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巴菲特投资案例集
7362900000030

第30章 美国运通(第2次)①(1991)(2)

1998年,美国股市的长期牛市进入收尾阶段,道琼斯指数从1982年的约1000点涨到1998年的9000点。巴菲特手持150亿美元现金,手发痒但找不到下手的对象。更有甚者,他从1997年开始,大幅清仓伯克希尔旗下的股票投资组合。

1997年,巴菲特清仓了5%的股票投资,包括把持有1年的麦当劳也清仓。1998年12月21日,伯克希尔完成对通用再保险公司的收购。收购完成后,全部清仓了通用再保险旗下的超过25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为此,还缴纳了9.35亿美元的资本利得税。

2000年,道琼斯指数突破11000点,巴菲特清仓了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全部股票,收购了几家中型公司,投资了部分高等级债券,加码了一些高顺位的贷款抵押证券。但是,他没有卖出美国运通。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股市大跌,美国运通也未能幸免,当年美国运通股价下跌了35%,股价从2000年年底的55美元下跌至2001年年底的36美元。2001—2006年,美国运通的股价随道琼斯指数逐步上升,股价从2001年年底的36美元上升至2006年年底的61美元。

2005年,美国运通将旗下Ameriprise分拆上市,当年年底,伯克希尔持有Ameriprise财务公司股票的市值达到12.43亿美元,是持有成本1.83亿美元的6.8倍,该部分持股在2006年全部卖出。伯克希尔对美国运通的持股股数不变,但持股成本由14.7亿降低至12.9亿美元。

2006年年底,美国运通股价对应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20倍和6.9倍,伯克希尔持有的美国运通股票市值达到92亿美元。1994—2006年共13年的总收益率为615%,年均复合收益率约为16%,同期道琼斯指数的总收益率约为230%,年均复合收益率为9.6%。公司利润由14.1亿美元增加至37.1亿美元,总增长为2.63倍,年均利润增长率为7.7%;市盈率由10倍增长至20倍,增长为2倍;公司回购使得总股数减少约20%,拆分后总股数从1994年的15亿股减少至2006年的13亿股,伯克希尔的持股比例增加了47%。

2007年,金融危机开始爆发,道琼斯指数从最高14164点下滑,到2009年3月5日,道琼斯指数达到最低点6594点。期间,美国运通的股价也一路下跌,从最高约60美元下跌至2008年的最低约10美元,当年每股净资产为10.2美元,每股收益为2.3美元,最低价对应的市盈率约5倍,市净率约1倍。

2009年开始,美国运通的股价开始爬升,到2012年基本恢复到1999年和2007年的水平,年底股价为58美元。

1999至2012年,伯克希尔持有美国运通股票市值从84亿美元上升至87.2亿美元(不包括期间分红和公司分拆),投资收益率从472%增加至577%。期间,公司净利润从1999年的24.8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44.8亿美元,13年间的利润增长率为80.6%,年均复合利润增长率为4.6%;通过回购股票,伯克希尔的持股比例从11.3%增至13.7%;但市盈率从30倍下降至15倍,造成总投资收益率几无增长。

自我剖析:巴菲特致股东信

1991年

1991年我们在固定收益证券这方面的投资有很大的变动。如同先前曾提到的,我们的吉列可转换优先股被强制赎回,使得我们必须将之转换为普通股。另外,我们也出清了RJR Nabisco的债券,因为它在被转换后赎回。另一方面,我们买进美国运通与第一帝国——一家水牛城的银行控股公司的固定收益证券。

至于美国运通的投资则不是一般的固定收益证券,它算是一种Percs——每年可以为我们3亿美元的投资贡献8.85%的股利收入,除了接下来会提到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我们的优先股在发行后的三年可以转换成最多12244898股的普通股,若有必要我们可转换的股份可能会向下调整,以确定我们所收到的股份总值不能够超过4.14亿美元。虽然对于可能取得的普通股价值有其上限,但相对地却没有下限。不过这样的特别条款还包含若是三年期限到时公司股价低于24.5美元时,可以有权请求延长转换期限一年。

1994年

在寻找新的投资标之前,我们选择先增加旧有投资的部位。如果一家企业曾经好到让我们愿意买进,我想再重复一次这样的程序应该也是相当不错的。若是可能,我们很愿意再增加在喜诗糖果或是斯科特-费策尔的持股,但要增加到100%的比例实在是有困难。不过在股票市场中,投资人常常有很多机会可以增加他有兴趣的公司持股,像是去年我们就扩大了我们在可口可乐与美国运通的持股数。

我个人在美国运通的投资历史包含好几段插曲。在1960年代中期,趁着该公司为色拉油丑闻所苦时,我们将巴菲特合伙企业40%的资金压在这只股票上,这是合伙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总计花了1300万美元买进该公司5%的股份。时至今日,我们在美国运通的持股将近10%,但账列成本却高达13.6亿美元(美国运通1964年的获利为1250万美元,1994年则增加至14亿美元)。

我对美国运通金融服务(IDS)部门的投资可以追溯更早,该部门目前占公司整体获利来源的1/3。1953年,我第一次买进成长快速的IDS股份,当时的市盈率只有3倍(在那个年代,结实累累的果子唾手可得),为此我甚至还特别写了一篇长篇报告(不过印象中我好像没有写过短的),并在华尔街日报刊登广告,以每股1美元对外公开销售。

当然,很显然,美国运通与IDS(最近已更名为美国运通财务顾问)今日的营运模式与过去已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还是发现,对于该公司及其提供产品长久以来的熟悉度,仍然有助于我们的评估。

1997年

除了可转换特别股,我们在1991年还通过私募的方式投资了3亿美元的美国运通俗称“Percs”的股票,这种证券基本上算是一种普通股,只不过在投资的前3年我们可以领取一笔特别的股利,条件是在同时间我们因为股价上涨所带来的资本利得将受到限制。然而,即便如此,这笔投资还是因为本人的英明决策而获利不菲,当然其中也包含一些运气的成分,比例约是110%(剩下的才是本人的能力)。

根据约定,我们的Percs必须在1994年8月以前转换成普通股。而就在前1个月,我还一直在考虑是否应该在转换期限到期以前把这项投资给处理掉。当时考虑的是,虽然美国运通总裁哈维·戈卢布表现相当优异,他总是有办法将公司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这点从一开始便不断地获得证明),只是这种潜能还是面临严重的挑战,那就是美国运通来自于以VISA为首的其他发卡企业激烈的竞争。在衡量各种利弊得失之后,我还是倾向于把这笔投资提前给处分掉。

还好我走运,就在要做决定的那个月,我正好到缅因州和Hertz租车公司总裁弗兰克·奥尔森一起打高尔夫球。弗兰克是一位相当优秀的经理人,因为业务的关系相当熟悉信用卡行业,所以打从第一洞开始,我就一直追问他有关这行业的种种问题,到了第二洞的果岭时,弗兰克已经让我完全相信美国运通的企业卡是一项绝佳的生意。所以当下我就决定不卖了,等到后九洞时,我更决定加码投资,于是在回来的几个月后,伯克希尔已经拥有该公司10%的股权。

1998年

今年我们稍微提高了在美国运通的持股,至于其余另外两项重大的股票投资则维持不变。不过,在此同时,我们也大幅卖出其余一些较小的投资部位。在这里我也必须承认,我在1998年做的一些举动,事实上导致我们的利得不增反减,尤其是决定卖出麦当劳使得我们损失惨重,也就是说如果去年我在股票交易时间一动也不动的话,大家可能会更好过一点。

2005年

2005年,我们的投资组合由于公司事件而出现了两个变化——吉列并入宝洁(Procter&Gamble),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将Ameriprise分拆上市。另外,我们大幅增持了Dick Kovacevich管理得非常出色的富国银行(Wells Fargo)的股票,同时在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和沃尔玛(Wal-Mart)公司股票上建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