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宁夏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路基路面
7586000000031

第31章 热拌沥青混合料结构层(2)

4.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应保证沥青结合料先于矿粉进入搅拌仓。

5.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由试验确定,普通沥青混合料每盘拌和时间不宜少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少于5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MA混合料每盘拌和时间宜为60s左右(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少于10s),以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

6.在施工过程中,每个工作日必须至少取样两次,进行混合料检验。

7.间歇式拌和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储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不能有沥青滴漏。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储存时间不得超过72h;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储存时间不宜超过24h;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

18.5.2混合料的运输

1.在运料车装载时,采用三次或多次卸料法,以减小混合料发生粗细集料的离析,即第1、2次卸料分别位于车厢两端,第3次卸料位于车厢中部。

2.在运输时,为防止混合料黏在车厢底板上,可采取涂刷一薄层油水(柴油颐水为1颐3)混合液的方法来避免。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3.每辆自卸车都应备有大小适宜的覆盖篷布,运输时覆盖在车顶上,并覆盖密实,切实起到保温、防雨、防污染的作用,杜绝因篷布覆盖“露头露尾”导致的局部严重温度离析现象。

4.要采用大吨位的自卸车,数量根据运距、拌和能力、摊铺能力及速度确定,满足拌和设备及摊铺机连续作业要求,避免产生停机待料的情况。

5.运送沥青混合料车辆的车厢底板面及侧板必须清洁,不得粘有有机物质,对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应作废弃处理。应及时清理车厢内的残余料,保持车厢整洁。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黏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应设水池先洗净轮胎后方可进入工程现场。

18.5.3混合料的摊铺

1.待摊铺机前的运料车不少于5辆时,方可开始摊铺混合料,避免停机待料,以保持摊铺连续。

2.当有大功率摊铺机时,可采用单机全断面摊铺,并通过试验段比较来确定采用单机还是双机方案。不论采用何种摊铺方案,都应配备一台可自动伸缩以调整宽度的摊铺机。

3.当采用3层沥青结构层时,摊铺下层时不论是否分层施工,均应采用挂线法施工,中、上层宜采用非接触平衡梁或浮动基准梁装置施工,但在桥头过渡段中层仍应采用挂线法施工。

4.当采用双机联合摊铺3层沥青混合料结构层时,下、中层两幅搭接位置宜避开车道轮迹带,前后两台摊铺机轨道重应叠30~60mm,中、上层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两台摊铺机前后的距离一般为10~20m,以确保混合料不发生离析,且纵向接缝为热接缝。表面层纵向接缝位置应位于标线处,其余各层应分别紧挨路面标线两侧。各层摊铺后应采用人工配合拍边,使边缘整齐、密实。

5.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使其温度不低于120℃。铺筑过程中,应使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

6.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应保持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中的离析。

7.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应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2.2条执行,且不得低于该规范中表5.6.6的要求。

8.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m/min。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及时予以消除。

9.在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加宽部分、斜交桥头等不能采用摊铺机的部位可用人工摊铺混合料。人工摊铺应严格控制操作时间、松铺厚度、平整度等。

10.严格按照设计衔接路面结构层和桥隧过渡板,并至少提前一天准备好工作面,处理好欠压实、松散、不平整等问题,并扫除松散材料和所有杂物。监理工程师应对此检查验收。

18.5.4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1.沥青结构层的压实厚度一般不得超过10cm,并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2.沥青结构层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铺筑双车道沥青路面的压路机数量不应少于5台,当施工气温低、风大、碾压层薄时,应增加压路机数量;当采用全幅单机摊铺工艺时,应增加大吨位轮胎压路机数量。

3.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2.2条的要求,并根据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

4.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分初压、复压和终压:

(1)初压。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长度。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

(2)复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结构层的复压宜优先采用两台25t 以上重型的轮胎压路机分两列并行碾压,各负责半幅施工,并跟随摊铺机阶梯形前进,压实遍数应达4~6遍。对以粗集料为主的沥青稳定碎石结构层,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

(3)终压。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如经复压已无明显轮迹则可免去终压。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少于两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对于SMA路面的压实应符合以下要求:

(1)除沥青用量较低,经试验证明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有良好效果外,不宜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将沥青结合料搓揉挤压上浮。

(2)SMA路面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即紧跟在摊铺机后面,采用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

如发现SMA混合料高温碾压有推挤现象,应复查其级配是否合适。

5.碾压过程注意事项:

(1)碾压过程中,不得在碾压区内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中途停留、变速或突然制动。

(2)碾压不到之处,可用手扶振动压路机振压密实,以消除碾压死角。

(3)在超高路段施工时,应先从低的一边开始,逐步向高的一边碾压。

(4)当碾压没有侧限的结构层时,可在离边缘20~30cm处开始碾压作业,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铺层塌边现象。之后碾压边缘时,可人工配合拍边,压路机每次只能向自由边缘方向推进10cm。

(5)碾压要遵循“紧跟、慢碾、高频、低幅、小水”的原则。沥青路面的碾压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控制好碾压过程中的各工艺环节。

(6)路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因改性沥青的特性,改性沥青路面,一般施工3d以后才能开放交通。

(7)当工作完成后,路面摊铺、碾压设备停放应用篷布或彩条布与沥青层隔开,避免设备漏油损坏沥青结构层及污染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