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执法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监督网络,使每位校长时时处处德,能够主动接受师生和社会的监督;能够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不断领导学校发展。而要具备这些能力和素养只靠外在的要求和约束还不够,必须通过校长自觉的修养和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