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7290300000023

第23章 教育报刊市场化发展三大命题(1)

一、教育报刊产业化

所谓教育报刊产业化,是指在教育报刊编辑、出版、发行以及相关的经营活动中,以市场为导向,按产业方式和规律组织报刊出版的各项活动的办刊理念和管理模式。李晓凤:《论期刊的产业化理念与品牌意识》,《媒体与传播》,2011年第7期。教育报刊产业化以生产优质高效的精品报刊为目的,以市场需求和市场调节为导向,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产业运作的基本模式,遵循教育报刊生产规律,逐步建立起教育报刊社的资源配置、报刊编辑的运作、报刊产品的营销等市场机制,走以专业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路子,实现报刊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我国加入WTO已有十多年,但教育报刊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还远远比不上许多国外的品牌报刊,缺乏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可能被挤垮,被淘汰出局。所以,教育报刊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对社会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教育报刊产业化具有必然性,是社会需求和形势发展的结果。

(一)教育报刊产业化的可行性

1.党和国家的政策

党的“******”报告就已经指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引导文化、娱乐、健身、旅游等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体制改革十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教育报刊的改革速度相当较慢,仍采用传统的办报办刊方式。近两年来,党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力图加快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步伐,这为教育报刊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其产业化提供了可能性。

2.宏观管理体制转变

在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中,国家对报刊业的管理体制也在发生转变,如由主要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改变为主要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间接调控吴乐平:《对报刊产业发展走向的若干思考》,《编辑之友》,2000年第1期。制定了一系列以经济政策来引导、鼓励和规范报刊业的发展;鼓励报刊出版单位由文化事业向文化企业转型,使刊社逐步成为完全独立的文化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鼓励有条件的报刊社朝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国家对报刊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对报刊业的治理整顿,使报刊业呈现一片繁荣,其实现产业化也有了政策上的保证。

3.报刊业逐渐全球化

随着21世纪伊始我国加入WTO,报刊业逐渐全球化。我国教育报刊业向国内外市场逐步打开,国外教育报刊涌入我国市场,与我国教育报刊争夺市场,对我国教育报刊业是个严峻挑战,但也促使我国教育报刊业积极发展,挖掘潜力,抢占市场,努力扩大市场化和规模化。同时海外、国外资本看好我国教育报刊发展前景,千方百计介入我国教育报刊业,以资金的多途径注入和企业经营方式多元化的导入方式切人,为教育报刊实现产业化提供经济基础。

总之,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下,报刊业逐渐全球化,教育报刊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报刊产业化进行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互联网的发展,办刊工作方式的现代化,为报刊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报刊出版人才结构的完善和报刊人员素质的提高,为报刊产业化提供了人才保证,所以,教育报刊实现产业化是可行的。

(二)教育报刊实现产业化的要素

教育报刊实现产业化,必须牢牢把握体制机制、广告经营、办刊路径等关键要素。

1.改革报刊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我国现有的教育报刊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或部门管辖,依赖部门优势,上级拨款,一方面管理太死,编辑出版部门没有自主权;另一方面,编辑部往往产生依赖思想,坐吃皇粮,没有忧患意识,缺乏自我生存和竞争意识。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资本和商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外著名报刊国际化的风潮必将对我国报刊业带来强烈冲击。在强大的外来竞争者面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教育报刊应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积极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由文化事业向文化企业转型,发展为完全独立的文化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教育报刊既要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适应,又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全面参与市场竞争,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吴乐平:《对报刊产业发展走向的若干思考》,《编辑之友》,2000年第1期。因此,要在经营体制上逐渐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原有的管理体制,改变过去经营观念的因循守旧、经营机制不活、经营手段单一的状况,抓住市场机遇,探索创新经营机制,以企业化的理念经营报刊,变单一经营为多种经营,变单纯依靠自身力量为依靠社会力量,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2.大力开展广告经营

我国教育报刊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发行工作,而在广告经营方面的投入不是很大。随着转企改制的步伐不断加快和市场逐渐开放,这类报刊发行优势逐渐消失,广告经营对于它们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因此,教育报刊应以广告经营来带动报刊的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报刊,为实现报刊的产业化提供基础条件。教育报刊应在抓社会效益、注重提高报刊质量的基础上,广辟广告来源,多登广告,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报刊的产业化。当然,刊登广告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刊发虚假广告,要保证所刊广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3.走集约化办刊的道路

由于教育报刊的专业性较强,读者消费力不强,仅仅依靠发行和广告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扩大市场化和规模化是有很大困难的。集约化办刊是整个期刊业和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刘泽林:《科技期刊:规模化出版·集约化经营·集团化管理——卓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编辑学报》,2010年第12期。教育报刊实行集约化办刊,可有效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扩大经济规模,增强竞争力。从国内外成功经验看,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联合,以实现优势互补,便于有效地利用各方的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增强联合体的整体竞争力。教育报刊采取多种形式、不同程度的联合,走集约化办刊的道路,必然可以降低经营成本,降低风险,有利于创造规模经营的条件,有利于更多地占据市场,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收益,实现报刊的产业化。

二、教育报刊集团化

集团化是报刊走集约化办刊道路的高级方式,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产物,集团化与产业化相辅相成,二者都是要把期刊社做强做大。

(一)教育报刊集团化的意义

首先,集团化可以提高教育报刊产业集约化经营的能力,解决教育报刊发展中的散、乱格局,确保谋求最大化的边际效益的可能性。一个报刊集团集约化程度越高,规模效益就越好,总资产多,综合实力就强。我国已组建的报刊集团总资产和国外报刊集团总资产根本无法相比,仅是国外期刊集团总资产的几百分之一,综合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国内教育报刊形成的集团屈指可数,与国外相比存在的差距更大。

其次,集团化是增强国有经济在出版物市场上控制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对国际的承诺,今后中国报刊市场的逐步放开,使政府面临怎样有效控制国有资产——报刊社的难题。对此,主管部门希望在报刊治散、治滥,优化结构方面形成一种机制,以建立对报刊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中介层次,从而降低宏观管理的难度和缩小宏观管理的幅度。教育期刊是我国最大的刊群,将这类期刊集中整合为一个个期刊集团,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最后,集团化通过教育报刊集团化,创立名牌,并以经营为纽带,在自愿、互利、优势互补的前提下,通过兼并一些报刊,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建立自己的教育报刊出版集团,推动我国教育报刊真正走向世界。可以资本扩张为主要手段,通过自身发展和资本渗透,形成以教育报刊社为核心的跨媒体报刊业集团,发展以主报主刊为主题的报刊子系列,通过自己投资创办和兼并省内外信誉良好的教育报刊两种形式,依据市场、作者群定位,让品牌不断延伸。也可创办网站,通过联合投资或独资方式,与其他媒体联合创办节目或栏目,建立文化中心,实现多角度联合经营,把报刊真正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