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源远流长的远古文明(下)
73436300000008

第8章 “人面鱼纹盆”之谜

渔业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有“庖牺师蜘蛛而结网”(《抱朴子·对俗》)、“芒作网”(《世本》)、“蛛蝥作网”(《吕览·异用》)等种种说法。当然,上述那些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正学会结网的应该是人自己。从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人面鱼纹盆”也许能给我们传递人类渔业生产活动方面的某些新信息。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这里不像江南一带一样有着密集的河道,但是从出土的种种材料看,他们对渔业有着十分浓郁的兴趣。在他们发明的举世闻名的彩陶上,绘有鱼、鱼纹、鱼网。甚至可以说,鱼纹是半坡的标志。在众多鱼纹陶制品中,“人面鱼纹盆”是最有名的一件。

“人面鱼纹盆”的图案是这样的:在该盆内底部绘有一条大鱼,鱼旁绘有人的脸型,有趣的是,人脸上的两耳是以两条鱼来表示的。两条鱼的鱼嘴正对人的双耳穴,好像是要游进人的耳中去似的。人面的嘴微张着,两条鱼从嘴角的两边插入,似乎要游进人的嘴中似的。人头下部的空间中也隐隐然有鱼在跃动着。人的头上戴有尖顶的饰物,仔细辨认其实也是一条鱼,但又与一般的鱼形不同,给人以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

应该怎样读解这“人面鱼纹盆”的图案呢?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有种种解释。

有人认为,这种图饰可能与半坡人的原始信仰有关,鱼可能是半坡人崇拜的一种图腾,用以祈求捕鱼丰收。图腾一词为英语totem的音译,源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社会中,人们以某种自然物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这就是所谓图腾。说鱼是半坡人的图腾是完全可以加以考虑的。

还有人以为此图案表示了一种生殖崇拜。鱼的繁衍力要比人强得多,一泡鱼子就可长出成千上百条鱼,半坡人希望自已像鱼一样繁殖更多的后代,于是就在陶盆上画出了一个被鱼所包围的人头。

上述种种分析,也许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半坡人大量的以鱼、鱼纹、鱼网为题材的画作中,除了浪漫的想象外,更多的反映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写实情怀。他们白天从事农业劳动或渔业生产,晚上回到家中后就将自己的想法绘描在陶制品上。就连那“人面鱼纹盆”也该是写实的。两条相对游进嘴里的鱼,正好反映了半坡人鱼食品的丰富,而两条相对游进人面的耳穴中的鱼,表明了鱼的信息充满了半坡人的耳穴。

在半坡遗址中,出土的箭镞最多,计300余件,其中半数为骨镞,还有石镞。箭镞用来射杀鱼类,是捕鱼的有力工具。此外还有大量的鱼钩、鱼叉,可见从陆上向水中进击的捕鱼工具在当时已经很发达。

鱼网是不可能留存下来的,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半坡人当时已经能结网捕鱼了。在半坡遗址中,发现有200多件石网坠。石网坠的作用是使鱼网撒出以后能很快地沉入水底,不让鱼有漏网的可能,这在捕鱼业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有意思的是,在离半坡不远的宝鸡出土了一把十分生动而古绌的船形壶,在船形壶的壶身上,画有许多鱼网。这是船与网的结合,清楚不过地告诉人们,当地的人们已经在当时懂得驾船远航,撒网打渔了。这就更是渔业上的重大进步了。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的渔捞活动大发展的时代,渔业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一个重要的生活资源。据考古统计,当时原始人食用过的水生动物遗骸有50多种,还有各种贝类、蟹类,还有鲨、鲟、鲤、鲫、鲛等,还有包括各种龟、鳖乃至鳄鱼在内的爬行动物。北方的人们如此,南方的人们更如此。鱼类进入远古人类的庖厨,不只丰富了人们的食物内容,对人体质的改善也大有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