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巴菲特投资案例集
7362900000011

第11章 蓝带印花公司①(1968)

①本章部分内容参考:艾利斯·施罗德.滚雪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公司背景

印花是一种营销赠品,是一种优惠券,零售商店会在顾客购物后送一些印花,顾客把印花粘在小册子里,只要积累足够的小册子就可以兑换商品,例如一个烤炉、一个球拍,等等。

在加利福尼亚,一群连锁店成立了自己的专门生产印花的公司,名字为蓝带印花公司,该公司在加州实际上是垄断经营,而全美印花业的领先企业是斯佩雷。这些蓝带印花的股东们在购买印花时享受折扣,每单位美元售价的印花平均成本当时是2美分,而这些股东连锁店的购买成本平均为1.5美分,因此蓝带在加州拥有71%市场份额。

巴菲特策略

1963年美国司法部对蓝带印花公司就垄断经营提起诉讼,斯佩雷也起诉蓝带。适逢股市低迷,蓝带公司股价下跌幅度较大,里克·格林注意到了蓝带印花并告诉了芒格,巴菲特也注意到了。

他们看中蓝带印花这家公司,原因是它便宜并有“浮存金”的特性。印花是预先付款的,而在积累足够的印花之后才兑换奖品,这期间(有时长达几年),蓝带印花公司可以免费使用这笔钱。

1968年,蓝带印花开始应对这起诉讼,赔偿斯佩雷公司600万美元,与司法部达成协议,将大部分股份卖出给其他零售商或个体,以转移控制权。在这之前,芒格和格林已经各自买了大约20000股蓝带的股票,巴菲特也在大量购买,他们赌这场法律诉讼将会得到解决,而蓝带印花会幸存下来。

巴菲特通过合伙公司大量买入蓝带印花的股票,总共拥有超过70000股,每股大约30美元,总投资金额约200万。

到1969年,当针对蓝带的反托拉斯诉讼解决后,蓝带的股票经过拆细,每1股拆成5股,拆细后的股价快速上涨至每股25美元,合伙公司在1968年投资的200万美元变成了约900万美元,巴菲特选择了卖出股份,收益率约3倍,合伙公司在1969年拥有了辉煌的最后一年。

之后蓝带印花在一系列悲观消息的打击下,又从25元下跌到了13元,巴菲特又重新购买,为多元零售公司、伯克希尔和国民赔偿公司购买了大量蓝带印花的股票。在合伙公司解散后,巴菲特个人通过大量买入持有蓝带印花13%的股份,并通过伯克希尔和多元零售公司间接持有蓝带印花的股份。

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物价飞涨,印花对于顾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蓝带印花的经营也越来越困难,巴菲特和芒格也采取与伯克希尔相同的策略,用蓝带印花的现金去投资更加利润丰厚的生意,后来他们用蓝带印花收购了著名的喜诗糖果和韦斯科金融公司64%的股份。

自我剖析:巴菲特致股东信

2006年

查理·芒格和我常常可以引领风潮,掌握一些在商业前景上可能发光发热的潮流。例如,虽然美国航空(飞行里程积分)和美国运通(信用卡点数积分)被视为客户“积分计划”的先驱,但我们却很早就注意到这种想法的强大魅力。这种令人兴奋的想法,鼓励了我们在1970年收购了一家印花交易公司——蓝带印花(Blue Chip Stamps)。当时,该公司的年营业收入为1.26亿美元,其印花在加州各地随处可见。

实际上,就在1970年,约有600亿张印花,被收集者累积成册,前往我们的特约商店兑换商品。我们的回馈商品目录的页数厚达116页,满满都是令人迫不及待想兑换的商品。当我得知连一些特种行业如殡葬业者,都会给顾客兑换券时,我以为我终于找到了稳赚不赔的生意。然而,事实上并不尽然。从我们踏入此领域后,却是一路走下坡。到了1980年,该公司营收滑落至1940万美元。接着到1990年,犹如陷入泥沼的营收,更只剩下150万美元。由于我不是轻言退缩的人,在管理上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

但营收又再衰退了98%。到了去年,在伯克希尔集团980亿美元的总体营收中,来自蓝带公司的贡献,一共只有25920美元(后面并没省略任何0)。但我和查理还是怀抱着无比的希望,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