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
7718000000031

第31章 约翰逊政府与越南战争的升级(1964-1965)(1)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也是最具争议的战争。约翰逊总统因为越南战争的失败而在美国国内民意大跌,灰头土脸。虽然美国对越南的干涉由来已久,但是是在约翰逊当政时,美国采取了将战争美国化的激烈举动。约翰逊一改其前三任总统间接卷入越南冲突的做法,转而执行大规模轰炸北越、直接出兵南越的政策,使印度支那成为20世纪60年代冷战冲突的一个焦点。美国在越南的失败,给美国的政治、社会、文化都造成巨大的创痛,在美国人中间引发一场围绕“美国应在世界上起什么作用?”问题的深刻反思。

关于约翰逊政府与越南战争的升级问题的文献评述

西方关于越南战争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大多数学者认为,傲慢、偏见和无知使美国在越南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美国卷入越南冲突是受了冷战时期美国奉行的遏制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支配,美国领导人过高地估计自己能够左右世界局势发展的能力,迷信美国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优越,过低地判断越南共产党人的决心和坚韧不拔。有少数持保守观点的学者,倾向于接受美国官方的解释,强调美国在印度支那并没有错误估计共产主义的威胁,认为美国在越南打了一场必要的、正确的战争。

美国的越南战争升级与约翰逊的国内政策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一个颇受学者关注的问题。有的学者指出,约翰逊担任总统后,其主要政治抱负是实现他雄心勃勃的“伟大社会”改革方案,以使自己在美国政治上像因推行“新政”改革方案成功而广受好评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一样名垂青史。他担心,如果越南问题处理不好,他在美国国内的领导威望和政治地位将被削弱,他的各项改革方案将受到共和党的阻挠,在国会搁浅,胎死腹中。约翰逊还清楚地记得,1949-1950年杜鲁门总统在处理中国问题时所受到的巨大国内压力和批评。当时,共和党出于国内党派斗争的考虑,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归咎于杜鲁门对蒋介石政权支持不力,借机掀起一场“谁丢失中国?”的政策大辩论,对民主党政府大加讨伐,兴师问罪。约翰逊希望避免重蹈杜鲁门的覆辙,希望避免越南问题在美国国内再引发一场外交政策大辩论。他在越南实行战争升级,就是希望能够迅速威慑北越,稳定南越局势,熄灭共产主义叛乱,从而显示自己对共产主义威胁的强硬立场和果断决策,不使越南冲突成为一个造成国内分裂、破坏他的改革计划实施的消极因素。

在讨论约翰逊的越南战争升级决策时,不少学者强调约翰逊的外交政策顾问的作用,特别是约翰逊内阁中三个鹰派官员,即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国务卿迪安·腊斯克(Dean Rusk)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麦克乔治·邦迪(McGeorge Bundy)对约翰逊看法的影响。他们特别指出麦克纳马拉在越南战争升级决策中的推动作用,甚至称越南战争是“麦克纳马拉的战争”。但另一部分学者不同意过分强调约翰逊的外交政策顾问的作用。他们认为,决定在越南战争升级最后拍板的还是约翰逊总统本人,是他最终选择通过战争升级,而不是通过谈判,来解决越南问题。他这样做,既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反共信誉(credibility)和领导威望,又是为了维护民主党在国内的政治信誉和民意支持,还是为了维护他本人的个人信誉和历史地位。约翰逊是一个在外交问题上有明确主见的强势总统,对他的外交政策顾问的建议,并不总是言听计从。

在讨论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为什么失败的问题时,有一批被称为是“修正派”的学者,批评约翰逊总统对战争的指挥不当。他们指出,在越南战争升级的过程中,约翰逊总统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怕这怕那,过多地让杞人忧天的政治考虑干扰军事行动,过多地担心中国的反应,过分地限制军方在越南的行动,使军方在越南不能全力以赴,不能充分发挥美国的军事优势,不能争取主动权,来打败对手,赢得胜利。“修正派”学者认为,约翰逊总统只听取内阁中文职顾问的建议,忽视参谋长联席会议中军方顾问的观点,是一个致命错误;如果约翰逊总统采纳军方顾问的建议(包括放开手脚、无束缚地轰炸北越;在北越港口布雷;封闭划分北越和南越的分界线;出兵老挝和柬埔寨,以捣毁和切断北越向南越渗透兵力和装备的隐蔽所和补给线;允许美国地面部队进攻北越等措施),美国就能迫使北越就范,同美国谈判,达成解决协议。这些学者认为,约翰逊总统不愿采纳军方的建议,是因为他过度地担心如果他按军方的意见行事,他会触发中国的介入,引起中美直接军事对抗。他们强调,北京在美国越南战争升级时向华盛顿发出的警告,都是虚张声势,咋唬一下而已,中国国内问题成堆,和苏联吵得一团糟,根本无暇顾及越南,中美直接兵戎相见不会发生。

本章叙述约翰逊政府在越南进行战争升级的决策过程,讨论影响约翰逊的越南决定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分析越南战争中的中美互动,并回答越南战争“修正派”对约翰逊的批评。

面对越南危局

1963年11月是一个越南局势出现重大转折的时期:先是南越军官发动流血政变,推翻吴庭艳政权,接着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袭身亡。消息传来,越南共产党上上下下,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起初,河内的越共领导人向西贡的新军人政权作出试探,寻求谈判,但西贡方面置之不理。河内随即放弃幻想,继续武装斗争路线,加强南越革命力量对西贡政权的军事骚扰。12月,越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九中全会,作出两项重要决定:一是加大北越对南越的人员和武器渗透,包括直接派出北越正规部队去南越;二是指示领导越南南方斗争的“民族解放阵线”(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强化对西贡政权的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

肯尼迪遇刺后,副总统约翰逊接任,成为美国总统。约翰逊入主白宫后,内政外交,千头万绪,其中,越南局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让约翰逊始料未及的是越南问题竟是日后决定他的总统任期成败的关键事件。一心扑在外交事务上并非约翰逊的初衷,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想在国内改革方面有所建树的政治家。自30年代约翰逊在德克萨斯州从政开始,他的榜样就一直是当时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罗斯福“新政”改革的成功使罗斯福赢得美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和赞誉,约翰逊立志日后要像罗斯福那样,积极推进国内改革,在农村电气化、社会安全与保障、就业、教育、医疗、减贫等领域为美国人民造福,也成为一个被人民爱戴的总统。约翰逊在成为总统时,对外交事务并不是毫无准备,毫无经验。他过去在国会任职时,曾在众院和参院的军事委员会工作;在担任肯尼迪的副总统时,他也经常出席内阁有关外交事物(包括越南问题)的讨论。但总的来说,约翰逊对国际问题的处理总不如对国内政策的把握那样,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对约翰逊而言,外交事务太复杂、太不尽人意。

像他的几个前任总统(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一样,约翰逊是一个具有坚定反共信念的冷战斗士。他们都是属于“牢记慕尼黑教训”的一代美国政治家,对1930年代西方绥靖政策怂恿希特勒侵略的惨痛历史记忆犹新,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奉行的孤立主义立场深恶痛绝。他们深信,共产主义在南越的胜利会在东南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共产主义在该地区其他国家接二连三地得手,因此,美国有义务、有责任援助南越的反共政权,在南越建立起阻挡共产主义扩张的防火墙和防波堤。约翰逊在担任总统期间经常强调,他不会在越南问题上采取鸵鸟政策或执行绥靖路线。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舵手,约翰逊在和共产主义对手打交道时,重视加强美国的军事实力和威慑能力,轻视外交和谈判的作用。他担任总统后,基本上沿用了肯尼迪总统留下的外交政策班子和顾问。

面对日益恶化的南越局势,约翰逊不得不迅速作出反应。他表示,尽管南越出现政权更迭,但美国对越南的既定方针不变,即美国寻求阻止共产主义在南越胜利。1963年11月24日,约翰逊召开他担任总统以后的第一次有关越南问题的会议。出席会议的官员有:腊斯克、麦克纳马拉、麦克乔治·邦迪、副国务卿乔治·鲍尔(George Ball)、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麦克科恩(John McCone)和美国驻南越大使亨利·卡伯特·洛奇(Henry Cabot Lodge,Jr.)。在会上,洛奇和麦克科恩先后汇报越南局势。在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后,约翰逊批评美国在南越的表现,要求洛奇负起美国在南越的所有责任,消除在南越的美国人中间的互相指责、勾心斗角、不团结的状态,撤除任何对现行政策持异议的官员的职务。约翰逊重申:在越共的挑战面前,他不会退缩,他不会让东南亚像当年中国那样丢失给共产主义。他指示洛奇在返回西贡后告诉南越领导人:美国政府将毫不含糊地遵循对南越承担的义务。

两天以后,11月26日,约翰逊签署《第273号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NSAM273)。该备忘录强调,美国在越南的首要任务是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帮助南越政府对抗共产主义阴谋,阻止共产主义在南越取得胜利。根据这一备忘录精神,约翰逊于当年12月批准“34-A 计划”(OPLAN 34-A)。该计划属秘密行动,旨在加大对北越的政治和军事压力,对北越实施“惩罚性或损耗性”打击。计划具体内容包括:在海上和空中监视北越军事部署和调动;派遣南越军队突击组袭击北越桥梁、铁路、海岸军事设施和阵地;向北越民众投撒传单。与此同时,为了破坏河内通过老挝领土向越南南方运送人员和物资,约翰逊授权美国空军轰炸老挝巴特寮控制的地区。

面对越共日益频繁的袭击,约翰逊意识到他的前任肯尼迪留下的做法(即美国在南越只维持有限的介入,仅向南越军队提供顾问和后勤支援,不派美军去南越直接参战)已经不能有效地帮助西贡政权对抗越共武装的压力。12月2日,约翰逊对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斯维尔·泰勒(Maxwell Taylor)将军说:“南越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军事地区。”约翰逊指示参谋长联席会议:将美国最优秀的士兵和军官派到南越去。他教诲手下官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每时每刻地提醒自己我们在越南是不是全力以赴地赢得胜利。约翰逊任命威廉·威斯特莫兰(William Westmoreland)将军为驻南越美国军事援助团司令(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Vietnam,MACV)。威斯特莫兰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约翰逊看中他的丰富作战经历和指挥才能。

1964年3月16日,麦克纳马拉为约翰逊准备了一份重新评估美国对南越政策的文件。在文件中,麦克纳马拉指出,美国在南越的中心目标是保卫南越政权的独立,不让南越落入共产主义之手。美国不要求南越成为西方的军事基地,但南越领导人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有权接受外来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以铲除在南越嚣张的共产主义叛乱势力。如果美国不帮助南越政权扫除共产主义的威胁,那么,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能被共产主义控制,同时,共产主义对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韩国和日本的威胁也会增大。麦克纳马拉建议美国增加对南越政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6月初,约翰逊的顾问和助手们为他准备好了轰炸北越的方案和一份要求国会批准总统对北越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的决议草案。但出于国内政治考虑,约翰逊没有马上实施轰炸北越的计划,因为1964年是总统选举年,约翰逊希望以一个温和的“和平”候选人的形象参加大选,以吸引自由派和中间派选民的选票。约翰逊担心,如果在总统选举没有结束之前,他就在越南进行战争升级,他可能在选民中制造分裂,可能失去很多反对扩大战争的自由派和中间派选民的选票。约翰逊的竞选对手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巴里·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此人以极端保守着称,在美国政坛属强硬的反共鹰派。在竞选演讲中,戈德华特声称:“为了扞卫自由,不惜采取极端措施。”另一方面,约翰逊也不愿意被人们看成是对共产主义软弱的领导人,对他而言,当年民主党总统杜鲁门因所谓“丢失中国”的争议而备受攻击和诋毁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因此,约翰逊虽然不希望以一个好战的面目出现在选民面前,但他同时要让选民知道:他既不会放弃美国对南越盟友的支持,也不会放松对北越的压力。

7月间,按照“34-A计划”,南越突击队在美军顾问的协助下,增加了对北越海岸军事目标的袭击。7月30日,南越突击队攻击北部湾的两个北越岛屿。南越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对北越目标的打击,直接导致了8月初发生的“北部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