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崇尚科学(上)
73656200000002

第2章 编写说明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所谓中华道德修养,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她不仅是一个流动的不断批判继承、不断改造创新的动态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也是发展中的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中心与主轴。中华道德修养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她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得以更新发展,并始终保持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力量,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仍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所以,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中华道德修养教育,不仅对中华道德修养在传统与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传承、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世界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与弘扬也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为了继承、弘扬中华道德修养,创造人类当代精神文明,推进世界伦理道德的发展与建设,树立新的荣辱观,我们编选了本丛书。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第一,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第二,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第三,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本丛书共分二十册,分别是:天下为公;爱国奉献(上、下册);崇尚科学(上、下册);求实创新(上、下册);艰苦朴素(上、下册);尊师敬贤(上、下册);尊老爱幼(上、下册);克己为人;谦虚礼让;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勤勉好学;强体健身(上、下册)。

本书编纂出版,得到许多领导同志和前辈的关怀支持。同时,我们在再编写过程中还程度不同地参阅吸收了有关方面提供的研究资料、历史资料。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领导、同志一并表示谢意。

本书在筛选编写、论证等方面,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可能有诸多不足,衷心希望各界及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委会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