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7290300000011

第11章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政策规制(2)

教育报刊的区域壁垒更为明显,各省区域内发行的教育报刊几乎只属于一家报刊社。地方教育部门利用主管的教育报刊宣传自己功绩和获取经济回报的现象十分常见,对于其他省份教育报刊的进入普遍采取排除和限制的做法,造成了全国教育报刊市场条块分割的现象十分明显,区域壁垒更为牢固。这种地方教育部门通过区域性规制手段形成的区域壁垒,虽然能够扶持当地教育报刊的发展,但是在教育报刊逐渐走向市场化的当下会逐渐成为报刊发展的阻碍。

5.严格的准入规制引发“寻租”泛滥

报刊产业的市场“寻租”是基于西方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说。少数意志薄弱者可能通过公共权力的行使,实现钱权交易,用公共权力在市场中寻找租金。通常政策越模糊,掌握政策的部门和个人的权利就越大。个别政府官员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有时故意将政策制定的含混不清。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设租和寻租过程,也就是滋生腐败的制度环境。张志毅:《中国传媒产业规制改革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第29页。

我国对报刊的出版发行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政府的执法和行政行为具有很大的不透明性。报刊的出版和发行机构为了获取市场准入,不可避免要进行拉关系、走后门和对有关领导进行贿赂。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人为创造垄断特权,为我国报刊产业中的“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教育报刊由于自身行业的封闭性和行政影响的长期存在,“寻租”现象也普遍存在。

二、教育报刊市场化对政策规制的要求

随着报刊的市场化发展,政府相应的政策规制面临着新形势。由于转企改制的滞后性,教育报刊市场化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于相关政策规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报刊产业规制制定者应该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本国实际和特点,根据宏观环境、实际形势来建立、完善政策规制。

(一)坚持党管报刊的原则

尽管市场化发展需要政府放松规制,而放松规制也是目前全球报刊产业规制发展的方向,但是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我国教育报刊的政策规制仍然需要坚持党对报刊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教育舆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保证党和人民的喉舌的性质不变。

(二)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报刊产业兼顾意识形态和产业的双重属性,经济效益是产业本身的需要,但是在任何时候社会效益应该是政府规制首要考虑的问题。市场化发展不仅仅是要增大产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市场化经营使报刊产业的影响范围更为广泛,从而扩大其社会效益。由于服务行业的特殊性,教育报刊产业尤其需要注重自身的社会效益。只有优先确保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才有发展的可能,才可以形成良好的循环。因此政府的政策规制必须要保证教育报刊本着对下一代负责的态度,坚持正确的教育宣传方针,保持报刊内容积极向上,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坚持长期持续发展的原则

面对教育报刊市场化发展的新形势,当前政府的政策规制在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同时又要把握长远发展趋势,全面宏观地进行战略思考和设计,务求为教育报刊市场化发展规划出一个整体有效的规制框架,使其在规范中积极稳妥地有序发展。

(四)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

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对教育报刊领域中不同的报刊社,以及各类产业融合中产生的新业务要进行科学分类,区别对待,采取激励性规制措施,使教育报刊的目标明确,解决法律规制上的诸多问题和盲点。

(五)坚持适应市场化发展趋势的原则

媒体市场化发展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因此政府要在强化宏观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调配作用,通过市场手段使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调整结构布局,调节利益分配,促进教育报刊产业良性循环发展。要根据教育报刊市场化发展趋势有前瞻性地制定相关规制政策和运用规制手段,使政府规制适应教育报刊的发展趋向,使政策和产业运行相配套。

三、建立有利于教育报刊市场化发展的政策规制

(一)构建正式制度

政府规制制度的基础是规制立法。不管是什么产业,要保持政府规制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都需要法律全方位支撑。只有完善健全的报刊产业的规制体系,才能使报刊产业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传媒者本身还是受众者都能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的规制下规范运作,才能使中国报刊产业真正步入市场化发展的轨道。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报刊产业建立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如《报纸管理暂行规定》等,其中也包括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但其性质大多都是行政命令、意见和措施,缺乏专门的针对报刊行业的法律、法规,所以造成在正式制度上,报刊业相比其他行业存在大量空白。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建立法律、法规来规范报刊产业,正是在这种完善的法律体系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报刊产业的市场机制才能有效合理的运作。

我国报刊产业法制建设基础相对比较滞后,要想构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不能妄求一步到位,只能分步实施。目前在报刊产业方面,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在短期内,我国报刊产业政府规制应该形成一个以现有法律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骨干,以部门行政规章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补充的系统而完善的传媒产业法律、法规体系。当然,构建报刊产业政府规制的法律体系不能仅仅依靠现有的规章制度,而是应该根据报刊产业市场化发展的方向制定一部完备的涵盖范围广的法律蓝本,从而形成真正统一、科学、成熟的报刊产业法制体系,引导和促进我国报刊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教育报刊正在转制改企走向市场化的关键时刻,建立健全的报刊产业法制环境,可以有效地保证教育报刊参与市场竞争的法人主体地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明显,大量的外国报刊及其他类型传媒企业将逐渐进入我国报刊市场。只有通过法律手段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才能保护本土教育报刊市场,避免外资传媒介入造成本土教育报刊市场的无序恶性竞争。

(二)设立独立的规制机构

设立独立的规制机构就是指所设立的机构必须是独立于规制企业和政府部门。独立的规制机构的构成和规制目的比较明确,就是由相关行业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规制活动的机构。独立的规制机构一方面在主体上实现了政企分离,切断了和企业的“暧昧”关系;另一方面规制机构又能凭借其专业的知识,制定有预见性,公开、有效的政策规制。

我国的报刊产业规制机构一方面和企业存在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机构本身基本上还是以政府行政部门为主,没有独立性可言。因此,我国首先应该设立独立的报刊产业规制机构或者在独立设立的媒介规制机构中设置分管报刊的部门,规制具有独立性并不意味着可以脱离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法律必须对规制机构的权限作出规定,规制机构必须对立法机关和其他政府机构负责,但它对政府相应的行政机构是相对独立的,政府应该尽量避免对规制机构的干预。在独立的基础上,政府还应进一步对媒介其他产业与报刊业融合产生的新业务作出界定,建立新的规制机构或者对原有规制机构的交叉规制功能逐步进行整合,明确新的规制机构的规制范围和内容,以免多头监管造成的混乱。

独立规制机构的设立,可以帮助教育报刊不受报刊政策规制变化频繁且缺乏连续性的影响,坚定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经营的决心和方向。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规制不清晰、多头审批、相互不一致的现象发生,杜绝教育报刊社管理上的纰漏,减少“潜规则”的发生。

(三)确立分类管理的理念

所谓对报刊产业进行分类管理,主要是把转制改企后的报刊社按照企业性质分成公营性质的报刊企业和商业性质的报刊企业。其中,公营性质的报刊企业可以继续承担党的喉舌的功能,管理上也可以按照现有的管理模式,由国家将其作为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在行政上予以规制;而事业型的报刊单位以传达政府意志为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性质的报刊企业则真正在市场机制中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由社会资本投资,在遵循政府政策规制的前提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营利作为企业经营目标。这样的分类管理既保证了报刊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及社会性功能的充分发挥,又充分保障了报刊产业作为产业的经济属性,从而使报刊产业朝着有序、规范的方向运行。

分类管理在报刊政策规制中的确立,一方面有利于公营性质的教育报刊社更好地发挥教育宣传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大部分走向市场的教育报刊以市场化的方式运营,从而促进我国教育报刊产业的繁荣发展。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制效果的评价体系

报刊政策规制的效果不应该凭主观感觉,不能赶潮流,更不能凭领导机关甚至是某个领导的一句话、一个电话就决定,在制定报刊规制之前,要做充分的、科学可靠的可行性论证,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来衡量。

在评价规制报刊效果的时候,说到底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发展。社会效益就是报刊的社会影响力,即报刊对其受众在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信仰和行为等方面所起的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决定报刊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因素是报刊的公信力(credibility),即报刊所具有的赢得社会公众信任的职业品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报刊才能满足受众需要、引导社会舆论、整合社会资源和提升国家形象等一系列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指标相对更容易量化,即报刊生产过程中的产出比。但是当前我国报刊社会效益的指标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主观、定性的判断上。教育报刊的使命是引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因此社会效益的要求相比其他类型报刊更高。建立科学有效的报刊规制效果的评价体系对于教育报刊的市场化发展更为关键。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科学和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英国在社会效益的测量和评估方面所作的多种尝试中,权变评估方法(contingent valuation,CV)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喻国明:《中国媒介发展指数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6页。取得了很好的评价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国际经验,尝试构建一套既符合中国特点又科学有效的传媒制度绩效评价体系用于我们的政策绩效评估。

(五)政策规制突破区域壁垒

我国的报刊产业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而建立起来的,教育报刊就非常典型,这类报刊以行政省份划分而形成的分布结构,带有浓郁的强制规定的政治色彩。按照条块分割的报刊管理模式使各省教育报刊社独自发展缺乏合作,相互间的融合程度较低,跨媒体经营受到行政区域和政策法规的限制,对教育报刊产业化、集团化、多样化的发展人为设置了壁垒。而教育报刊空间上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严重阻碍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报刊市场体系的步伐。

随着教育报刊市场化发展要求不断增强,我国今后的报刊产业规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打破各省报刊的自成一派、单兵作战的发展格局,按照共同发展、合作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来经营教育报刊产业,扩大合作的领域和合作方式,积极行动起来,丰富报刊产业的生产内容,规范市场秩序,突破行业壁垒。通过政府规制政策,积极推动产业项目的合作与交流。在空间格局上中央、省市各取所长、互相学习,形成东中西部联动,创造和谐共赢的教育报刊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