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解码电视湘军
7306200000056

第56章 魏文彬的“超女”秘档(2)

2006年7月3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86期所作的批示李浩同志并转王平、王鹏同志:

从前几天的“超女”收视情况看,“超女”有些冷。这种“冷”,虽有世界杯的影响,但主要原因在自己身上。依我看,主要原因还是“超女”表现一般,活动平平,缺乏吸引人的兴奋点、精彩点,缺乏引爆互动和关注的焦点。

2006年7月5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88期所作的批示为了消除所谓的“审美疲劳”,有几件事请导演组、宣传组的同志注意:一、根据观众与网民的意见,要及时调整大众评审、短信投票的方式。去年的“超女”之所以火暴,除了使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新女性形象以外,重要原因是在于它是一个大赛事。就像世界杯一样,谁胜谁负,亿万人为之魂牵梦绕。因此,我们要在“赛”字上做足文章,做出火花。二、要在新浪、红网上推出几篇有分量的文章,批驳那些所谓的黑幕之说。

2006年7月16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99期所作的批示对“超女”的宣传、炒作要有度。过度了,就透支了,贬值了。眼睛不要只盯着眼前,觉得能捞一笔是一笔,这个思想是错误的。现在“超女”火,什么样的人都有可能找上门来,谈演出、谈授权、谈拍广告,我们不能照单全收。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应引起各有关部门包括天娱传媒的高度重视。如分赛区的十强到外地搞什么见面会,我认为不妥,要刹车。足球场上,法国那个齐达内一上场观众的眼睛就为之一亮,原因是世界只有一个齐达内。如果全世界有100个齐达内,谁的眼睛都不会亮了。

2006年7月18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101期所作的批示一、旭波同志关于复活赛的想法很好,请宣传组、导演组尽快研究。二、请媒体代表作大众评审的事要尽快研究,媒体名单要送我看的。

2006年7月28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111期所作的批示李浩同志:

新浪论坛发表的《超女,我会为你流泪几次?》一文,写得极好,有说服力,有深度。这篇文章在网上影响大不大?如果不大,应想办法推广一下。作者能否联系上?若能,应向他表示感谢,并请他继续关心我们的节目。

2006年8月4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118期所作的批示李浩同志:

一、注意全面搜集昨天赈灾晚会《情系大湘南》的反应,特别是海外的反应和网上点击的情况。二、《情系大湘南》的宣传最好保持一周左右的热度,如何保持,请考虑。这台赈灾晚会,是说明我们湖南广电正面形象的极好机会,极大地体现了我们的责任感和善行。办这台晚会,我们花了好几百万,晚会中间没插播一次广告,常林同志昨天又在晚会现场代表集团捐献了50万;李宇春、何洁都捐了善款。难道别人还指责我们“眼里只有钱”吗?还说“超女”功利吗?

2006年8月8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122期所作的批示一、“超女”总决赛的方案要进一步研究。重点要放在“亮点”上,要精心设置各种亮点,如风格的亮点、情感的亮点、性格的亮点、声音的亮点等等。这些亮点,围绕一个主题“超女精神”。在亮点的设置上,要做到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留有悬念,层层推进,形成高潮。总决选成功了,半年的闲言碎语就会烟消云散。二、《情系大湘南》的宣传还可以保持几天的温度。有些文章还可以做透一些,如晚会播出时,云山部长的问候,几位部长的捐赠,杨澜的眼泪,王丽达的泣不成声等。眼泪总是善良的,要挖掘晚会对人们情感状态的引导价值。

2006年9月1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146期所作的批示李浩、王平、若波、王鹏同志:

天娱有关部门关于更改投票方式可能产生的风险所做出的分析,有些道理,请你们认真分析研究。“超女”的政治安全对湖南卫视、湖南广电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问题上你们要保持绝对清醒的头脑,一切要从大局出发,不允许任何人的任何借口影响“超女”的政治安全。切切。

速送常林、李浩、王平阅:

今天的《信息日报》刊登了一篇特别报道《独生女沉溺追星,父亲气急下杀手》,这件骇人听闻的事,虽然有些离奇,但对“超女”有极强的杀伤力。要密切关注各媒体的反应,防止有人恶炒,以保护“超女”。请王平注意,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一定要想办法注意正面引导,防止盲目追星。我们倚重“粉丝”,但不能利用“粉丝”,要爱护他们,不要蛊惑。

2006年9月3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148期所作的批示

李浩、王平、王鹏、若波同志:

有几个问题请你们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切实解决:一、请大网站、有影响的大媒体正面宣传取消手机短信投票的积极意义。主办方的愿望是尽最大努力维护公正性。大众参与、公正公平是“超女”最重要的内核。二、“超女”演唱“八荣八耻”,绝对能唤起中年以上的人对“超女”的好感,要宣传,不要心虚。三、要尊重网友与“粉丝”的意见,精心选好评委、大众评审,不要留下任何疑点。四、QQ网的投票程序有问题就可能出事,要百倍警惕,严密监控。若造成事端,要追究拓展部的责任。

2006年9月4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149期所作的批示

一、沈阳还有那种专门为别人组织投票的“皮包公司”?还准备在QQ网上搞鬼?宣传组、拓展部、天娱要有专人(甚至包括律师)钉审,决不能让他们惹出事端。公开、公正、公平是“超女”品牌的底线。底线出事,品牌不保。二、宣传组采取的几条措施很好,望认真落实。

2006年9月5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150期所作的批示

李浩、王平:

大众评审可自由报名,但如果挤进一些“粉丝”怎么办?谁能保证这里面没有“粉丝”?当然,节目精彩,“超女”可爱,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粉丝”,但我们不能在已有的“粉丝团”找评审,他们不够理智。请酌。

2006年9月8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153期所作的批示

一、《集资投票会让偶像提早出局》一文有价值,请宣传组、天娱认真研究,吸收。二、《无良评论者该闭嘴了》很好,这样的文章要多宣传。三、王平注意:镜头里最好要有中老年观众的表情甚至特写,什么意思不用我说。

2006年9月14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159期所作的批示

一、又有人把“超女”往“民主”话题上引,这是极其危险的,要严控,防止有人借题发挥。二、要使“超女”健康成长,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舆论环境,特别是网上的环境。污染这个环境的,我看有几种人,一种是见识不同者,有恶语无恶心;二是竞争对手,千方百计制造事端,泼脏水;三是“粉丝”本身,不够理智,互相恶攻,出言不逊,语言暴力。要组织一些正面文章分析这些状况,以正视听,为“超女”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2006年9月16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161期所作的批示

李浩、王平:

6进5的比赛不错,干净、流畅,特别是开头,很酷,有大家风范。今年的“超女”只剩下最后两场了,一定要精心设计,充分发挥五强的才华、个性、气质、情感,给人以启迪。后两场要在“声”上做文章,大胆创新。让“超女”选择“超女”的去留,最后两场不要用了。请宣传组认真研究“粉丝”信箱的意见。

2006年10月12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181期所作的批示

对“超女纪念碑”千万别炒作,卫视、天娱都不要发表任何意见。对大网站要做些工作,请他们降温控制。之前,你们建议在总决赛之夜来一段“超女宣言”,我刚开始听了很激动,仔细一想不对劲。何谓“宣言”?这个词汇的一般性语境是什么?我想起了《共产党宣言》、《人权宣言》、《独立宣言》,都是划时代的大事,就觉得我们不要再沾这个边,要有自知之明。想搞“纪念碑”的人到底是什么目的,我们也不去理会,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个事情对我们有利。“纪念碑”和“宣言”是一回事。

22.3 2006年春天的“超女”保卫战

“超女”秘档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官员的政治敏锐、一个文化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一个传媒专业人士的专业水准。在以上“秘档”中,魏文彬2006年5月14日就《超女·舆情动态通报》第36期所作的批示值得注意。这是湖南广电2006年春天“危机公关”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同时也被认为是魏氏政治智慧的典型案例。2006年4月20日,中国演出家协会主席刘忠德在“中国剧”《天鹅湖》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弘扬高雅艺术时顺便“炮轰”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称“超女绝不是艺术,是对艺术的玷污”,一语既出,四座皆惊。“第二天,全中国都地震了。”(刘忠德语)“超女”诞生之后,一直以来说好说坏的都有,但如此高级别的恶评尚未有过。刘忠德非等闲人物,他曾是国家教委副主任(1985-1988年)、国务院副秘书长(1988-1990年)、中宣部副部长(1990-1998年)、文化部部长(1992-1998年),“炮轰”“超女”之时,他除了拥有中国演出家协会主席的头衔之外,还是全国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

第二天,《华夏时报》以《中国演出家协会主席指超女超男是对艺术的玷污》为题爆出了这一意外得来的“猛料”。其时正值2006年度《超级女声》海选启动之际,“刘忠德炮轰超女”立即成为各式媒体的绝佳内容,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纷纷组织相关报道和言论。有附和,有批驳,有非理性的吵吵嚷嚷,有理性的分析与批判,一时之间,“刘忠德”和“超女”的字样几令“洛阳纸贵”。4月25日,《中国青年报》刊载《超女遭贬:消费时代的艺术主导权之争》一文,在理性分析一派中较具代表性:

自从超女、超男活动风生水起以来,传统派艺术家们的口诛笔伐和广大民众的趋之若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低俗”之说到“玷污”之说,传统派艺术家们正在增加其话语暴力指数,与此同时,迎合和赞美之情也在扩展其势力范围。在笔者看来,这与其说是艺术之争,毋宁说是艺术主导权之争。具体而言,在这个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年代,艺术家们和公众对于谁应该主导艺术的走向,产生了深深的隔阂和断裂。

任何艺术都不能脱离时代遗世而独立。今天,我们谈论超女、超男,也无法抛开消费时代这一宏大背景。继福柯之后最杰出的文化理论批评家布迪厄指出:“消费主义时代的重要特征,就在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事实的确如此,消费时代的来临,重估了一切价值,也包括艺术鉴赏趣味。高雅文化被请下神坛,遭到彻底的“祛魅”,取而代之的是娱乐的、先锋的、寄托个人经验的大众文化横空出世。

但显然,精英艺术家们并不甘心于这种痛苦的挫败,艺术主导权的丧失对他们的打击以及企图夺回阵地的冲动,使得他们对诸如超女、超男活动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讨伐。而在品尝到大众文化的甜头之后,公众们也感受到了捍卫艺术主导权的必要性。自此,我们看到,两大阵营虽动辄就以“艺术”来说事,但实质上艺术本身已经无关紧要,图穷匕见的是主导权的纷争。

到底谁应该主导艺术的发展?这确实是个问题。事实上,这绝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于是,宽容和理性变得重要起来。如果我们承认,艺术是分层次的,人的需要也是多面的,我们就必须承认,不管是高雅艺术还是大众艺术,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那种唯我独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必不见容于艺术,甚至会使我们的文化艺术陷入一场灾难。

然而,从中国演出家协会主席刘忠德先生所称的“高雅艺术比通俗艺术更需要国家的支持”的论调里,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可怕的倾向。他的这种话语,显然是抛弃了在艺术的领域里讨论艺术的专业精神,转而寻求国家主义的支持,并想当然地把大众艺术放在了一个“人民公敌”的位置上。无论如何,这不应该是一个负责任和富有远见的艺术家该说的话,这难道不是一种“艺术独断论”吗?艺术就是艺术,国家就是国家,任何挟国家之名以自重的艺术,都很难说是一种正常和健康的艺术,人民不需要这种艺术,人民需要的是自主选择和免于胁迫的艺术。

4月25日,《华夏时报》“趁热打铁”,又抛出了刘忠德更高级别的恶评,发表《刘忠德:不应允许超女存在》一文,称刘忠德说“作为政府文化艺术有关管理部门来讲,不应该允许超女这类东西存在。参加超女的被害了,看这个节目的也被害了”。“观众怀着一种扭曲的心理在看这个节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多可怕!观众是在用扭曲的心理、不健康的状态看这个节目。”这些言论激起了更加强烈的社会反响。4月27日《信息时报》刊出一篇题为《打一场壮观的超女保卫战》的文章,对上述言论进行了“针尖对麦芒”式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