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7668500000011

第11章 做生意要做到让生意自己跑来找你(2)

要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是要有责任感,要对股东和合作伙伴还有企业员工们负责的。李嘉诚正是这样一位企业家,所以他的企业才能从小做大,他本人也能得到众人的尊重和拥护,他的事业也能不断发展。李嘉诚正是明白在社会这个大的人际交往场所中,如果一味地只为自己考虑,最终会不得人心,而真心为人,人们自然也会来帮助你。这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李嘉诚特别佩服在“二战”废墟里崛起的日本人。他们能忍别人不能忍的事,最终通过商战获胜。日本人认为,“忍”能帮助企业家在危急关头博采众长、冷静决断、沉着应对,做出客观的分析和合理的决策。长江实业集团上市已经超过了30年,业务每天都在拓展,而且在不断收购公司。李嘉诚在做每个决定的时候,都会留有余地,让自己有钱赚的同时,也让对方有钱赚。

小镇上有一个做豆腐的老人。他开了一个小小的豆腐坊,规模虽然不大,但生意却非常好,每天到他的小店里买豆腐的人排成长龙。老人的儿子不明白父亲的生意为什么这么好,便问其诀窍。

老人告诉儿子:“我做豆腐的手艺并不是这里最好的,人们之所以愿意来我这里买豆腐,我想是因为我常说的四个字—不要客气。”儿子不明白,老人让儿子观察几天。经过几天的观察,儿子明白了老人的生意为什么会这么好了,就是因为老人总是对顾客很慷慨。一位顾客买豆腐没有零钱,还差几毛钱,老人就会笑着说:“不要客气,这么一点儿钱就算了,下次再来。”当一位顾客忘记带钱时,老人会笑着说:“不要客气,下次一起算上就好了。”老人每一次对待顾客都很大方,看起来似乎是老人在吃亏,让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但其实从长远来看,老人的慷慨为老人赢得了人心,大家都愿意来老人这里买豆腐,使得老人的生意一直红火。

在人际关系中,对别人慷慨,看似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但聪明人都能想明白其中的道理,用眼前利益的损失去换取长远利益,这才是最重要的。

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 李嘉诚案例

李嘉诚总是为他人着想。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1991年的秋天,李嘉诚收到了一位丁姓英国华侨写给他的信。这位华侨在信中说自己的生意非常不顺利,自己非常迷茫,感到很痛苦,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万念俱灰。李嘉诚看到信后,没有耽搁,很快就给这

位丁先生回了一封信。

丁先生:

人生起伏无常,尤其从事商业。穷人易做,穷生意难做。所以你们面临的困难,只是数千年来亿万生意人曾经面对的苦痛的一部分。但如果明白大富在天,小富在人;如果肯勤俭有效地面对现实,尽心经营,则如陆游诗中所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不定不久你们又有一个好的、新的局面。即使一切都不如意,退一步想,则海阔天空。以今日英国的工资水平,大不了,最多找一份职业,生活绝对无问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送上英镑500,请你俩一顿晚餐。想想明天会更好!想想世界上有多少更苦的人!

这封信给了那位失意的华侨很多鼓励。李嘉诚就这样不遗余力地帮助着很多人,只要是在他的能力范围内,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李嘉诚很明白朋友的重要性,“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社会上生活和工作,朋友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商场上,人缘好和拥有能够相互帮忙的好朋友尤其重要。

李嘉诚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始终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不论是面对竞争对手,还是面对陌生人,他都本着善待他人的原则。有一次,一个李嘉诚很讨厌的报社记者等在公司楼下想要见他,一开始李嘉诚不想见这个记者,便直接上车离去。当他的下属告诉他这个记者已经在公司楼下等了两个多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又叫司机倒车回去,他对那个记者说可以稍谈一下。

李嘉诚不忍心那名记者在楼下等了那么长时间,却没有东西可以交回去。李嘉诚就是这样时刻为他人着想,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他也不会刻薄对待。李嘉诚阅历丰富,在经历了人生的一番酸甜苦辣之后,李嘉诚总结出了自己的一番人生哲学。在李嘉诚做生意的过程中,他并不会单刀直入地去谈生意,而是先交朋友,建立长存真诚的友谊,那么生意做成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 李嘉诚智慧

在生意往来中,既要做成生意,又要和对方交成朋友,可以看到那些非常成功的生意人总是生意旺、朋友多,这二者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所以就会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以商会友,以友促商,相互发展。

注重人情味和感情的投入,是李嘉诚的人际交往原则之一。李嘉诚常常帮助他人、善待他人,做事情会首先考虑他人的利益。李开复说:“创业家身上应当具有‘四性’:悟性,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心态;耐性,为长期愿景努力,恪守原则;韧性,失败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人性,对他人的真心关怀,追求双赢。”

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他们都很有人情味,懂得管理人心,令自己在公司内外都是人心所向。日本的企业家岛川三部曾对外界称:“我经营管理的最大本领就是把工作家庭化和娱乐化。”

李嘉诚给员工家庭般的情感抚慰。这是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温暖”法则,温暖胜于严寒。法则要求管理者要尊重和关心下属,时刻以下属为本,多注意解决下属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下属能够感受到管理者给予的温暖。这样,下属出于感恩,就会更加积极努力地为企业工作,维护企业利益。

李嘉诚给周围生意伙伴或者其他人一些关怀,会让他们对自己非常信任,会很愿意与自己来往,所以,李嘉诚不需要像有些经商者那样费尽心力地去找生意来做,自然就有生意找到他。

帮助汉高祖打天下的韩信在未得志之前,生活很是清苦。为了填饱肚子,韩信经常去乡下钓鱼,希望能够钓到大鱼,卖个好价钱,换取米粮。但韩信的运气并不总是很好,很多时候他都是无果而归。

看到经常饿肚子的韩信,一位常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很同情他,就常带一些吃的给韩信。在韩信最困难的时期,这位婆婆送给他的干粮犹如雪中之炭,帮助他挨过了那段难过的日子。后来韩信当了大将军,发达之后,专程去看望老婆婆,送黄金千两给那位老婆婆,感谢她当年的救济之恩。但老婆婆并未接受,因为老婆婆说当年对韩信的帮助出自真心,并未想日后得到回报。虽然当年老婆婆对韩信的接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在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会让人记在心里一辈子,尤其是不求回报的帮助。

李嘉诚常常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在与人合作时,也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利益。正是因为李嘉诚本着交朋友的心态去做事,才令他的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友善交易,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

● 李嘉诚案例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不光要有精明的头脑,还需要有为人处世的智慧。李嘉诚在商场之所以成功,更多的取决于他做人的成功。

在商场里摸爬滚打,人脉决定着财源。一个商人,若能做到广结善缘,才能左右逢源,才能上不得罪达官,下不失信于客户,中不遭同行挤兑,如此,财源才能滚滚不断,生意才能越做越大,才能做得长久。

李嘉诚的发家史也是他企业的收购扩张史。在每一次收购时,他都特别考虑股东的利益,特别是在收购永高公司、和记黄埔、青洲英泥、港灯等公司时都从双方的利益出发,竭力做到双方满意、皆大欢喜。

1979年,李嘉诚看中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的土地资源,决定收购和黄。在李嘉诚收购和黄之前,在黄埔船坞旧址上做地产生意的是和黄洋行大班祈德尊,但祈德尊不擅长做地产生意,没有赚多少钱。后来,韦理取代了祈德尊,售房时选错了时机,竟然坑苦了股东。

幸好,这块风水宝地还没有被他们全部建上房子,这给李嘉诚留下了建大型屋村的机会。1984年,中英两国代表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恒生指数回升,地产业又开始见到春光。李嘉诚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在当年底,和黄准备投资40亿港元兴建商业中心的大型住宅区,地点就选在黄埔船坞旧址。

李嘉诚早在1981年就盯上了这块地。当时地产发展得还不错,若要建黄埔花园屋村和黄需补上28亿港元的地价,这对和黄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而李嘉诚故意拖延与香港政府的谈判,一直到1983年底,当时地产业低迷,香港政府以3.9亿港元的价格将这块土地的商业住宅开发权转给了李嘉诚。李嘉诚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了开发权,降低了成本,算下来,屋村每平方英尺的成本还不到一百元。

这样,屋村计划还没面世,李嘉诚就赚了一大笔,和祈德尊、韦理相比真正是技高一筹。黄埔花园总面积19公顷,计划用于建楼的面积约760万平方英尺,建94栋住宅楼,提供的住宅单位是11224个,车位2900个,另外还有一栋170万平方英尺的商厦。黄埔花园从1985年动工到1990年竣工,共12期,是香港史无前例的大工程,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大工程。专家估计,李嘉诚在这个项目中获利可达60亿港元。如此丰厚的利润乐坏了和黄的股东们,也让其他地产公司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