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宁夏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路基路面
7586000000017

第17章 挡土墙

7.1一般规定

在满足本指南第一章“总则”中1.3节“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做好以下工作:

7.1.1挡土墙施工前,应做好截、排水及防渗设施。

7.1.2在岩体破碎、土质松软或地下水丰富的地段修建挡土墙,宜避开雨季施工。

7.2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施工→墙身施工→其他附属工程。

7.3施工要点

7.3.1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应进行详细的测量定位,并标出开挖线。基坑开挖应分段跳槽开挖,边坡稳定性差或基坑开挖较深时,应设置临时支护。

2.基坑开挖时,应核对地质情况,对基底应进行承载力检测。当达到设计的基坑承载力要求时,方可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若不能达到设计基坑承载力的要求,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继续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基槽开挖应做好临时防、排水措施,确保基坑不受水的侵害。

7.3.2挡土墙基础

1.挡土墙在基础施工前,应做好场地临时排水。土质基坑应保持干燥,雨天施工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受水浸泡的基底土应全部予以清除,并以满足填筑要求的土体回填(或以砂、砾石夯填)至设计高程。

2.墙基础直接置于天然地基上时,应经检验并报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开始砌筑。有渗透水时,应及时排除;在岩体、土质松软、有水地段,应避开雨季,分段集中施工。

3.墙基础采用倾斜地基时,应按设计倾斜挖凿,不得用填补法筑成斜面。

4.当挡土墙基础设置在岩石的横坡上时,应清除岩石表面风化层,并按设计凿成台阶;当沿墙长度方向有纵坡时,应沿纵向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

7.3.3挡土墙墙身

1.浆砌片(块)石挡土墙砌筑时必须两面立杆或样板挂线,外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外线顺直。在砌筑过程中,应经常校正线杆,以保证砌体各部分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砌筑墙身时,如基底为基岩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表面加以清洗、湿润,坐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

3.砌体应分层坐浆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一层,不得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砌筑完后,应进行勾缝。

4.挡土墙应分段砌筑,工作段的位置宜在伸缩缝或沉降缝之处。各段水平缝应一致;分段挡土墙时,相邻段的高差不宜超过1.2m。

5.挡土墙的泄水孔应预先埋设,向排水方向倾斜,保证排水顺畅,不得反倾斜。在折线挡土墙易积水处应设泄水孔。

6.砌体石块应互相咬接,砌缝砂浆应饱满。砌缝宽度一般不大于3cm(浆砌块石),上下层错缝(竖缝)距离不得小于8cm,并应尽量使每层石料顶面自身形成一个较平整的水平面。

7.混凝土挡土墙的浇筑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当进行分层浇筑时,应注意预埋石笋,连接处混凝土面应凿毛,并在浇筑前清洗干净。

7.3.4墙背填料、填筑

1.墙背填料应选择透水性强、易排水、抗剪强度大且稳定的填料。碎石土、砂类土力学性能稳定、受水影响较小,因而应优先选择渗透性良好的碎石类土、砂类土做填料。填料中严禁含有有机物、草皮、树根、冰块等杂物及生活垃圾。

2.浸水挡土墙的墙背应全部采用水稳定性和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

3.挡土墙的墙体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进行墙后填料施工。挡土墙顶面应做成与路肩一致的横坡度,以便排除路面水。

4.墙后必须回填均匀、摊铺平整,填料顶面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横坡,其坡度一般为2%~3%。在墙后1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墙后填筑时,应分层填筑,松铺厚度应不超过20cm,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7.4质量控制

7.4.1砌体表面应平整,砌缝应完好、无开裂现象;勾缝应平顺、无脱落现象;泄水孔坡度应向外,无堵塞现象;沉降缝应整齐垂直,上下贯通。施工完后用麻絮沥青填塞。

7.4.2混凝土的表面应平整,表面的蜂窝麻面不得超过该面积的0.5%,深度不得超过8mm。

7.4.3位于弯道处的挡土墙应平顺、圆滑、美观。

7.4.4实测项目质量应满足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规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