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制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是学校实行管理的基础,是管理的原则。但制度不是装饰品,也不是标语物。制度是用来管理的,是保证学校管理有序、有法可依的。因而笔者以为,学校制度管理要注意以下三点:
要保证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可行性。
制定符合学校管理实际的制度,是学校实施和谐管理、提高管理能力的前提,也是学校提高执行力的基础。据说,某校严格教师考勤,规定教师上班期间一律不准外出。这样的制度就不符合实际,不能以人为本,自然,执行力就缺乏坚实的基础。学校制度,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校情和地域特点,要考虑教师的可接受性,要适应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订立的制度就比较妥当合理,有利于强化其激励和约束功能。
要严肃制度的坚强执行力。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曾说过:“一个企业的领导要有将一件事从头抓到底的韧性”。虽然这些讲的是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中的执行力,但对于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来说,执行力的重要性同样显得举足轻重。
有人说,管理的灵活或许是一种艺术,而制度的灵活则往往是一种灾难。“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种论调其实是对制度执行力的随意践踏,也是对学校有序管理的野蛮冲击。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一旦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制度,如何执行、执行得是否彻底公开就显得至关重要。没有执行好或执行有偏差,任何好的决策或目标都不可能成功,再健全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墙上画虎成为摆设,学校的发展也不过是海市蜃楼、昙花一现。“把一套好制度执行好就是一所好学校”。事实证明,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考核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考量一个学校制度的执行力。
注重刚柔相济,制度要与人本相结合。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强调制度的执行力,这是对的,但在执行制度的同时,还要挖掘制度中蕴藏的“人文关怀”,还要体现制度决策者的人本意识。在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公平性、公正性的同时,要充分体现制度的“柔性”一面,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不能是硬绑绑的铁石心肠,好似无话可讲无言可说。管理者要以心换心,以真情实意来打动教师,以有效的人文关怀鼓舞促进教师发展。某教师欲评高级职称,须有年度先进荣誉。他向校长“讨”年度先进。校长严格执行教师评议和行政推荐的办法。最终该教师未能与“年度先进榜”沾上边。但校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根据该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突出的特点,一方面要求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上发挥引领作用,一方面积极向上推荐信息技术教育项目的先进名额。结果该教师尝到了先进项目的“感觉”,职称评审也顺利过关,人文化的关怀使教师工作劲头更足了。
因而,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不妨反思探究一下:学校内部制度是否切合校情实际?学校制度是否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制度执行中是否充满着人本关怀?以笔者看来,这三者实在是以制度管理学校的关键问题。
6.制度管理法制化的注意事项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对学校工作而言,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学校的人、财、物、事、信息的管理制度及其建设,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理顺学校管理过程与环节的重要保证,是协调并有效发挥学校管理各要素的作用,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及其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
一所学校,或多或少、或简或繁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制度,但制度的内容和执行方式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学校规章制度是规范的,是与时俱进的,是真正起到了“制度管人,人服人”的地步,既:把学校目标分解成独立的工作后,制度细化到比较完美的程度,而这种细化的基础是什么,如员工及各层管理人员谁向谁负责,谁向谁汇报工作,都要作程序的规定,这样可使大家工作井然有序,忙而不乱,每一级有多大的决策权,而决策后的执行如何展开,都要做定性的规定。在制度的应用上,领导层的指导思想应是: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规章制度来指导所有学校成员的行为。学校的制度不能是一定不变,一劳永逸,而是随着时代的要求,和人们心理的需要不断修改,去旧填新,要有人性化。正如一位专家所言的那样“制度的规定,也是一种管理艺术的体现,它实际上是在与一群并非十分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专业人员打交道。”
还有一些学校,虽然资源无法与别人相比,但在一些理念上却没有真正作出过努力。通常在我们所处的学校中,制度一旦形成或出台,几乎成了一个永久性的东西,时空再变制度还是原样,这种差别不是物质上的差别,确确实实是观念上的滞后,好的学校制度是起作用的,有的学校制度内容是起摆设,或是对付各种检查的,所以制度对人的约束力不大,老是在“人管人,气死人”的怪圈里徘徊。好的学校制度是在建设,而有的学校制度是在固守,好的学校制度是根据国家对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不断完善,使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有的学校是到跟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好的学校制度是瞻前的,而有的学校制度是滞后的。那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如何制定和实施各种制度呢?根据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本人谈点不成熟的体会。
要注意制度的目的性
虽说我校规模不算大,但也是由不同层次、多个部门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层次、部门的管理职能、权限与任务不尽相同,如果都各自强调突出自己的管理目标,并依次建立适应自身工作特点为主的规章制度,那么,学校的各项工作之间便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矛盾与摩擦。因此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都必须围绕着学校这一教育教学机构所承担的教书育人的职责来进行,着眼于如何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利于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来制订,同时还要体现学校管理的总目标,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的调节和控制,使其协调、稳定、有序的进行。
要注意制度操作的规范性
学校管理制度本身是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职能的完整体系,是调节和控制学校各个部门与师生员工行为的统一准则,不同层次和类别的管理制度具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和职能,但他们之间决不能相互矛盾和抵触,所以,随时注意定出的制度要服从国家政府的管理制度,制度对员工的裁决要一致,不能凭感情凭兴趣执行制度,在执行制度中,前后要保持一致,处理问题时要遵循操作程序。
要注意制度实行的稳定性
制度既要有强制作用,也要有心理调适作用,随着规章制度的推行,它将逐渐演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各种管理制度一旦建立,一般不宜轻易变更,朝令夕改势必会给师生员工的思想造成混乱,使其行为无所适从,甚至会导致学校的各项工作陷入无序状态。
要注意制度刚柔相济性
管理者和管理对象,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不仅要做到科学合理,又要合乎情理;既要做到量化具体,又要做到灵活可取。那种面面俱到、死死板板,所谓严严格格,滴水不漏的管理,表面上把师生管理的服服帖帖,规规矩矩,实际上出工不出力。外紧内松的管理方法,是不成功的管理方法。成功的管理者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应该是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情理交融、量化具体、刚柔相济、方便可行的;是能使被管理者感到虽有许多的制度,严格的要求,但又觉得心情舒畅,宽松和谐,使之产生乐于奉献,自觉遵守的心理,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外松内紧式的管理。
要注意制度便于操作性
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要有一定的客观依据,符合科学性,要有益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于教育性,要使学校所订的各种制度要求一致,不互相悖谬,还要能使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使“外在文化”转变为全校成员的“内在文化”,并且加强对学校制度意义的宣传、内容的学习,创设实施规章制度的条件,使规章制度更快更好的付之行动。如:为了贯彻《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就应动员各种舆论工具,造成宣传攻势,使人人皆知。不仅学生知道,还应召开家长会,使家长予以配合。为了便于学生记住有关制度要求,可将制度编成“三字歌”、“顺口溜”,让学生加深印象,广为传颂。只有这样并且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发挥校园制度文化的教育,规范师生行为的作用,才能变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才能体现出校园文化制度的约束规范之功能。
7.学校制度管理应重视人关怀
制度管理是指主要依靠各种规章、制度和规范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陶行知认为,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以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规章制度是全体师生必须共同遵守的规章、规定和规范。它是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法律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是实行科学管理,办好学校的重要保证。学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助于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有助于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
尽管在科学性和规范性方面制度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当前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来看,由于过多地强调制度管理,明显束缚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校教育与培养个性化人才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反思我们发现,当前的制度管理存在明显的人文缺失,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制度建设的过程缺少民主参与
学校的规章制度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权益,理应将制定权交给全体员工。一项规章制度如果经过全体教职员工反复酝酿、讨论和修改,就能变成员工“自己的”制度,从而增强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大家的管理积极性,并能够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但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大多数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制定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普通员工甚至事前根本不知情,只能被动地接受和遵守。在个别学校,作为民主管理机构的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基本上成了实现行政领导意志的“民主外衣”。对民主精神的随意践踏不仅造成员工对制度管理的心理排斥,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学校发展所必须的人文氛围。
规章制度的内容缺少人文内涵
翻开大多数学校的规章制度我们不难发现,程序性、机械性的条文居多,政治色彩、行政色彩浓厚,缺少人文思想的统领。制度管理重视的是一些“条条款款”,但是当这些“条条款款”制订得太多太细时,它又会越来越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难以张扬人的个性,使学校变得像一潭无波的水,更难以形成学校的特色。这也与教育的根本宗旨——发展人是相悖的。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是由“管理者——教职工——学生”这样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管理系统,不能单纯理解为管理人、管住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一所学校的管理者缺乏人文思想特别是正确的教育理念,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必定是零乱繁杂,甚至自相矛盾的,其结果是师生无所适从,学校的管理必然陷入混乱状态。
规章制度的操作缺少人文关怀
执行制度刚性有余,柔性不足,没有做到刚柔相济。过分注重制度的严格执行,事情无论大小、轻重、缓急,均是“一刀切”,而忽视了人文关怀。学校管理有侧重,有的侧重过程,有的侧重结果,如果制度与人文不有机结合,不分轻重缓急,势必造成评价上的不公正,激发学校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如班主任管理有的过程到位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结果较好而过程不是很到位,“一刀切”的制度评价往往会产生矛盾。制度管理虽是刚性化的、原则化的管理,“管理制度是无情的”,人的管理是有情的,管理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管理的对象都是有着丰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管理制度的操作过程可以也应该做到充满人情味。可先打后抚,批评处理在前,促膝谈心随后,既体现制度的严肃不可违,又充满了人性关爱。如教师末位淘汰制度,因为关系到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应该十分慎重,除了公开透明操作、严格量化评分之外,对于要淘汰的教师的安置问题也要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