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办好黄鳝养殖场
7568500000085

第85章 黄鳝体内有新棘虫后有什么症状?应该如何防治?

新棘虫是以其体前端吻上有像倒钩棘状的吻钩而得名。虫体呈圆筒形,体白色,成虫长度在雌雄个体方面有所不同,雄虫体长41~104.8毫米,雌虫长145~212毫米,但幼虫只有数毫米长。寄生了新棘虫的黄鳝肠道组织发生变化。健康黄鳝肠道线条光滑,前肠与后肠粗细差别不大,肠内食物丰富,肠外就可见到肠黏膜呈新鲜的肉红色。病变黄鳝前肠膨胀肿大,表面凹凸不平,打开肠腔,可见新棘虫,绝大多数虫均以吻部钻入肠壁,躯干部游离于黄鳝的肠腔中,寄生牢固,不易脱落,当寄生较多时,导致内脏粘连。肠内充满黄色黏液而无食物,同时虫体吻部可钻过肠壁,然后再钻入其他内脏。个别虫整个虫体钻出肠壁,然后又从肠的外壁再钻入肠内,虫体躯干游离于鱼的体腔中。所以,寄生虫体的黄鳝壁上可见穿孔,通常1~2个,孔的直径3~4毫米,最大可达7毫米。通过光镜观察,大量寄生时,鳝肠黏膜褶发生萎缩,排列疏松、杂乱,有充血和发炎现象。

应做好以下防治:

(1)把握驱虫时机。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饵料投喂充足,寄生虫也会很快发展。而在鳝苗投放初期,由于部分黄鳝尚不能正常吃食,拌入的药物仅有部分鳝鱼吃到,难以达到全面驱虫的目的。因此,首次驱虫最好安排在全面驯食完成时进行。

(2)掌握准确用量。任何驱虫药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毒性,用量少达不到驱虫的目的,用量过大又常常导致黄鳝出现中毒反应,因此对于内服驱虫药,应尽量掌握准确的用量。一般每千克鲜料拌入“鳝宝肠虫清”2~3克,连用3天。为了使拌药比较均匀,可以先将药粉与少量面粉进行充分拌和,然后再与饵料拌和,拌料应力求均匀,以保证驱虫效果。

(3)合理安排驱虫次数。驱虫完成后,最好能够随机抽查几条黄鳝进行解剖观察,看驱虫是否彻底。若发现肠道内仍然有寄生虫,可以过几天再安排投药一次。在一个养殖周期内(4~6个月)一般安排2~3次驱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