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草原猛士的旅程
7611400000020

第20章 草原上的两栖爬行动物和昆虫(3)

慢行者——龟

中文名:龟

英文名:tortoise

别称:乌龟

分布区域:世界大部分地区

龟,俗称乌龟,指龟鳖目中的一类陆栖爬行动物,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它们共分7个属。有1个属只分布在马达加斯加。有4个属只在非洲才能找得到。也就是说,龟同时分布在旧大陆和新大陆,但占多数的大约40种较老的龟种都分布在非洲和马达加斯加。

龟的特征是有坚硬而隆起的厚厚的背壳。壳分为上、下两半,上半部即背甲,下半部即胸甲,背甲与胸甲两侧相连。龟四肢粗壮,头、尾和四肢都有鳞。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大部分品种的龟行动缓慢,无攻击性,体长从不到10公分~2公尺以上都有。

大多数龟均为肉食性,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亦食植物的茎叶。龟是通常可以在陆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长时间在海中生活的海龟。陆龟属的龟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

在英国,龟是指所有在陆地上栖息的龟类爬行动物。民间故事中,龟行动迟缓但意志坚定,而且是长寿的象征。龟最显著的特点。

欧洲龟的龟壳一般长18~25厘米,呈褐色,上面有黑色的斑点。栖息在许多岛屿上的多种大型巨龟现在不是已经绝种就是数量稀少。原因和岛屿上居住的人口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关,加上除了人类对它们滥加捕杀以外,有些地方还引进猪、羊等家畜。它们不但和龟争夺食物,而且会伤害幼龟。据调查,原先分布在印度洋30多个岛屿上的巨龟,除了南阿尔达布拉群岛上的一种以外,其它都已经绝种。加拉哥斯岛上的10~15种龟。也已经陷入濒危的境地。这些巨龟背壳的长度可达1.3米,重量可达140千克。在厄瓜多尔的圣克鲁斯岛上,曾经发现过重180千克的巨龟。

龟中之宝——四爪陆龟

中文名:四爪陆龟

英文名:horsfield’s tortoise

别称:旱龟、草原陆龟

分布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哈萨克斯坦南部荒漠地区和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地

龟在全世界有211种,中国只有21种,其中3种为陆龟。陆龟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空气比较湿润,陆龟所需要的水分能够完全供给。但在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区中的霍城县,有一种陆龟背壳高且圆,为圆拱形,体长稍大于体宽。其背甲和腹甲直接相连,中间没有韧带组织,上面的盾片有同心环纹,中央是棕黑色,边缘为黄色;背甲长12~16厘米,宽10~14厘米。成体背甲为黄橄榄色,幼体略呈草绿色。

龟壳的花纹十分美丽,是它们的保护色,很利于在荒漠草原的环境中隐藏。其头部很小,具有对称排列的大鳞片;四肢粗壮呈圆柱形,其上覆瓦状排列着角质鳞片。每肢都有四爪,爪尖而锐利,四爪陆龟由此得名。

四爪间无蹼,遇到危险或休息时,头和四肢能藏入甲腔内。雌雄性别容易区别:雌龟尾短,尾柄粗;雄龟尾细长。同龄龟雌体比雄体大,雄性成年龟体重在0.4~0.6千克之间,雌性则为1~1.5千克。其前臀与胫部有坚硬大鳞,股后有一丛锥形大鳞。

四爪陆龟活动在海拔0.7~1千米的黄土丘陵草原半荒漠地区,经常栖息在蒿草丰富、土质湿润、螺壳较多的阴坡凹地,晴天在山坡取食,阴天或夜晚则躲在洞中,体温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四爪陆龟以草食为主,有时也吃些昆虫及蜥蜴;喜欢饮水,饮水时还发出有趣的“咯咯”声。

一年中,四爪陆龟始出现于3月未、4月初,入眠时间在8月末,休眠期长达7个月之久。出蛰后随即进入繁殖期,雄龟要比雌龟苏醒得早。在求偶活动中具有争雌现象,一只雌龟后面常有好几个雄龟尾随,并互相格斗,格斗中获胜的雄龟才能与雌龟交配。在4~5月份交配,产卵2~4枚。雌龟产卵前要先掘成一个10厘米深、13~14厘米宽的土坑,产卵后将土坑填平。卵呈白色椭圆形,平均重18~19克,比鸡蛋要小,孵化期为60天左右。卵的孵化依靠太阳光完成,幼龟出壳后依然在土里,第二年春季才爬出来活动。幼龟生长较快,成年龟生长较慢,雌龟12年、雄龟10年才能成熟。四爪陆龟的最大寿命现在还不清楚。

四爪陆龟为中国唯一的北方种类,仅分布在新疆霍城县境内。在国外,四爪陆龟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南部荒漠地区和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地。四爪陆龟目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已濒临灭绝。

吃草的乌龟——安哥洛卡象龟

中文名:安哥洛卡象龟

英文名:Angonoka tortoise

别称:马达加斯加陆龟

分布区域:马达加斯加岛

安哥洛卡象龟是食草性动物,生性孤僻,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北部,生活在干燥的热带草原或海岸附近草原的矮林环境,对环境变迁十分敏感,对食物的种类也十分挑剔,平时躲藏在草丛或灌木丛中。

安哥洛卡象龟最大体长可以达到44.6厘米左右。它的背甲呈显著的圆顶状,椎盾为黄褐色,肋盾为深绿色。有暗褐色三角形斑纹分布于每一缘盾前缘,有一枚喉盾特别突出。

目前,安哥洛卡象龟的野生数量不超过400只。大火是造成安哥洛卡象龟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作为牛饲料的牧草的产量,马达加斯加农民靠放火来促进牧草生长,或者放火清理出土地用来种稻谷和树薯。大火造成了以棕榈科植物为主的热带稀树草原几乎没有什么阴凉地,对于安哥洛卡象龟来说太热了。另外,南非野猪掠食幼龟和龟卵也是一个原因。野猪是从非洲引进到马达加斯加的,在马达加斯加几乎没有天敌,加上马达加斯加人禁食猪肉,因此这里的野猪大量繁殖。

安哥洛卡象龟是马达加斯加独有的动物,马达加斯加人为他们的龟而骄傲。马达加斯加人认为吃安哥洛卡象龟会走霉运,所以从来不吃安哥洛卡象龟。现在马达加斯加人开始注意保护安哥洛卡象龟,安哥洛卡象龟正在帮助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的马达加斯加解决他们的环境问题。

植物克星——蝗虫

中文名:蝗虫

英文名:locust

别称:蚂蚱、蚱蜢

分布区域:世界各地

自古以来,蝗虫就是恶名昭著的,人们对它的憎恶程度不亚于任何其他害虫。有人说:假设一个封闭空间内发生蝗灾后,再富饶的土地也会很快变得荒芜。由此可见,蝗虫在人们心目中实在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形象。

蝗虫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蚂蚱”、“蚱蜢”,闽南语称为“草螟仔”,是蝗科,直翅目昆虫。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蝗虫有着许多可以感受触觉的器官,如头部触角、触须、腹部的尾须以及腿上的感受器等。蝗虫的口器内有味觉器官,触角上有嗅觉器官。蝗虫的听觉器官是位于第一腹节的两侧、或前足胫节的基部的鼓膜。蝗虫的复眼主管视觉,单眼主管感光。蝗虫有着适于跳跃的粗壮的后足腿节。雄性蝗虫的发音是靠左右翅相摩擦或用后足腿节的音锉摩擦前翅的隆起脉。有的种类的蝗虫飞行时也能发音。

蝗虫一般披有绿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的外衣。蝗虫的头很大,触角比较短;有着坚硬的前胸背板,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身体两侧,中、后胸不可以活动。蝗虫是跳跃专家,这是由于它的后腿的肌肉强劲而有力,外骨骼坚硬,另外,蝗虫的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可以作为有效的防卫武器。蝗虫和螽斯最大的区别是它的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

蝗虫主要的视觉器官是位于头部的触角以及一对复眼。此外,蝗虫还有3个仅能感光的单眼。蝗虫的取食器官是位于头部下方的一个口器。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上颚、舌、下颚、下唇组成的。蝗虫有着坚硬的的上颚,非常适于咀嚼,这种口器又叫做咀嚼式口器。

蝗虫的听觉器官主要是位于腹部第一节两侧的一对半月形的薄膜。在蝗虫身体的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蝗虫的气门。蝗虫共有10对气门,分别排列于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两侧,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在蝗虫体内有着大大小小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与蝗虫的各个细胞发生联系,从而进行呼吸作用。

蝗虫的一生比较复杂,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每年夏、秋季节蝗虫就进入繁殖期,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十厘米深的土中,产下约五十粒的卵。如果气温保持在24℃左右,21天后卵开始孵化。孵化的若虫身体较小,没有翅膀,从土中匍匐而出,跳跃行走,所以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很像,待它们长到受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时,开始蜕皮,脱掉原来的外骨髂。它们一生要经历五次蜕皮的过程。到第三次蜕皮后,开始长出翅芽;第五次蜕皮完成后,它们便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静地等待一段时间,就变成真正能飞的蝗虫了。

蝗虫特别善于跳跃,是个跳跃专家,跳跃时主要依靠强大发达的后足。除了跳跃之外,蝗虫还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借助它们的后翅可连续飞行两天左右。当一群蝗虫飞过时,振翅的声音就像海洋中的暴风呼啸一样令人震惊。静止时前翅覆盖在后翅上,起到保护作用。另外,蝗虫的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

蝗虫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害虫,在野外草丛中,人们常常能看到它们大口啃食叶片的画面。尤其在严重干旱时,它们会大量爆发,造成灾害。2004年,成群的蝗虫吞噬了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城内的植被,连一座足球场的草坪也未能幸免。据了解,1988年这个国家的28个省都遭到了蝗虫的侵害,导致三亿美元的损失。自1988年发生大面积“蝗灾”以来,成群结队的蝗虫几乎每年都会对这个贫瘠国家的农业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这种由飞蝗引起的灾难虽然逐渐得到了遏制,但在很多弱小贫穷的国家,蝗虫仍然横行无忌,不断造成当地重大的损失,就连一些科学家也都苦无对策。

牧草的天敌——小翅雏蝗

中文名:小翅雏蝗

分布区域:境内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吉林、山西、河北等地区

在我国,小翅雏蝗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山西、吉林、河北等地区,主要危害禾本科、莎草科牧草、麦类、谷子等作物,是高山草原发生的优势种类。

雄性的小翅雏蝗体长约9.8~15.1毫米,雌性的小翅雏蝗体长约14.7~21.7毫米。雄性的翅长约为5.7~13.1毫米,雌性的约为3.4~6.6毫米。成年的小翅雏蝗的体色呈黄褐色或绿褐色。小翅雏蝗的头部较短,比前胸背板短。小翅雏蝗的头侧窝明显呈狭长四方形,隆起宽平的颜面向后倾斜。雄性小翅雏蝗的前翅较短,顶端宽阔,没有到达足股节的顶端;后翅很短,呈鳞片状。小翅雏蝗的前足跗第一节短于第三节,其后足股节呈黑色,胫节呈黄褐色,爪间有着较长的中垫,顶端超过爪的中部。小翅雏蝗的尾须很长且呈圆锥形,一般到达腹部第三节,且在背部明显地分开。小翅雏蝗的背面有较宽的间隔,它的后翅会逐渐退化为片状物。

小翅雏蝗一年生产一代,卵在土中越冬,6月中下旬开始孵化,羽化期在8月中上旬。小翅雏蝗喜欢潮湿的环境,主要栖息在牧草较茂密的草场上、河岸的禾草滩、农田地带路边水草丛中。

它们对草原的破坏相当地大,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人类将研制出更好、更快的方法来消灭小翅雏蝗。

草原之蝗——草蛉

中文名:草蛉

英文名:chrysopa perla

别称:草蜻蜓、草蜻蛉

分布区域:世界各地

草蛉的外形很像蜻蜓,所以也叫草蜻蜓或草蜻蛉。草蛉的体型为中等大小,身体细长,柔弱,全身主要为绿色、黄色或灰白色,多数种类为翠绿色,具有金属或铜色复眼。它的触角细长,呈长丝状,薄翅如纱、透明,十分宽大,前后翅的形状和脉相非常相似,翅脉绿色或黄色。

草蛉常飞翔于草木之间,以捕蚜虫等为食。在它们的前胸有一对臭腺。它们白天不进行求婚和交配,这些活动都是在夜晚进行。

草蛉一生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种不同的形态。在卵期和蛹期的草蛉不能取食,捕食主要是在幼虫和成虫时期,其中尤以幼虫期捕食量大。

草蛉在产卵时,先选好一个合适的叶片,然后将腹部末端的产卵器放在叶片的表面,从一个芝麻粒大小的腺体内排出黏的胶状物质,一边排一边将腹端部抬起,拉出一根丝,当这根以蛋白质为主的黏丝遇空气变硬之后,再在丝端产下一粒卵,使之与丝相黏并将卵高高举起,或倒挂在树叶上。接着,它会稍微挪动一下腹部,再产下一粒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