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7611200000027

第27章 常见妇科疾病首选药物方略(4)

【治疗】

1.一般综合止血疗法以促凝、抗纤溶、加强宫缩、减少出血为目的。常用药有:维生素K、安络血、止血敏及中药云南白药等。出血多时可用止血敏3g、止血芳酸300mg、维生素C3g,加在5%葡萄糖溶液内静滴。

2.性激素止血在体内雌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孕激素可使增殖或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内膜。停药后内膜全部脱落,形成月经撤退出血,然后在自身雌激素影响下使子宫内膜修复止血。这种方法又称为药物刮宫,该方法适用于无明显贫血及更年期功血患者。

黄体酮20mg/d,肌注3d。安宫黄体酮8~16mg/d。妇康片2.5~5mg/d,共5d。

(1)雌孕激素联合止血:可作为止血调整周期。口服避孕药I 号(复方缺诺酮)或Ⅱ号(复方地孕酮)。

(2)雌激素:适用于出血已有一段时间,由于雌激素水平低,内膜无法按时修复者,给予补充雌激素。常用:己烯雌酚,每次2mg,每6~8h1次。严密观察出血情况,若出血不见减少,可缩短给药时间,或增加每次用量,以最少量药物达到止血为原则,止血后减量。止血后2~3d开始每次减量不超过原用量1/3~1/2。每一剂量维持3~4d,当减至1mg/d时可维持自用药起20d左右,亦可减至0.5~1mg 后不再维持,但要注意周期不宜过短。为避免单独应用雌激素撤退时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应在停药前3~5d 配合注射黄体酮或口服其他孕激素,使能按期撤退出血。

(3)雄激素止血法:常用于更年期功血,即刻止血效果不大,多做周期性疗法而控制用量。常用:丙酸睾丸酮每日25~50mg,肌注,共3d。血止后改为25mg,每周肌注2次,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以免出现男性化。周期性疗法:甲基睾丸素月经第5d 起每日口服5mg,舌下含服,10d后加大剂量至10mg,口服10d,1个疗程共20d。

3.调整月经周期调整周期可提供和改善卵巢排卵功能。

(1)人工周期:青春期功血患者雌激素水平正常或高时可进行人工周期治疗,即自月经第5d,每日口服己烯雌酚0.5mg左右,连服20d,继之肌注黄体酮20mg/d,共3d,一般连用3个周期。

(2)雌激素、孕激素联合治疗:口服(短效)避孕药服法与避孕相同。

(3)孕激素治疗:在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时可给予孕激素周期治疗,即在经前期注射黄体酮,20mg/d,共3d 或口服安宫黄体酮、妇康片等孕激素。主要用于更年期功血,一般连用3个周期。

(4)恢复排卵功能:恢复排卵功能是根治青春期功血的根本措施。

①小剂量己烯雌酚周期治疗:青春期功血在雌激素水平低落时可用小剂量己烯雌酚(<0.5mg/d),连用20d 为1个周期。出血第5d若无出血停药10d 维持服用,共3~5个周期,以控制出血,刺激和等待下丘脑发育成熟。部分患者使用该法可出现排卵。

②氯米芬(氯底酚胺,克罗米酚):于月经第5d(或撤退出血第5d)开始每晚口服1片(50mg),共5d,每日测基础体温,有效者体温呈双相变化,无排卵功血氯米芬诱发排卵成功率可达80%左右,多数在服药第1~3个月即出现排卵。服药1个月仍无体温上升则为无效。撤退出血后服用第2个疗程或亦可再继续服用1个疗程,2~3个周期仍无效者应加大剂量,如100mg/d,连用5d。氯米芬最大剂量不应超过200mg。晚于月经第9d服用或闭经期服用效果差。氯米芬服药简便,无明显并发症,是无排卵功血恢复排卵的首选药物。

③绒毛促性腺激素(HCG):用于周期第16~18d,5000~10000U/次,模拟LH 高峰达到诱发排卵目的。或1000U/次,肌注,每周2次,共4~6次为1个疗程,亦有一定的诱发排卵及维持黄体功能的作用。

4.合并用药在单一用药诱发排卵效果不明显时即合并用药,可增加成功率。

(1)氯米芬与雌激素联合用药:用氯米芬前先用小剂量己烯雌酚2~3个周期,亦可在服完氯米芬后加用至基础体温上升时停药。注意切勿将两种药同时应用以减低疗效。

(2)氯米芬与HCG 联合用药:一般于停用氯米芬的后7~10d 加用HCG,每天肌内注射5000~10000U,连续注射5d。

5.手术治疗诊断性刮宫和子宫切除。

(二)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排卵性功血可分为排卵期出血、黄体功能不全、黄体萎缩不全和子宫内膜修复不全出血。

1.排卵期出血

【病因】

排卵期雌激素短暂下降至子宫内膜部分脱落出血,当排卵后黄体形成、雌激素、孕激素分泌足够时,内膜又被修复而止血。

【诊断】

排卵期出血一般为少量或稍少于月经量,持续半天或几天,有时伴有轻微腹痛,一个或数个周期中不定期发生,根据基础体温和出血特定的时间关系,一般可确诊。

【治疗】

一般不需要治疗出血便可自止,也可在排卵前几天加用小量雌激素,但效果不肯定。

2.黄体功能不全

【病因】

有排卵但黄体发育不良,过早衰退,分泌孕激素不足,有时不能维持子宫内膜,引起不规则脱落而出血。

【诊断】

临床表现为黄体期缩短,经前数日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基础体温测定黄体期<12d,或体温上升幅度<0.5℃,或黄体期体温波动大,经前内膜检查为腺体分泌不良,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生育年龄妇女常有早期流产或不孕史。

【治疗】

氯米芬、HCG、中药等诱发排卵药物均可改善黄体功能,可用小剂量己烯雌酚周期治疗,黄体期补充孕激素等有一定帮助。

3.黄体萎缩不全

【病因】

此类患者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雌激素、孕激素不能如期撤退,子宫内膜呈不规则脱落,使出血期延长。又称子宫内膜脱落不全。

【诊断】

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可达10余天。基础体温下降缓慢,月经周期第5~6d取内膜检查仍有腺体分泌现象,残留的分泌期内膜与新生增殖期子宫内膜混合并存。

【治疗】

经前1周加用孕激素,使内膜及时全部脱落。

4.子宫内膜修复延长

【病因】

由于月经来潮后下一周期新生的卵泡所分泌的雌激素不足,不能使子宫内膜修复止血。

【诊断】

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可达10余天,出血量少,基础体温及内膜均正常。

【治疗】

卵泡期(月经周期)补充少量己烯雌酚可能有帮助,目前尚无满意的办法及肯定的疗效。

(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医药治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原因复杂,治疗辨证各异,故所采用的方剂不同。综上(一)、(二)两大类的发病原因:共总结出7种方剂供选用。

1.中医方剂一(右归饮加减)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杜仲、菟丝子各15g,枸杞子、鹿角胶各12g,乌贼骨、血余炭各9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肾阳虚型的患者。

2.中医方剂二(六味地黄丸加减)

组成熟地黄15g,白茯苓、牡丹皮、山药、山茱萸各12g,龟甲、鳖甲、女贞子、覆盆子、旱莲草、仙鹤草各9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肾阴虚型的患者。

3.中医方剂三(归脾汤加减)

组成党参15g,白术、当归、白芍、茯神、枣仁各12g,乌梅炭、莲房炭、藕节各9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脾气不足型的患者。

4.中医方剂四(十全大补汤加减)

组成党参、白芍、白茯苓、黄芪各15g,当归、生地黄、川芎、阿胶各9g,肉桂、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的患者。

5.中医方剂五(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减)

组成当归、白芍、川芎、桃仁各9g,炒灵脂、蒲黄炭各12g,三七粉3g(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气血瘀滞型的患者。

6.中医方剂六(加味逍遥散加减)

组成当归、白芍、柴胡各15g,茯苓、白术、香附各9g,牡丹皮炭、炒栀子、茜草炭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肝气郁结型的患者。

7.中医方剂七(清经汤加味)

组成牡丹皮、地骨皮、生地黄、白芍各15g,青蒿、茯苓、黄柏、炒槐花、侧柏叶、大蓟、小蓟各12g,麦冬、玄参各9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血热或虚热型的患者。

九、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既非炎症,亦非肿瘤。乳腺小叶增生或乳腺管周围组织间质良性增大并伴有大小不等的肿块形成。本病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增生伴乳管囊肿性扩张,是妇女多发病之一,常见于25~40岁妇女,易与乳癌混淆,故正确认识该病十分重要。

按小叶增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各种病理形态,可分为单纯性小叶增生、囊性小叶增生和腺性小叶增生三类。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单纯性的小叶增生是不会发生病变的,大部分小叶增生为单纯性小叶增生,只有当小叶增生伴有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时才视为癌前期病变。

【病因】

乳腺增生症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卵巢内分泌失调,如月经失调。

2.不良的孕哺史,初产产龄>30岁或从未生育过,产后不哺乳、反复流产等。

3.精神因素,长期精神过于紧张,工作压力大,心情不愉快等。

4.与生活习惯、饮食质量有关,如长期摄入高脂肪饮食。

5.性生活不和谐,性功能低下等。

【临床表现】

1.乳房疼痛。有乳痛者占患者60%以上,疼痛程度不一,可有胀痛或刺痛。轻者并不为患者所介意,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胀痛具有周期性,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的前期。少数患者乳房疼痛无周期性的变化而持续存在。

2.乳房肿块。肿块是常见的特征,可以使患者因疼痛而注意到肿块的存在,也可以没有疼痛而被偶然发现。肿块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或无压痛。肿块为多发性,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乳房。

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房。肿块的形态、大小、质地可有较大的差异。颗粒状、圆形或扁平状不定,但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是其共同点。肿块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没有粘连,可被推动。肿块在经期后可能缩小,腋窝淋巴结不肿大。也有少数患者肿块不显而反表现为乳腺组织的局部增厚,可感到有小颗粒状但却不能摸到结节。

3.除上述表现外,本病尚有病程较长、发展较慢(可持续数月或1~2年后自行缓解)的特点。有些患者有乳头溢液的表现。乳房内大小不同的结节肿块实际上是一些大小不等的囊性扩张的乳管。乳头溢液即来自这些囊肿,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为无色浆液。

【诊断】

一般经过病史及乳房触诊不难诊断,也可通过乳腺B 超或钼靶X 线摄片检查做出明确诊断。

【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中药调理,调整卵巢功能并定期随访,一般3~6个月到医院复查1次。对于局限性囊性小叶增生应在月经期后7~10d内进行复查,如囊肿变小或消失可予以观察和中药治疗(活血化瘀)。如肿块无明显消退,尤其对年龄较大者和病史长且与月经关系不明显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并送病检,以排除乳腺癌。

1.首选用药以疏中理气、软坚化结的中药制剂为主。

(1)乳块消:5~6片/次,3/d,30~40d为1个疗程。

(2)乳癖消:5~6片/次,3/d,30~40d为1个疗程。

(3)百消丹:10g/次,3/d,40d为1个疗程。

(4)乳核内消液:10ml/次,2/d,30~40d为1个疗程。

2.中医药治疗

(1)中医方剂一(逍遥散加减)

组成丹参30g,白芍、橘核、荔枝核各12g,月季花、柴胡、当归、郁金、桃仁、红花各9g,大葱6g。水煎服,每日1剂。

(2)中医方剂二(鳖甲散加减)

组成炙鳖甲30g,丹参、玄参各15g,夏枯草、柴胡、赤芍、昆布、海藻各12g,青皮、茯苓各9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