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脍炙人口的中国词赋(上)
73439200000004

第4章 唐五代词

词虽在中唐渐起,但在晚唐五代才逐渐走向繁荣。它有两个源头,一是民间,二是文人。

20世纪初在敦煌发现的抄本曲子词,绝大部分是民间作品。现在整理出500余首。敦煌词的内容比较广泛,特别是那些描写征人思妇、妓女商贾、战乱飘零的作品,更非同时的文人作品所能比拟。敦煌词的风格朴实泼辣,大胆炽热,如上举的《鹊踏枝》即可见一斑。又如《菩萨蛮》以青山崩烂、黄河枯干等六种不可能发生的事为决绝的誓言,极为奇特,和汉乐府《上邪》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人词据《唐五代词》整理共得1148首。相传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首是“百代词曲之祖”(《花庵词选》),但此二词究竟是否为李白所作尚有争论。晚唐文人词多反映士大夫文人纤弱的感情,内容不如敦煌词丰富。代表作家是温庭筠。他精于音律,“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对词的规范化作出过重要贡献,而且从他开始,文人才有专心致力于词者。但他的词过于禾农艳,前人评“温飞卿所作词曰《金荃集》,唐人词有集曰《兰畹》,盖取其香而弱也。”这种“香而弱”的风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传统风格,而“词为艳科”也从而长期成为人们的偏见。同时的韦庄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但词风显得相对清新疏淡些。

五代文人词的创作有两个中心,一在西蜀,一在南唐。西蜀词主要承温韦一派,其代表作是赵崇祚编的《花间集》。该集内容多描写女性,其风格也以“镂玉雕琼,拟化工而回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欧阳炯序)为主。只有个别作品能跳出这一局限。南唐词以冯延巳和李煜为代表。冯词较“花间词”深婉含蓄些,能向下“开北宋一代风气”(《人间词话》)。李煜前期词不足称道,被俘入宋后,感慨国家和个人的惨痛遭遇,“境界始大”,文人的抒情色彩亦大大加强,使词在美学风格上更向诗靠拢了一步。他的词还屏弃了禾农艳的风格,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表现其凄婉缠绵的哀愁,很有感染力,达到当时的最高水平。如《虞美人》词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抒发的情感已超过了亡国之君的局限,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