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话说平型关大捷
7526000000021

第21章 战后花絮与战局盘点(2)

1938年4月,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卫立煌顺道访问延安,专程前往二十里堡慰问林彪。行至半途,他突然下车,对部下说:“快搜搜荷包,看有没有钱?我今天忘记准备犒金了。”原来国民党军队素有犒赏和送礼的风气,按当时不成文的规定,一个师长受伤,礼金通常要高至数千元。众随从把口袋搜遍,也只有600元钱。

“这怎么行?太少了,太少了”,卫立煌急得直搓手,“事后再送,行不行?这失不失礼?”卫立煌的秘书说,“好像没有事后再送钱的规矩,这显得诚意不够,不如看望林彪时探询他需要什么。”“好主意。”卫立煌上车,赶到二十里堡,热情地与林彪交谈,问他是否能帮上忙。

“帮忙?”林彪摇摇头,表示感谢。“譬如药品、食物、衣服……”卫立煌专拣边区紧缺的物资说“我本身没有什么需要,一切都很齐备。”“那部队有什么困难呢?”卫立煌不送点东西不甘心。“部队缺弹药。”林彪直盯着卫立煌。“一言为定,我就送弹药。”

第二天,卫立煌抵达西安,下令拨给八路军步枪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枚和牛肉罐头180箱。当时的国民党后勤部副部长卢佐认为数目太大,怕蒋介石不批准,提出应仔细考虑。卫立煌闻讯后,亲自打电话与卢佐洽商获得批准。后来第二战区前敌指挥部后勤部门也因数目庞大,不敢执行。卫立煌又打招呼说:“我是前敌总指挥,对于抗日有功的军队,都要一视同仁。照单拨出,出了问题,我卫立煌负责。”

30天后,当10余辆军车把子弹、罐头送到二十里堡时,林彪苍白的脸上露出激动的红晕连连说:“礼重了,礼重了。”

(六)板垣知道了对手是谁

9月28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最后一批撤离平型关。

板垣亲率7000人马由灵丘西进。先头的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首先目击了3天前激战留下的残迹。对此,第三大队大队长在日记中这样写道:“9月28日,龙泽中队得到友军的支援后,勇气百倍再次继续前进中,此时遇到意外情景,一刹那间吓得停步不前。冷静下来看时,行进中的汽车联队似遭突袭全被歼灭,100余辆汽车惨遭烧毁,每隔约20米,就倒着一辆汽车残骸。公路上有新庄中佐等无数阵亡者,及被烧焦躺在驾驶室里的尸体,一片惨状,目不忍睹。

“想到平岩大队25日按支队命令前来救援,半路上却受到比我方多十几倍敌人的包围,终于未能到达目的地。为此,竟造成如此悲惨景象,痛切心情,难以言表。

“用了长达5个小时,才把一辆辆烧焦的汽车拖到公路的一边,处理好阵亡者的尸体,公路勉强可以通行。龙泽中队开始前进,到达岭上。从岭上向峡谷一看,辎重车辆队不是也全部覆灭了!公路不是被辎重车辆、层层叠叠的人马的尸体堵塞着了吗?!

“这里正是粟饭原秀部队的大行李队及山口、中岛两个大队的大小行李队遭到覆灭,宛如地狱图画的悲惨情景。

“念及本来的任务尚未完成,即不能在此耽误时间。但是,绝不应对此漠视径直通过。龙泽中队长鼓励饥肠辘辘和因震惊而意气消沉的士兵,收集阵亡者的指甲和识别标志,把车辆运到后边的空地上,以及收拾尸体和马匹。约用两个小时完成这些作业后,公路才勉强能够通行;这时,在半山腰发现并救出了一名半死不活的伤员,部队继续前进,幸好路上未遇敌人抵抗……”

板垣征四郎进抵平型关时正是黄昏时分,血色的夕阳照在他气急败坏的脸上,看起来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顺着坑坑洼洼的山路,一大群日本军官心急火燎地登上长城的烽火台,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直喘粗气。板垣举起望远镜四处搜寻,他急欲找他的对手决战,可是长城古道上只有大大小小的弹坑,这是日本航空队的杰作,没有一个人影。再看两侧的山峦,群峰耸立,嵯峨峥嵘,枯黄的秋林在风中摇荡,似有万千伏兵,却寂静得连鸟啼声都能听到。

中国军队在哪里?!板垣转过身来,怒视着部下,准备追究两个旅团长救援不力,致使汽车队和辎重队覆没的责任。第二十一旅团长三浦少将惊魂未定,好像尚未从3天前的恶战中清醒过来,过度疲劳而充血的眼睛糊满了黄色脓状物。板垣上下打量了一番他的这位有“虎将”之称的部下,失望地摇了摇头,难道他遇到了雄狮吗?

板垣将目光移到国崎少将的脸上,国崎垂头叹道:“第九旅团尽力了,唉——”

“第五师团的荣誉被你们丢光了!”板垣大声吼道,“两个联队的兵力足够强大了,面对不堪一击的支那军居然寸步难行,坐视友军全部覆灭!国崎君,你给第五师团的战史写下了多么光彩的一笔!”“中将,我们遇到了新的敌人!”国崎少将分辩道,“为救援辎重队我的旅团伤亡了300多人,这是旅团战史上的一个新纪录,战斗之激烈我无法用语言表达……”

板垣打断他的话,质问道:“敌人出动飞机了吗?坦克呢?有多少现代化火器?你说!”

“恰恰相反,他们连掷弹筒都没有,吹着尖厉刺耳的铜号,挥舞大刀长矛,前仆后继地拥向我们的机枪阵地。”

“这么说你是战果累累,功劳大大的!你们的机枪射杀了多少从古墓中钻出来的甲士!”

国崎一时语塞,沉浸在对战斗的回忆之中,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中将,敌人战术灵活,善于穿插、迂回,他们突然之间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的大炮失去了作用。他们的指挥官经验丰富,我们的火力点总是先受到攻击,尤其是机枪射手伤亡严重。他们神出鬼没,飘忽无常……我敢肯定他们不是山西门罗主义的军队,也不是蒋系中央军。”

“中国通”板垣征四郎这才恍然大悟,并厉声说道:“他们是中共军!共产党,明白吗?”

板垣举起望远镜再次搜寻,暮色中的山林像隔着一重纱帘若隐若现,愈显神秘。近战、夜战是共军的拿手好戏,他担心即将来临的黑夜将危机四伏。

(七)平型关大捷之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这次战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亲日派的“抗战必败”、“抗战必亡”的荒谬论调,给得了“恐日病”的人们当头一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这一战役由于慎重初战,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正确地选择了战场并利用有利地形,采取伏击手段,以及正确地部署和使用兵力,注意隐蔽行动企图,发挥了战役的突然性和近战特长,使日军飞机、大炮难于发挥威力,因而取得了首战胜利。

这一胜利,首先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敌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败退、华北战局危急的形势下,八路军首战告捷,表现出中国人民确有战胜敌人的勇气和力量,使全国人民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并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与好评。

其次,在军事上有力地打击了敌之疯狂气焰,挫伤了敌之锐气,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迟滞了敌军的进攻,打乱了它的右翼迂回计划,并有效地钳制了敌之精锐第五师团,迫使其将进至浑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转移到平型关方向,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线上友军的作战,同时也为开辟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次战斗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虽不是大仗,但它震动了全国,其意义深远。

第一,自抗战以来国民党军一直没有取得好的战绩。当时,南线的淞沪会战一直处在胶着状态,中国军队伤亡严重。保定、石家庄等大城市和平汉、津浦路北段的大片土地迅速沦陷,阎锡山的晋军也是连续丧师失地。平型关战斗干净利索地消灭千余日军,给予侵华以来横冲直撞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第二,平型关战斗打破了日军突破平型关从右翼配合日军华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迟滞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使之不敢再贸然深入。为国民党方面部署忻口会战提供了时机,从而也就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三,八路军以远远不如国民党军队的简陋装备,主动迎战日军精锐师团,并首战大捷,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声望,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第四,平型关战斗增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毛泽东根据平型关战斗的经验,在1937年9月29日进一步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不久,他把它概括为“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从而完善了我党领导抗日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

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也曾著文深刻说明了平型关一仗对当时战局的意义。他说:“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在敌人方面,从南口战役以来,日寇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在平型关忽然受到惨重的打击与包围被歼,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挫折,不敢像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忻口战役敌人未敢贸然深入,我军士气高涨,未尝不是平型关歼灭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