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7653900000024

第24章 俞敏洪的经营法门:凭借感觉,抓住细节(1)

俞敏洪很早就被冠以“留学教父”和“创业英雄”的称号,也是公认的中国英文教育行业中独辟蹊径的领袖人物之一。而在《时代》周刊的描述中,这个一手打造了新东方品牌的中国人更被称为“偶像级的,就像小熊维尼或米奇之于迪士尼”。俞敏洪的成功来自哪里呢?

坚守“现金为王”的原则

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和生存的道路上都是需要一条完整、有效的资金链的,这样才能让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抵挡住可能发生的极端的问题。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发展目标是企业的首要责任,同时企业还需要坚守“现金为王”的原则。因为完整且安全的资金链对企业非常重要。俞敏洪在谈到自己企业经营获得的经验时说:“一个企业应该让投资者清晰地指导企业的发展目标、管理方式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向股东们充分地沟通,尽可能不要说大话;同时还要把企业内部的现金流管好。在企业遇到危机时才能够轻松渡过难关,并可以很快东山再起。”

近几年,在民办教育领域,有很多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尤其是英语这种短期的培训业务,更是面临着许多的矛盾:首先是在我国,由于人们对英语培训的需求非常大,从而使我国的英语培训市场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据相关的情报推测,到2010年,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已经达到300亿元。正是英语培训市场前景辽阔,才使得英语培训产业被誉为“中国最大的无烟工业之一”。

而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培训市场进入门槛很低,谁都可以进入,所以英语培训业也是一个淘汰率比较高的行业,这样一来,英语培训市场就如大浪淘沙,必然淘汰掉一大批不合格的机构。就以北京市场为例,仅一年的时间就会淘汰200~300家英语培训机构。同时又因为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维持知名度,大多数英语培训机构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甚至有的还栖身于高档写字楼,其租金都相当高。另外,还有人力成本,这也是一笔比较大的开销,要知道一个普通咨询接待员,每月的工资加提成都能够高达四五千元。也正是培训机构的众多,所以为了争夺有限的生源,大多的英语培训机构学费会由往年每人1万至2万元的培训费,转为现在的打折学费,有的机构甚至将学费降至更低。而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英语培训机构利润不断减少、资金链越发脆弱的原因。因此,新东方于2006年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人们议论纷纷,大家都猜测新东方是不是遇到了资金瓶颈问题。

对于这种猜测,俞敏洪给予了否定的说法:“新东方上市,坦率地说是个例外,因为新东方从来没有缺过钱,新东方的账上加起来,原则上一般都不会少于两亿人民币,所以从来没有缺过钱。”

俞敏洪对于新东方的资金使用上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新东方发家的时候,当时的新东方主要依靠自身资金滚动扩张;而第二个阶段是借助外力时期。难道新东方真的没有过资金紧缺的时候吗?当然是有的。没有一个企业是没有过资金紧缺的状况的。

那是在2003年,当时正是新东方创建10周年,俞敏洪决定花费3亿元的资金购买一座集教学与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办公楼。当时的他经过反复考量和权衡,决定将地点选择在中关村金融中心。

当时俞敏洪想的是,新东方经过股权改制后,规模进一步扩大,每年都要付出1亿元左右的租房费用,仅北京地区就占去了一大半。与其每年把这么一大笔资金交付与外人,还不如买下一栋属于自己的办公楼,这样不仅该房产的产权属于新东方集团所有,而且还能以此作为优质资产抵押给银行,获得一批巨额贷款用于新业务的投资。于是,俞敏洪在2003年就开始运作基础教育项目,只是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购买中关村金融中心的办公楼,实际上是新东方进军基础教育领域的最大资金筹码。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预期进行得那么顺利,在2004年1月新东方刚签过约、支付了首期款约1.1亿元后,没过多久,俞敏洪就发现原本买楼时最看重的人文景观“鸡鸭佟”的位置,被8个庞大的制冷塔所占据,而这8个制冷塔运行时常会发出巨大的噪音,这些噪音势必会严重干扰到新东方的正常办公与教学。于是俞敏洪决定与开发商协商,然而多次协商未果,新东方决定将开发商告上法庭。

按照当时司法程序和诉讼周期,整场官司打下来大约要一年的时间,而这不仅让新东方迁入新总部的日期变成一个未知数,同时也让新东方面临被1亿资金套牢的风险。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担心新东方是否会因此而产生资金链断裂的局面。

俞敏洪就这件事情作出了声明,购买办公楼的确对新东方的现金流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但这些还没有超过新东方现金流的警戒线。因为新东方很早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投资原则,那就是:“新东方付出去的钱不能超过储存现金的30%。”而这一做法是经过新东方董事会和俞敏洪咨询了很多的财务顾问公司和专家后而确定下来的,并且这一原则也是大多数国际公司所实施的财务安全原则。虽然新东方的商业模式非常好,总是先进钱再花钱,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应收账款,但是新东方还是把预收款当作公司的现金流,而且恪守这个原则。

虽然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出乎俞敏洪意料,不过因为之前早有准备,所以即使购买计划失败了,购房款项收不回来,这也不会对新东方的正常运行造成太大的影响。

直到2004年10月,购房纠纷才出现了转机。也就在新东方将开发商诉至北京市高院不久,双方达成了和解并签订了谅解合同。开发商答应了新东方将制冷塔移走,而新东方也在当年的10月8日撤诉。这样才使得新东方的扩张计划进入了正常的状态。

在2005年11月,新东方正式入驻金融中心B座,集团的总部和旗下的北京新东方学校、新东方职业教育中心、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公司、北京新东方大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新东方在线等在京机构悉数搬入新东方大厦,从此结束了新东方多年分散租楼办公的状况。

其实在新东方处理与开发商纠纷的同时,俞敏洪已经开始着手寻找另一个融资渠道了,也就是,不管这场官司的结果如何,新东方进入基础教育领域的决心是根深蒂固的。于是在2004年年底,新东方就引入了老虎环球基金,并募集到了近3000万美元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使新东方搬入新总部之后,依靠这些资金很快还掉了贷款,同时也加快了他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步伐。俞敏洪从这一事件中悟出一个融资道理:“如果今天仍然是赚三五年的钱再去做一个项目的话,就会被许多竞争对手甩在身后而难以追赶。如果有一个资金杠杆的话,就会使你的企业成倍地有活力。”他说:“资金链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要努力避免资金链断裂,减少损耗浪费,并且有效使资本为企业经营服务。”

真正的商人是极其具备诚信的人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一个人做人做事要想取得成功,都要依靠“诚信”二字。只有你先对别人有诚信,那么别人才会对你有诚信。在现实生活中,诚信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哪怕有时候你被别人骗了,也不能因此而失去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自己成功和幸福的重要根基。

诚信乃立人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也就是说人如果不讲诚信,那他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也就做不成任何事情。事实上,“诚信”不仅是立人之本,而且更是经商之本。一个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声誉就是其最响亮的招牌,只有时刻做到诚实不欺、恪守引用,才能获得更多人的信赖,才能使企业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因此,“诚信”也是所有创业者必须要具备的重要品质。

俞敏洪曾一再强调,如果只顾眼前的利益,那么就一定会直接导致人生和事业的重大失败。为此,他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这一观点。一个例子是:由于中国过去太多贫困、落后,所以,有了一丝商业机会之后,很多人就是只顾眼前的利益,只想赚大钱,而忘了立人之本、经商之本。中国有很多人开饭店、做生意都会卖假货,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有增无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这是赚钱的最佳方法,但是,这样的人到最后只会得不偿失,只会失败,因为所有的成功都是以个人或企业的信誉为基础的,而信誉则是建立在人们长久的观察和相处之上的。当人们第一次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的时候,第二次就不会再去买了,哪怕你第二次卖的是真货,也不会有人再相信你。中俄边贸当年红火的时候,中国人把一辆火车皮的各种各样的杂货都打过去卖,俄罗斯人不经过检查就收下了。因为尽管那些都是旧货,但是俄罗斯人知道那都是真货。但是,后来,中俄边贸又出现了什么情况呢?俄罗斯人特别喜欢买中国的羽绒服,可是很多中国人为了赚更多的钱,于是,在做羽绒服的时候就把稻草、鸡毛等杂物塞进去,俄罗斯人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之后,中俄边贸的销售额就呈直线下降状态。以至于现在我们还常常听说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经常被俄罗斯人打、被俄罗斯人欺负的情况,其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俄罗斯人原本就喜欢欺负中国人,而是因为俄罗斯人被中国商人骗了之后,最后就迁怒于所有的中国人。当俄罗斯人被一个中国人骗了之后,他就会认为100个中国人都是不讲诚信的,这也就是群体效应。

另一个例子是:在山东有一个蕨菜生产基地,它是向日本出口蕨菜的生产地基之一,同时出口蕨菜也成了该地方唯一的经济来源。日本人要求把蕨菜放在太阳下晒干以后再打包运到日本。由于放在太阳下晒干需要两天时间,因此很多人等不及,就把蕨菜收回家之后开始用锅烘烤。烘烤之后,从蕨菜的表面上看是干的,但是,日本人却发现蕨菜用水泡不开了。于是,日本人就警告该地区的人一定不要用锅炒,必须要放在太阳下晒干。大部分的人都遵守了日本人的规则,都把蕨菜放在太阳下晒干。但是,并不是说大部分人都遵守了规则就能长久保持下去的,而是需要所有人都遵守,这一规则才能彻底成立。其间,有一家蕨菜供应商违反了这一规则,后来,甚至还有几家供应商偷偷地把蕨菜放在锅里炒干,日本人发现之后被惹恼,在一天之内就彻底断绝了和该地区的全部蕨菜交易。于是,该地方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经济来源。如今,该地方的人的生活依然贫困、落后,因为他们的蕨菜卖不出去了,对日本人不讲诚信之后,其他地方的需求商也因此不和他们有任何的交易。

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当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地区如果只顾眼前利益、不讲诚信的时候,最终就会导致人生和事业的失败。俞敏洪深知这一道理,他将“诚信”贯穿到了新东方的发展过程中。

2003年,“非典”风波席卷全国,北京首当其冲成了疫情最为严重、最敏感的地区。而人口密集的培训学校也深受影响。在此期间,很多学生都不敢上课,都纷纷要求学校退还学费,北京的多家培训学校也因此而资金链吃紧,有的学校由于坚决反对退还学费而最终倒闭,有的学校校长干脆席卷一切走人……一时间,北京的英语培训市场遭受了严重的“非典型”的洗牌。

但是,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新东方却顺利渡过了这次难关。俞敏洪之前就制定了一个政策,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确保新东方在银行的存款达到两亿左右,正是因为这一政策,使新东方在“非典”时期顺利渡过了难关,可以说,这一政策在“非典”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03年4月30日这个“非典”时期,全国的新东方学校都宣布停课后,俞敏洪立即做出决定,即学生可以自行退班、转班,原听课证两年内有效,这些决定很大程度地保护了学生们的利益。这样做尽管新东方在经济上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但是绝对保护了新东方的声誉。这也是为什么“非典”过后,新东方各个培训班频频爆满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的学生数量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个时期。可以说,这些都是与俞敏洪的诚信密切相关的。

有一年暑假,新东方的下属机构推出了住宿班,由于该项目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致使招生人数大大超出了预期人数。同时,由于负责该项目的领导失职,使临时增设的住宿点和招生时所承诺的住宿条件有较大的差别,最终导致众多学生及家长的强烈不满和投诉。一直把信誉当成是新东方生命的俞敏洪收到投诉后,感到非常震惊,他认为这是新东方成立以来最大的责任事件。当天深夜,俞敏洪就和集团副总裁周成刚一起走访了发生事件的住宿点,并与广大学生及家长面对面地进行了坦诚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还在现场解决了学生的切身需求。对于这次事件,俞敏洪说:“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至少是500万。后来有家长给我打电话说:"俞老师,你们给孩子们换了一个那么好的宾馆,是不是太奢侈了?"”事实上,由于新东方及时而妥善的处理,不仅平息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而且还博得了他们对新东方的一致理解和好感,都认为新东方是重视学生、讲诚信的企业。

俞敏洪相信,企业实行诚信经营,虽然不像物质产品那样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市场利润,它却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一种无形的强大推动力。实际上,新东方的诚信付出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自新东方创办的11年来,其学生数量连年快速增长,这就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利润。

在俞敏洪的心里,他始终知道作为一个人,只有有了诚信,才有人格,才有尊严,才有前途;而作为企业,只有拥有诚信,才有品牌,才有声誉,才有竞争优势,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俞敏洪正是凭着诚信的重要品质,才使新东方在全国遍地开花的。

在包围中左突右进

经济学指出,竞争是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原动力。在现实生活中,强大的竞争对手对我们来说,一方面是挑战,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自身发展良好的一种表现和动力。

俗话说“树大招风”。随着新东方的日益壮大,给其他同类的培训机构带来的威胁也是越来越大。同时,那些实力较强的同类培训也在不断给新东方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些培训机构中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老前辈”,也有“后来者”。面对重重包围,新东方选择了不断壮大自己的经营战略。他们开始开拓新的领域,发展新的业务,寻找新的战略地盘,在包围中左突右进,不仅成功杀出了包围圈,而且还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