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巴菲特投资案例集
7362900000014

第14章 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 1951、1976 )(1)

公司背景

GEICO的全称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主要经营汽车保险,创建于1936年,创始人为古德温夫妇。公司初始的顾客群主要为事故率低的政府雇员、头等兵和军官等,采取直接邮寄保单的销售方式,没有保险代理商,其销售成本比有销售代理商的保险公司低约30%,其保险利润率比行业平均高出约15~20个百分点,因此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巴菲特策略

1948年,本杰明·格雷厄姆成为GEICO的大股东之一。1950年,作为一名研究生和格雷厄姆的学生,巴菲特拜访了GEICO,正巧副总裁大卫在加班,接待了巴菲特。大卫花了约4个小时,详细向巴菲特解释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方式,告诉巴菲特GEICO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直销模式带来的低成本优势。

1951年,巴菲特大学毕业后回到奥马哈做股票经纪人,他认为当时GEICO的股票很有吸引力,开始不断买入GEICO的股票,并向周围投资人推荐GEICO。到1951年底,巴菲特共买入了350股,总购买价为10282元,平均买入价为29.4元,超过50%的资产投在了这个公司的股票上。

1949年和1950年,GEICO的每股利润分别为4.71美元和3.92美元,1951年的股价约为1950年每股利润的8倍。巴菲特认为,GEICO虽然在1951年利润会进一步减少,但由于1950年正处于保险行业不景气的年份,保险费率已经开始上涨,其效果会在1952年显现出来。因此,当前价格相对于公司巨大的增长潜力来说,很具有吸引力。

1951年12月6日,巴菲特在《商业与金融年鉴》杂志上撰文推荐GEICO,文章的名字叫《我最喜欢的股票》。在文中,巴菲特写道:“经济衰退时期,随着成本竞争重要性的日益增加,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在费率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很可能会抢走其他保险公司的业务。随着保险费率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不断上涨,25%的费率变动幅度完全可以为保险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浮动空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目前的价格,大约是1950年盈利的8倍。而1950年是保险业不景气的一年。可以说,公司未来巨大的增长潜力并没有体现在股价上。”

1952年,巴菲特以总价15259元全部卖出了GEICO的股票,原因是当时他看中了一家更有吸引力的公司股票,这家公司叫西部保险证券公司,其每股利润约2.9美元,而股价才3美元,市盈率约1倍。但是GEICO在其后继续快速成长,20年后,巴菲特当时持有的350股已经价值1300万。

20世纪70年代,大卫的继任者犯了一连串错误,低估了保险理赔的成本,使得销售的保单价格过低,导致公司濒临破产。1976年,GEICO的亏损高达1.9亿美元,董事会解雇了管理层,之后找来拜恩担任总裁。拜恩需要筹集7600万美元来拯救这家公司,但当时没人愿意伸手援助。GEICO的股价曾一度达到61美元,不过现在股价只有2美元。巴菲特心动了,他拜访了拜恩,经过交谈,他十分认可拜恩的能力,并认为GEICO的核心优势并没有消失。第二天,他命令买进50万美元的GEICO股票,并指示只要市场上有出售就立即买进,共买入了约400万美元。

拜恩拜访了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但吃了闭门羹,最后找到当时规模还很小的所罗门兄弟公司。拜恩滔滔不绝地罗列他们应该出钱的理由,说得口干舌燥、唾沫横飞。所罗门的经理最后说:我会承保的,除非你闭嘴。所罗门公司承担了7600万美元的可转换优先股担保,使得GEICO解了燃眉之急。此时,巴菲特更是加紧买入GEICO的股票,几周之后股价就增长了3倍,上升至约每股8美元。

1980年,巴菲特再次大笔买入GEICO的股票,当年斥资1890万美元以每股12.8美元购买了147万股,总共持有720万股,占GEICO的总股本的33%,总成本4713万美元,平均每股6.67元。至1980年底,GEICO的总市值为3.1亿美元,总股数为2100万股,股价约为14.8元,当年保费收入约为7亿美元,净利润约为6000万美元,每股净利润约为2.9元,年底股价市盈率约5倍,巴菲特购买价的市盈率约为4.4倍。

1980—1990年的10年里,伯克希尔在GEICO的投资收益增长了约10倍,年均收益率约为27%。其中,GEICO公司净利润从0.6亿美元增长至2.08亿美元,增长总倍数约为3.5倍;市盈率从5倍增长至11倍,增长倍数约为2.2倍;而通过股票回购,伯克希尔的股权占比增长了约40%。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10年的总投资收益率达到10倍,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27%。

在1980年之后的15年里,GEICO不断回购公司股票,使得伯克希尔的股权占比不断提高。1995年,伯克希尔的股权占比已经提高至50%,并花费23亿美元收购了剩余50%的股份。之后,GEICO不断为伯克希尔贡献免费的保险浮存金用于投资,帮助伯克希尔的资产净值快速增长。

1977—1980年投资的4700万,到1995年价值约23.9亿,16年时间价值成长了约51倍,年均复合收益率约为28%,在危机时刻对核心优势的精确把握成就了令人生畏的投资业绩。

保险行业的产品难以做到显著差异化,所以竞争非常激烈,导致周期性的盈利和亏损,其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成本。GEICO直接销售的商业模式形成了持续的低成本优势,当保险业供大于求时,各公司竞相压价,但成本最低的公司仍然能够盈利,成本高的公司遭到淘汰。当市场供求关系逆转时,成本最低的公司则率先复苏。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投资能力也是其核心能力之一。GEICO旗下负责投资管理的卢·辛普森,拥有令巴菲特自叹不如的高超投资能力。

如表2所示,1980年到1986年的这段时间,GEICO保险资金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高达31%,总收益率为6.37倍,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为12.8%和3.1倍。从1980年到1995年的这段时间,GEICO保险资金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高达22.8%,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为15.7%。

自我剖析:巴菲特致股东信

1980年

目前我们不具控制权的股权投资最大的部分就是持有33%股权,约720万股的GEICO。通常若持有一家公司股权达到这样的比例(超过20%),便必须采用权益法每年依比例认列其投资损益。由于伯克希尔当初依照政府部门的特别命令购买该公司股份,其中规定须将此投票权交由一公正第三方管理,所以失去了投票权,意味伯克希尔对GEICO不具实质控制权。

当然,认不认列损益对伯克希尔及其股东而言,并不影响其实质的经济利益,这些盈余的实际价值将取决于运用它们的GEICO经营阶层能力的高低。

关于这一点,我们再满意不过了,GEICO可说是投资业界的最佳典范,它具有难以模仿的产业优势,同时加上高超的资金管理技巧。

如你所见到的,我们的持股成本约4700万美元,分别是在 1976年与1980年分两次投入,依实际配息情况,我们每年约从GEICO认列300万元的利益,但实际上每年可分得的盈余却高达2000万元。换言之,我们光是在该公司未分配的盈余就达伯克希尔账面盈余的四成左右。

另外,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我们完全赞同GEICO经营阶层将剩下属于我们的1700万保留起来未予分配的做法,因为在此同时,GEICO于近两年内陆续买回自家股票,使得该公司流通在外的股份由3400万股缩减至2100万股,大大增进了原有股东的权益,如此对待股东的方式实在是无话可说。

过去几年我们一再提到买进那些具有转机题材的产业令人大失所望的结果,这些年我们大约接触了数百家这样的公司,最后不管是真正投入与否,我们都持续追踪其后续发展,在比较过预期以及实际的表现后,我们的结论是,除了少数的例外,当一个赫赫有名的经营者遇到一个逐渐没落的夕阳产业时,往往是后者占了上风。

GEICO或许是一个例外,自1976年几乎破产的边缘东山再起,从经营阶层杰克·拜恩上任的第一天起优异的表现,正是它能获得重生的最大因素。

当然,即使身陷于财务与经营危机当中,GEICO仍享有其最重要的产业竞争优势,这也是关键。

在汽车保险行业,不同于大部分行销组织僵化的同行,一直以来GEICO将自己定位为低营运成本的公司,所以能够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自己赚进大把钞票。几十年来都是如此,而即使它在70年代中期发生危机,也从未减损其在此方面的经 济竞争优势。

GEICO的问题与1964年美国运通所爆发的色拉油丑闻事件类似,一时的打击并未毁掉其原本的经济基础,就像是一个身体健壮的人得了局部可切除的肿瘤,只要遇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就能化险为夷。

不论怎么说,我们还是很高兴能够以4700万美元的代价买到GEICO的持股,因为通过谈判购并方式想要买下一家类似具经济特质与光明前景,且每年可创造2000万盈余的公司,至少得花上2亿美金(有些产业的要价可能还更高)。

100%的持股可使控制人得以掌握公司的生杀大权,同时也会给企业总部带来一些乐趣(这点通常比较少人会提到)。由于保险业的规定,我们只能取得绩优企业的少数股权(以远低于买下整家企业的价格投资,这代表我们不能更换经营阶层、无法对资金做重新配置甚至处分公司)。但是,我们从来就不会感到任何不妥,在企业经营的世界里,杰克·拜恩或GEICO都算是少数,能够以伙伴的关系与它们共同合作有何不可呢?

GEICO持续以追求效率与客户服务为核心,而这点也保证了公司非凡的成功。杰克·拜恩与比尔·施奈德正在完成人类最难以捉摸的目标——让事情简单化并牢记你所欲达成的目标,加上业界最优秀的投资经理人卢·辛普森,我们很满意这种最佳组合。GEICO属于前面我们所提及的过度供给的大众化商品行业,但却是高获利特殊情况的最佳典范。它是一家具有既深且广的成本优势的公司,我们在该公司35%的权益代表约2亿5千万的保费量,远大于我们直接取得的数量。

1983年

GEICO在1983年的表现之好,其程度跟我们自己掌管的保险事业差劲的程度一样,跟同业平均水准111相比,GEICO的成本收入比为96,在这之前我从不认为它能够表现得如此之好,这都要归功于优异的企业策略与管理层。

杰克与比尔在承销部们一贯维持着良好的纪律(其中包含最重要的适当的损失准备提列),而他们的努力从新业务的开拓中获得了回报,加上投资部门的卢·辛普森,这三个人组成了保险业的梦幻队伍。

我们拥有GEICO大约1/3的股权,依比例约拥有2.7亿元的保费收入,约比我们自己保险公司的保费还多80%,所以可以这么说,我们拥有的是全美最优质的保险业务,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需改进自有的保险业务。

1984年

至于GEICO的消息与往常一样,大致上都不错。1984年,公司主要业务的投保户大幅增加,且其投资部的表现也一样优异,虽然承销结果不尽理想,但仍较同业突出。截至去年底,我们拥有该公司36%的权益,若以其产险总保费收入8.8亿计,我们拥有的部分约3.2亿左右,大约是我们自己承保量的2倍。

过去几年我一再提醒各位,GEICO的股价涨幅明显超越其本业的表现,虽然后者一样杰出。GEICO在我们公司的账面价值成 长幅度大于该公司本身内含价值的成长幅度,而我同时也警告各位这种情形不会年复一年地一再发生,总有一天其股价的表现将逊于本业,而这句话在1984年应验了。去年,GEICO在伯克希尔的账面价值没什么变动,不过其公司的内含价值却大幅增加,而由于GEICO代表着伯克希尔27%的净值,当其市场价值迟滞不前,便直接影响伯克希尔净值成长的表现。但我们对这样的结果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我们宁愿要GEICO的企业价值增加X倍而股价下跌,也不要公司内含价值减半而股价高涨。包括GEICO这项投资,乃至于我们所有的投资,我们看的是公司本质的表现而非其股价的表现,如果我们对公司的看法正确,市场终将还它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