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税类是以纳税人拥有的财产数量或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对财产课税,要考虑到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要有利于公平税负和缓解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况,有利于发展生产、抑制不合理消费和不合理使用资源。这一类税收的特点是:税负与纳税人的财产价值、数量关系密切,能体现量能负担、调节财富、合理分配的原则。我国现行的财产税有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船舶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类别。
财政性发行有哪两种形式
财政性发行是指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实行的货币发行,分为直接财政发行和间接财政发行两种。直接财政发行是指根据财政赤字的数额,由国库直接发行纸币;间接财政发行是指财政通过向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财政性发行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因而通常用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
什么是财政审计
财政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财政部门的财政收支行为进行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和下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而取得的收入。国家通过财政的各个环节筹集财政资金,以保证政府拥有行使职能的财力。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经过多次变化,目前主要包括:①各项税收。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规范的收入来源。一般说,税收必须是财政收入的主体。②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的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的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③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④国有企业计划专项补贴。该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按部门区分的财政收入,称为“国家财政分部门收入”。分部门收入包括各部门上缴财政的税收和税收形式以外的各种财政资金。财政收入区分的“工业”、“农业”部门,是按主管系统隶属关系划分的,不同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所指的行业部门。按财政体制划分的财政收入,有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本级收入。
何谓财政投资
财政投资是指政府运用财政资金为投资主体的投资活动,是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有别于一般消费性支出或直接消费性支出的部分,主要是指基本建设投资形式。财政投资包括中央政府投资和各级地方政府投资。中央政府财政投资是中央政府通过各部委,利用国家预算内分配的财政支出进行投资。其范围大致是进行重大生产性项目投资,包括基础性投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项目的投资、非生产性项目投资、国防和外交方面的建设投资。地方政府投资是地方政府运用地方财政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进行的投资。其范围包括: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发展地方性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少量与人民生活密切的第三产业。财政投资从属于政府经济职能,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财政投资具有公共性、基础性、开放性、战略性和社会效益性的特点。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投资亦称“公共投资”,应遵循以下原则:财政投资应集中于满足公共需求及民间投资不愿介入而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中,不能对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造成扭曲和阻碍;财政投资不宜直接干扰和影响民间的投资选择和投资偏好;财政投资要有利于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的增进。
国有资产收入主要内容有哪些
国有资产收入是指国家凭借其拥有的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即经营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上交给资产所有者——国家。我国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主要有:①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包括利润、租金、股利、资产占用费等形式。②国家投资借款归还收入。国家以前年度的投资贷款到期后收回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而取得的借款归还收入。③国有产权转让收入。主要包括两项:国家转让国有资产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国家通过转让、出售、拍卖、兼并等方式取得的资产权转让收入。
什么是预算外收支
预算外收支亦称“预算外资金收支”。不记录在预算内收支账上,而是登记在预算外的一些独立账户中,由各部门、单位按一定的规定自主决策的收支,包括预算外(资金)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支出。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预算外资金的收支通常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
什么是预算外资金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预算外资金具有财政性、法定性、专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其范围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附加收入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务院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政府性基金、附加收入等;主管部门所属单位集中上缴资金;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在国家财政尚未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以前,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随着政府对预算外资金的清理和规范,其范围不断缩小,规模不再扩大。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曾经属于预算外资金,现已纳入基金预算管理(不属于一般预算)。
会计要素有哪些
会计要素包括会计内容或会计对象的构成要素。它是对会计对象的最基本的带有规律性的科学分类。会计科目的设置要以会计要素为依据。企业会计要具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表现,也是资产负债表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动态反映,也是利润表的要素。利用这六项会计要素,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
何谓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即会计所报告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典型的会计主体是生产经营企业。此外,事业单位和机关也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与法律实体(即法人)是有区别的。作为法律实体的企业法人,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实体。而会计主体则是按照正确处理企业与所有者、债权人的经济关系而确立的实体。会计主体不一定都是企业法人。例如,企业内部设立的独立核算单位(如分公司、经销部)就不具备法人资格。而企业法人也不一定都是会计主体。例如,企业集团下属的各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子公司,要连同母公司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何谓预算结余
预算结余又称“预算盈余”,是指预算中存在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情况。预算结余是一种预算不平衡的状态,不过它与预算赤字的不平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结余表示财政宽松,赤字表示财政困难。严格地讲,预算应是平衡的,不仅在计划中是平衡的,而且执行中和执行后也应是平衡的。但在某些时候,适当地使财政收入的安排大于财政支出是可以的。这时,就会出现预算结余。
预算约束分为哪几种类型
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1929-)在《短缺经济学》一书中,在分析企业生产增长的约束时,将约束分为资源约束、需求约束、预算约束三种类型。
预算约束是指一个企业的支出要受到其货币存量和收入的制约。一个家庭、一个非营利机构、一个国家,都存在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软硬程度,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条件,即取决于要求遵守行为规则的社会关系。
硬预算约束是指财务收支计划对企业行为和行动自由的约束是硬性的;或者说,企业的生存只取决于销售收入和投入成本,企业的支出必须以企业的货币存量和收入为约束条件。这一约束条件严格限制着企业行为或构成对企业行为自由的硬约束。硬预算约束必须具备五项条件:企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即使为其产品定价,也不是依靠政府的影响,而是靠一种市场机制;税收制度是硬的(如税法税则不为企业所左右),税款依法无条件征收;不存在非规范的歧视性的国家再分配,如征收差额税或利润全部上缴,弥补经营性亏损或不是用做资本的无偿拨款;对于硬条件信贷如银行只有在确信偿还有保证时才提供贷款,有严格的法律来保障贷款协议的执行;有条件进行内部资本积累和硬条件的外部资金投入。
软预算约束是指财务收支计划对企业行为和行动的自由不构成有效的约束。当企业不能用自己的收入补偿其支出时,也能继续生存下去。软预算约束表现为:价格约束是软的。价格在形式上是由国家定的,但企业对定价有极大的影响力,企业的提价要求一般无须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就能得到批准。税收约束是软的。包括企业能影响税收条例的制定,能得到不规范的减免和缓征,被允许拖欠税款,甚至偷、漏、逃、骗税也不会受到严肃处理。财务约束是软的。即对盈亏不负责任,特别是发生亏损时能不断获得补贴。信贷约束是软的。表现为:企业不完全具有,甚至不具有以销售收入如期偿还贷款的能力,也能得到贷款;允许企业不履行偿还贷款义务;允许作为投入品购买者的企业在未经卖方同意的情况下拖欠货款。
预算执行必须经过审批吗
预算执行是指各级政府将其经过批准的预算付诸实施。各级政府负责执行本级预算,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的财政部门负责。预算执行中,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及时、足额征收应收的预算收入。需要上缴的,必须将应缴资金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家金库,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拖欠。同时,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支出资金,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
何谓预算周转金
预算周转金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置预算周转金。”各级政府预算周转金从本级政府预算的结余中设置和补充,其额度应当逐步达到本级政府预算支出总额的4%。
何谓典契税
典契税是指在房屋典当活动中典当的承典人应缴纳的契税。房屋的所有人将房屋让承典人占有、使用或收益,典当的承典人将约定的典金一次性交给房屋的出典人,即为房屋典当。典当与租赁不同,租赁房屋不用缴契税,而典当使用则要缴契税。典当期满,出典人用典价赎回原房产,不缴纳契税。若承典人先典后买,则要补上典契税与买契税的差额。
什么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与其他形式的财政收入比较,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税收的基本职能有三项:第一,筹集财政收入。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近年来占我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都在91%以上。第二,调节经济。税收在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节地区、部门、行业发展差距,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调节国际经济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经济监督。税收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国家经济状况的一种综合反映。加强税收监督,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什么是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指一个国家在税收管理方面所建立的一整套制度,包括税收法规、征收管理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等内容。税收法规是指国家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各项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是税收征收机关和纳税人据以分别办理征税、纳税事项的法律依据。征收管理制度是指在税收征收管理方面制定的税务登记、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纳、税务检查、法律责任等制度。税收管理体制是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主要包括税收的立法权、征收管理权和收入归属权等)的规范。
税法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税法的基本要素包括:税种、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计税依据、税率、税收加征、减税、免税、起征点、免征额、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税收法律责任等。税种是指税收的种类,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不同的税种因不同的征税对象而相互区别。对于不同的税种,国家要制定不同的税收法规分别进行管理。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扣缴义务人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目的物。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指各个税种的具体征税项目。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的量化表现,指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可以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基本类型。税率是指应征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其基本形式可以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类型。税收加征是指在应纳税额的基础上加征一定比例的税额。减税是指在应纳税额的基础上减征一部分税额。免税是指对全部应纳税额免予征收。为了对某些特定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一定的照顾,我国的各项税收都有免税、减税方面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