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7611200000030

第30章 常见儿科疾病首选药物方略(3)

(2)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中度以上哮喘发作者。

①雾化吸入:布地奈得雾化悬浊液:起始用量0.5~1mg/d,分1~2次使用,维持用量0.25~0.5mg/d,分1~2次使用。本品可与生理盐水、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或溴化异丙托品溶液混合后使用。

②静脉:应用β2激动剂及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哮喘仍不能缓解时,应尽量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低剂量,最好3~5d内完全停药。

a.甲基泼尼松龙:每次1~2mg/kg,每隔6h静脉注射。b.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每隔6h静脉注射。c.地塞米松:每次0.25~0.75mg/kg,每隔12h静脉注射。d.泼尼松:每次1~2mg/kg(每日最大量40mg),分2~3次口服,3~4d后停用。

注意:泼尼松主要用于静脉停用激素后的维持治疗。

(3)氨茶碱:重度哮喘时联合用药,最好能检测血药浓度,开始用负荷量4~6mg/kg。静脉侧管给药20~30min 滴入,以后以0.75~1.25mg/(kg/h)持续滴入[2~6个月婴儿0.5mg/(kg/h),6~11个月婴儿0.9mg/(kg/h)]。

注意:上述用药剂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久。如果发现效果不理想,要及时做出调整。还应严密监视用药过程中患儿的用药反应情况。

2.次选药物

(1)抗胆碱药:阻断迷走N 传出支,降低迷走N 张力而舒张支气管。

①溴化异丙托品(爱喘乐)雾化液:≤2岁每次125μg(0.5ml),>2岁250μg(1ml),可与β2激动剂或舒喘灵联合吸入。

②硫酸镁:干扰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钙内流,起到松弛呼吸道平滑肌作用。

用法:0.025g/kg(25%硫酸镁0.1ml/kg)+10%葡萄糖液20ml,20min内静脉滴入,每日1~2次,密切注意呼吸、血压变化。

如过量可用10%葡萄糖酸钙拮抗。

(2)组织胺拮抗剂

①酮替芬:0.5~1mg/次,每日1~2次。

②色甘酸二钠:干粉吸入。

3.中医药治疗

(1)中医方剂一(苏子降气汤加减)

组成苏子、白茯苓、法半夏各9g,橘红、桑白皮、前胡各12g,杏仁、白芥子、莱菔子各6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痰湿阻肺型的患者。

(2)中医方剂二(定喘汤加减)

组成白果、炙麻黄各6g,款冬花、法半夏、桑白皮、苏子各12g,黄芩、杏仁各9g,鱼腥草、川贝母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肺热痰盛型患者。

七、惊厥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是由于大脑皮质神经元兴奋性增高,突然阵发性大量放电而导致全身或局部骨骼肌强制性或阵挛性抽搐,常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病因】

以癫?e40f和热惊厥为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一些先天性代谢病亦可引起惊厥。临床上常把惊厥看成是一种症状或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对惊厥的病因诊断及处理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小儿的预后。

【临床表现】

1.惊厥发作分阵挛性、强制性两种。有的患儿阵挛和强制兼有,成为强直-阵挛发作。新生儿惊厥大多表现为微小发作,如双眼凝视、斜视、眨眼、呼吸暂停、吸允和咀嚼动作或一过性面潮红、青紫,反复出现。

2.惊厥持续状态惊厥持续发作30min 以上,称为持续状态,应紧急处理,防止惊厥后脑损伤的形成。

【治疗】

惊厥的治疗原则是及时有效地控制惊厥,防止窒息和惊厥性脑损伤。

1.首选药物

(1)地西泮(安定):剂量为0.3~0.5mg/kg,婴儿每次不超过2mg;幼儿每次不超过5mg;年长儿每次不超过10mg;灌肠,或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本药半衰期为15min,必要时20min 后再重复1次。

(2)苯巴比妥(鲁米那):5~8mg/kg 肌内注射,本药起效慢,常作为稳定地西泮疗效同时或随后使用,以免惊厥复发。

(3)5%水合氯醛:50mg/kg灌肠或鼻饲。

(4)氯硝西泮(氯硝基安定):0.02~0.06mg/kg 静脉或肌内注射。未控制发作者20min后可重复原剂量1次。

(5)苯妥英钠:15~20mg/kg 溶于0.9%生理盐水静脉输入,速度1mg/kg,12h后给维持量5mg/(kg/d),24h 内给维持量1次。给药期间必须心电监护,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6)硫喷妥钠:10~20mg/kg 配成2.5%浓度,先按5mg/(kg/min)缓慢静脉注射,止惊后立即停止推注,以免引起呼吸抑制。注射时要备有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设备。

(7)戊巴比妥:负荷量3~5mg/kg静脉注射,以后每1~3h 可再给1~3mg/kg,直到惊止,备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设备。

2.中医药治疗

(1)中医方剂一(黄连解毒汤加味)

组成黄芩、黄柏、黄连各9g,钩藤15g,石决明、石膏各30g,栀子12g,全蝎3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湿热疫毒型的患者。

(2)中医方剂二(白虎汤合紫雪丹加味)

组成生石膏60g,知母15g,粳米、大青叶、金银花各12g,甘草6g,紫雪丹0.5g(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高热不退型的患者。

(3)中医方剂三(涤痰汤加味)

组成橘皮、清半夏各9g,胆南星、石菖蒲各6g,枳实、竹茹、天麻、防风、白茯苓各12g,钩藤15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痰饮阻塞经络型患者。

(4)中医方剂四(通窍活血汤)

组成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各9g,麝香0.5g,老葱白1段,生蒲黄、五灵脂各6g,三七1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淤血型的患者。

八、小儿胃炎

小儿胃炎是指由于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有害因子侵害胃黏膜发生的炎症性病变,约占小儿胃病80%,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一)急性胃炎

【病因】

多为反应性胃黏膜炎症。常见于重症感染、创伤,特别是缺氧、缺血。服用某些药物,如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或使用激素及胆汁反流、误服腐蚀剂等。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以腹痛多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重者可有水电解质紊乱。

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

【治疗】

1.首选药物

(1)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1岁以下每次1/3袋;1~2岁每次1/2袋;每日3次。2岁以上每次1袋,每日2~3次。每次均加水50~100ml溶解后于饭前1h口服。重者剂量加倍。

(2)硫糖铝:10~25mg/(kg/d),分4次服用。

(3)复方谷氨酰胺-S:0.1~0.2g/d,可根据年龄与症状适当增减。

上述三药都有保护胃黏膜及止血作用。

2.次选药物

(1)复方五倍子液:每次1ml/kg,可连服3d。

(2)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每次3~5mg/kg,每日2~3次,饭后服或睡前服。

(3)雷尼替丁:3~5mg/(kg/d),分2~3次口服。用于腹痛明显及有上消化道出血者,治疗2周。

(4)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30~50mg/(kg/d),分3次口服。

(5)庆大霉素:10~15mg/(kg/d),分3~4次口服,用于细菌感染者。

3.中医药治疗

(1)中医方剂一(保合丸加味)

组成半夏、白茯苓、陈皮、连翘各9g,焦山楂、焦陈曲、莱菔子各15g,鸡内金、焦麦芽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伤食型患者。

(2)中医方剂二(加味温胆汤)

组成黄连、枳实各6g,半夏、陈皮、炙甘草、竹茹各9g,茯苓、石斛各12g,生姜2片。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胃热型患者。

(3)中医方剂三(丁芋理中汤)

组成党参、白术、炙甘草各9g,干姜、丁香、吴茱萸各6g,若呕吐清水,四肢不温加附子、肉桂各6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胃寒型的患者。

(二)慢性胃炎

【病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鼻窦及口腔感染灶引起细菌和病毒的吞入;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如浓茶、咖啡、胆汁反流、精神紧张等。

【临床表现】

持续或间断慢性腹痛,以上腹痛或脐周多见,与进餐相关,进餐后或饭后痛多见,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反酸等。

【诊断】

胃镜检查是确定本病的最好方法。典型表现可见到黏膜斑和充血。同时,常规检测有无HP 感染。

【治疗】

1.首选药物

(1)中和胃酸用药

①氢氧化铝凝胶:口服,每次2~8ml,每日2~3次。

②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适用于6岁以上儿童,根据年龄确定用量。

③铝碳酸镁(胃达喜):适用于6岁以上儿童,根据年龄确定用量。

④复方碳酸钙:饭后1h服用。

(2)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用于腹痛明显及上消化道出血者,治疗2周。

①雷尼替丁:3~5mg/(kg/d)每12h1次或睡前1次口服,疗程2周。

②西咪替丁(甲氰咪胍):10~15mg/(kg/d),每12h1次或睡前1次口服,疗程2周。

③法莫替丁:0.9mg/(kg/d)睡前1次口服,疗程2周。

(3)解痉

颠茄:0.2~0.6mg/kg,每日3次。

(4)胃动力药:胃运动功能异常,有呕吐或胆汁反流者。

①吗叮啉:0.3mg/kg,每日3~4次。

②西沙比利:0.2mg/kg,每日3~4次。

(5)胃黏膜保护剂

①硫糖铝:10~25mg/(kg/d),分4次口服,疗程2周。

②麦滋林-S:10~25mg/(kg/d),分4次口服,疗程2周。

③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10~25mg/(kg/d),分4次口服,疗程2周。

2.其他用药

注意:可酌情选一种或几种药物联合治疗。

(1)枸橼酸铋钾:口服,6~8mg/(kg/d)。

(2)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口服,30~50mg/(kg·d),分3~4次。

(3)克拉霉素:口服,15~20mg/(kg/d),分2次。适用于10岁以上儿童。

(4)甲硝唑:口服,25~30mg/(kg/d),分3次。

(5)替硝唑:口服,10mg/(kg/d),每日1次。

(6)呋喃唑酮:口服,5~10mg/(kg/d),分3~4次。

3.中医药治疗

(1)胃康胶囊:1~2粒/次,每日3次。

(2)中医方剂一(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各9g,砂仁、木香各6g,焦山楂、焦麦芽、鸡内金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虚寒型的患者。

(3)中医方剂二(二陈汤加减)

组成茯苓、陈皮、竹茹、法半夏各9g,枳实、黄连各6g,滑石、莱菔子各12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湿热型的患者。

九、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原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临床上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以腹泻、呕吐为主要表现。重者可引起腹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诊断】

1.轻度腹泻多数由于饮食不当或肠道外感染引起,少数可因致病性大肠杆菌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1)临床症状轻,腹泻次数每日在10次之内,大便为黄色或黄绿色,偶有呕吐。

(2)患儿精神较好,无明显腹水和电解质紊乱。

(3)大便镜检仅见少量白细胞及脂肪球。

2.中度腹泻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病毒引起,或由轻者转为重者。

(1)腹泻每日20次左右,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含水较多,呕吐频繁。

(2)伴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靡,烦躁,意识朦胧或昏迷。

(3)腹水及电解质紊乱。

①脱水:按血清中钠离子浓度分为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临床上以等渗性脱水多见,低渗性脱水见于营养不良伴腹泻患儿,高渗性脱水鉴于高热伴急剧大量腹泻患儿,按脱水程度非为轻、中、重度(详见下表)。

项目轻度中度重度

失水量

占体重比例精神状态<5%

<50ml/kg

稍差5%~10%50~100ml/kg 萎靡>10%100~120ml/kg 淡漠或昏迷皮肤弹性稍差干燥、弹性较差发灰、发干,弹性极差黏膜唇略干唇干燥,泪少唇极干,无泪前囟眼窝稍凹明显凹陷深度凹陷尿量稍少明显少极少或无尿末梢循环正常四肢稍冷四肢厥冷,脉弱,休克

②低钾血症:精神萎靡,肌张力低下,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膝反射迟钝或消失,心电图T 波低平倒置,出现U 波,Q-T 间期延长,ST 段下移,多见于营养不良儿的慢性腹泻或急性腹泻脱水纠正后。

③代谢性酸中毒:轻度仅呼吸增快,恶心、呕吐,口唇呈樱桃红色,重度萎靡、嗜睡、昏迷,当pH<7.20时,心率减慢,可发生低血压、心力衰竭。

3.各型腹泻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

①多发生于秋冬季节,6个月~2岁小儿多见。

②起病急,常伴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③便呈蛋花样或白色水样,无腥臭味,有黏液,镜检白细胞很少。

④病程5~7d,抗生素治疗无效。

⑤口渴重,多见等渗或高渗性脱水。

(2)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①多发生于5~8月份。

②起病较缓,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有发热、呕吐、腹水及电解质紊乱。

③大便呈蛋花样,有腥臭味,伴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