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办好黄鳝养殖场
7568500000074

第74章 养鳝场怎样培养蚯蚓?

(1)培养环境。在背阴荫凉处的庭院空地或禽畜窝附近挖坑(池),也可利用原有农家肥坑等改建。坑(池)长方形(长宽比3:1~5:1),2~4平方米,深40厘米。坑(池)底与坑(池)壁用三合土捶紧夯实,然后再用水泥抹面,若用砖石块砌牢更好。坑(池)底向出水的一端倾斜,留通气孔,坑(池)头挖一个低于坑底的渗水坑,排水积肥两用。

坑(池)内加腐熟的细土、鱼池污泥、木屑、生活垃圾、瓜菜、青秆渣叶以及禽畜粪等混合物,堆沤1周后,温度不再升高时撒开,在上面铺20厘米左右的培养土。

(2)引种。培养坑(池)内的腐熟有机质和培养土准备好后,即可向土内投放蚓种或蚓茧,一般每立方米培养土内可放蚓种1~3条或蚓茧1个。

(3)管理。在高密度养殖中,蚯蚓群体增长速度加快时,要定时补充培养料。但是,所有培养料一定要经过预先堆沤,否则,在坑内发酵升温会引起蚯蚓大量逃逸和死亡。

为了避光,培养坑(池)边应栽树、搭棚或种高秆绿肥;为了保证湿度,向坑(池)内适当洒水,盛夏时坑(池)上盖稻草帘防晒降温;为了通气,除在坑(池)四周留通气孔外,还可用蔑篓插在培养土中间通气。

(4)采收。引种入坑(池)1个月后,如培养土大部分粪化就可除粪换土和采收蚯蚓了。采取方法主要利用陆生蚯蚓避光、高温、震动以及趋食的特性设计。

①上层驱赶法:选择干燥晴天,用耙在培养土层由上而下地耙动驱赶,蚯蚓在机械震动与强烈阳光照射下,纷纷逃到最下层去,这时一面用刮板刮去上层粪化的培养土,越刮越少,就可采收下层的蚯蚓了。

②引诱法:一种是将新配的营养料(加入带甜味的烂水果、香蕉皮等物质)与等量的细土拌和,均匀地铺成15~25厘米厚、长方形,把粪化土堆铺在上面,过24~28小时后,蚯蚓钻入新配的培养土中,移出粪化土,再用驱赶法采收蚯蚓。另一种是把新配的培养料与细土拌和后堆在坑中两侧,坑中原粪化土等堆积于中间成长条,经48小时后,大部分蚯蚓就钻到两侧的新培养土中,再用驱赶法分离蚯蚓。

③孵化:原来的培养土、粪化土因其中还留有蚓茧,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把蚓茧分离出来孵化。分离的方法是先风干至含水40%,然后用孔径2~4毫米的筛子筛出蚓粪,留下蚓茧的培养土。洒水,使土含水60%,倒入培养坑孵化,约1个月孵出幼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