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红旗漫卷湘赣边秋收起义
7527300000015

第15章 引兵井冈 红旗飘扬

通过文家会议和三湾改编,部队获得了新生,毛泽东继续带领这些中国革命的宝贵力量,来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此,逐步发展壮大,革命的红旗在中国大地上继续高高飘扬。

(一)古城会议

通过三湾改编,工农革命军获得了新生。在三湾,毛泽东已经着手落脚井冈山的准备工作。在文家市收拢部队的时候,毛泽东想到王新亚在安源告诉他必要时可以去井冈山找袁文才、王佐的那些话有道理。在莲花,他又接到宋任穷带来的中共江西省委的信,讲到宁冈有党的武装队伍。一路走来,边走边了解情况,他得出一个结论:必须到井冈山找落脚的地方;而要落脚井冈山,做好争取和团结袁文才、王佐的工作是一个关键。于是,他在三湾便派人给袁文才送去一封信,由此开始与宁冈县党组织和驻在井冈山北麓宁冈茅坪的袁文才部取得了联系。

10月3日,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开始向井冈山进军。部队出发前,毛泽东对刚刚进行了改编的部队全体指战员进行动员。他说,敌人在我们后面放冷枪,没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700多条枪,还怕干不起来吗?毛泽东这些话,在部队处境艰难,不少人意志消沉的情况下起到了特别大的鼓舞人心的作用。在继续行军的路途上人们纷纷议论:“毛委员不怕,我们还怕什么?”“贺龙两把菜刀能够起家,我们几百人还不能起家吗?”

10月3日当天,起义军到达宁冈县古城。宁冈县是一个深山中的偏僻小县,原称永宁县,县城设在升乡,后来县城迁往新城,原来的县城升乡即被称为古城。曾作为县城的古城这时已很荒凉,人烟稀少。从古城向东南眺望,巍巍井冈,横跨湘赣,白云缭绕众山冈,绵亘起伏如波浪,山险岭峻,威武雄壮,确实是武装割据的好地方。

部队到达古城后,即在古城联奎书院的文昌宫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古城会议。这是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许多年后,毛泽东对这次会议还记忆犹新。

1965年5月毛泽东在重上井冈山途中,知道古城快到了,深情地说:“古城快到了。三湾离古城只有30里地。1927年10月初决定上井冈山的会议,就是在古城一个书院开的。”当他乘坐的汽车经过当年开会的书院旁边的时候,他抑制不住激动地说:“这座房子就是古城会议开会的地方。那次会议开得好热闹哦。”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前委委员,营以上干部,前来联络的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等地方党的负责人和军队与地方的党员活动分子等,还有袁文才部文书陈慕平(他原是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会议历时两天,在毛泽东同志主持下,根据“八七”会议精神,讨论和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认为这次起义在军事上所以遭受挫折,打了几次败仗,客观上是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上是由于没有集中兵力,分散了力量,以致被敌人各个击破。但是,秋收起义在战略上并没有失败,它树起了工农革命军的红旗,有了红军和白军的对立,使土地革命深入人心,扩大了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毛泽东指出,我们虽然现在人员减少了,但是很精干,是一笔宝贵的财产。

只要保存这支武装,依靠这支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开展土地革命,队伍很快就会壮大起来。

古城会议着重讨论和决定了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问题。早在进军途中,毛泽东就为选择根据地,作过详细的调查和周密的思考。他将整个罗霄山脉的各部分作了比较,认为北部太靠近大的政治都会,地势不如中段可攻可守;南段地势较北段好,但群众基础不如中段,政治上对于湘赣两省的影响也小一些,不如中段一举一动可以影响两省。中段的井冈山坐落在湘赣两省交界的地方。北有宁冈,南有遂川,东有永新,西有酃县,周围550多里,都是高山,有黄洋界、桐木岭、朱砂冲、双马石、八面山5大关隘,地势非常险要。山上有大小五井,散布着十几处村落,住着三四百户人家。虽然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但周围各县物产丰饶,盛产粮、棉、油,农民群众受过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锻炼,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大革命失败后,这里仍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装。因此,毛泽东同志决定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红旗插上井冈山

前面已经提到,井冈山地区活跃着袁文才、王佐的地方武装,他们各有一百五六十人、60支枪。王佐部驻在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等处,袁文才部驻在井冈山北麓的宁冈茅坪,互相配合,互相呼应。袁文才是江西宁冈人,早年参加过“绿林”的马刀队反对地主的压迫,1926年,袁文才在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宁冈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

王佐是江西遂川人,当过裁缝,种过田,同袁文才是拜把兄弟,因不堪豪绅压迫而上山,曾将所部改为遂川县农民自卫军。1927年7月,他们曾会同永新、永福、莲花的暴动队伍一度攻克永新县城,组成赣西农民自卫军,由王新亚任总指挥,贺敏学、王佐、袁文才任副总指挥。这就是王新亚不久后在安源会议上发言谈到井冈山这两支队伍的由来。自卫军占领了永新县城20多天,因为国民党军队来攻,袁、王两部就退回宁冈、遂川境内的井冈山。刚刚担任中共永新县委书记的永新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贺敏学,是袁文才在永新禾川中学的同学。他和一批共产党员(其中有贺敏学的妹妹贺子珍)率领一部分农民自卫军携枪随同退到井冈山麓的茅坪。中共永新县委也到了山上。这是袁、王能够欢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上山的思想基础。所以,早在三湾时,毛泽东曾派人送信与袁文才部进行联系,袁文才也派了他的秘书、前武汉农讲所的学生陈慕平为代表来三湾,向毛泽东表示愿意合作。

工农革命军要进入井冈山,不得到袁文才、王佐的同意是不可能的。所以,如何正确对待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的问题对于工农革命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袁、王二人虽然参加过大革命,袁文才本人还是共产党员,但他们毕竟对毛泽东领导的这支队伍没有多少了解,而且还担心这支比他们的力量大得多的部队上山后会不会“火并山寨”,会不会夺取他们的地盘。在古城会议上,袁文才派来的代表就曾表示:可以接济工农革命军一些给养,但请工农革命军“另找高山”。经过讨论,古城会议确定了对这两支队伍实行团结、改造的方针。关于对袁、王部队应采取什么方针的问题,在当时会议上曾有激烈的讨论。

参加这次会议的何长工曾经回忆说:“会议讨论确定了对袁文才、王佐部队的方针问题。这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袁文才、王佐,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虽然都叫‘农民赤卫军’,可不是我们党领导的。他们劫富济贫,是标准的‘绿林豪杰’。对他们到底持什么态度?当时不少人主张用武力消灭他们;毛泽东同志却不同意。他说:谈何容易,你们太狭隘了,度量太小了。三山五岳的朋友还多着呢,历史上有哪个朝代把三山五岳的‘土匪’消灭掉的?我们要团结改造他们,把三山五岳联合成一个大队伍,统治阶级就拿我们没有办法。何况,他们大多数是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很深,虽然有地方主义、‘绿林’习气等缺点,但是可以教育改造的。我们不能采取旧军阀大鱼吃小鱼的吞并办法。现在的形势逼迫他们要革命,要靠近我们,因此,此时绝不可以动武,应该主动搞好关系,积极争取他们革命,并通过他们团结井冈山的广大群众。经过讨论,统一了认识,确定对袁、王部队采取团结、改造的方针。”

古城会议后,毛泽东为了消除袁文才对工农革命军的疑惧,于10月6日亲自到大仓村会见袁文才。他从绿林重义气、多猜疑的特点出发,只带了几个随员前去参加会见。袁文才起初还有些怕,预先在林家祠堂埋伏下20多人、20多条枪,见到毛泽东只带了几个人来,他就比较放心了,埋伏的人始终没有出来。毛泽东和他进行了亲切诚挚的谈话。毛泽东热情赞扬了袁文才带领的农民自卫军敢于反抗豪绅地主阶级的革命行动,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局势,指明了革命的前途,给了袁文才很大的教育和鼓舞。接着,毛泽东进一步向袁文才说明了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和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并送给袁文才100多支枪,鼓励他扩大队伍,共同闹革命。袁文才十分高兴,对革命军由疑虑转为信任,激动地说:“我袁文才没有话说,工农革命军吃的粮食,伤病员的安置都包在我身上。”并答应马上送500银元给工农革命军解决给养问题。后来,王佐也同意了工农革命军进入井冈山地区。

从古城会议到大仓会见,毛泽东以他的睿智和真诚,逐渐取得了袁文才的信任和帮助,工农革命军开始在茅坪安营扎寨。10月17日,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分两路到达茅坪,袁文才带领农民自卫军和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工农革命军在茅坪攀龙书院设立后方医院,安置了伤病员。在步云山象山庵设立留守处,作为与各处进行联络的地点。军官队留驻茅坪、大陇一带开展群众工作。又经过一番艰苦的工作,10月2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的茨坪。至此,毛泽东同志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转战千里,历尽艰辛,把工农革命军的红旗胜利地插到了井冈山上,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走向胜利的崭新航道。从此,工农革命军落脚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毛泽东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对中国革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党绝对领导的第一支工农红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表明:“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同志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组织工农革命军,打出人民军队的第一面红旗,唤起湘东赣西千百万工农群众,举行秋收起义。随后,又会合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正式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乡村的战略转变。向井冈山的伟大进军,是中国革命在城市失败后,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结合起来的最好典范。从这时开始,在将近22年的时间里,我们党的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农村,在农村中消灭敌人,积蓄了巨大的革命力量。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起点。

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以武装割据来掩护和发展土地革命,又以土地革命来支持和保证武装割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代表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以此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过各根据地的局部执政,逐步走向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