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打起苏维埃大旗广州起义
7531000000016

第16章 尾声:刑场上的婚礼

在那长夜漫漫、风雨如晦的岁月里,有多少忠贞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捍卫党的事业。

1928年2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畔的刑场上,两个青年男女革命者,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不迫地举行了结婚典礼。这两个人就是广州起义行动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周文雍和当时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陈铁军。

周文雍是广东开平人,1905年8月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等职。陈铁军原名陈燮军,广东佛山人,1904年3月生。陈铁军出身于华侨商人家庭,在“五卅”运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她由一个追求个人上进的大学生,转变为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积极参加进步活动的革命者,并于1926年加入了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华大地,党被迫由公开转入秘密斗争。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的决定。担任广州市委工委书记的周文雍遵照党的指示,开始在广州建立工人秘密武装。1927年10月,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和广州起义政纲起草委员会委员,在省委书记张太雷直接领导下,参加起义政治纲领和口号的起草。因为工作需要,党指示周文雍和陈铁军合租一个房子,建立秘密联络点。为了掩护工作,他们假称夫妻,秘密进行活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工作上的互相帮助和生死与共的斗争,把这两个年轻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在当时,他们都以事业为重,顾不上谈个人的感情。

1927年12月11日凌晨,震撼中外的广州武装起义爆发了。在激烈的战火中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周文雍被选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兼教育部部长。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广州起义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各派反革命力量的联合进攻下,最终遭到失败。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不怕牺牲,奋勇死战,最后杀出一条血路,突围撤离广州。他辗转来到香港,负责联络和安置撤到香港的同志。

1928年1月,周文雍当选为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广东省委常委。

他化装成刚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商人,在党组织的掩护下,与陈铁军仍扮成夫妻,重返处在严重白色恐怖中的广州,重建党的机关和组织。

1月27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在狱中,他们备受酷刑,坚贞不屈。周文雍在墙上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驱为群裂!”

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产生了爱情,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将爱情一直埋藏在心底。1928年2月6日,周文雍和陈铁军被敌人押上刑场。两位烈士态度从容,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陈铁军向周围的群众宣布:“为了掩护革命工作,以前我和周文雍同志假扮夫妻,共同工作了几个月,合作得很好,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其实我们是再纯洁不过的同志关系。现在,我们就要到另一个世界向敌人战斗了,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结婚的礼炮吧!”一对革命情侣,就以这样的英雄气概慷慨就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