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
7718000000046

第46章 中柬“特殊关系”的形成(1954-1965)(3)

老挝危机。1960年,印度支那地区可以说是危机四伏。除了南越吴庭艳政权面临日益加剧的反政府骚乱以外,老挝也陷入一场全面的内战冲突。西哈努克担心老挝冲突的扩大会不可避免地殃及柬埔寨。他在1960年12月访问中国时和周恩来讨论了老挝局势。在12月18日的谈话中,周恩来说,越南民主共和国已经建议举行一次新的日内瓦会议来讨论老挝问题,越南的这个建议同西哈努克在17日向毛主席提出的建议很相近。西哈努克表示,这次会议应增加一些参加国,比如印度、波兰、加拿大、泰国和美国。他还说,越南的建议对他并没有什么不便。周恩来接着说:“那么你可以提。”西哈努克说,他愿意去给有关国家(包括美国)写信,正式倡议召开一次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双方还讨论了目前暂时撤退到柬埔寨首都金边的老挝中立政府首相富马的去向问题。在周恩来提到苏发努冯邀请富马去老挝爱国战线党控制的桑怒省一事时,西哈努克说,富马在金边有一架飞机,他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他的行动是完全自由的。

12月20日,周恩来陪同西哈努克乘火车去南京访问。在路上,周恩来向西哈努克解释中国为什么反对由联合国出面解决老挝问题。周恩来用刚果的前车之鉴来说明邀请联合国干预地区冲突的坏处。周恩来指出:虽然联合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也有消极方面,那就是美国控制了多数表决机器。尽管美国的多数越来越少,但是它仍然是多数。刚果问题上就是那样。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从联合国军撤出来。卢蒙巴没有经验,他把联合国请进去,结果请不出来了。刚果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训就是:提联合国不如不提联合国。所以我们主张老挝问题应该采取日内瓦会议的形式来解决,倒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进联合国,而是因为美国还能操纵联合国”。

1961年1月1日,西哈努克给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波兰、加拿大、缅甸、泰国和印度支那三国各方发出信函,建议召开扩大的日内瓦会议,以维护《日内瓦协议》和恢复老挝的和平。他说,老挝问题影响到柬埔寨的安全,也牵涉到许多国家,应该由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七个签字国、老挝问题国际监察和监督委员会的三个成员国、比邻的泰国和印度支那三国各方共同开会加以解决。4月24日,关于印度支那日内瓦会议的两主席苏联和英国外交部长就老挝问题致函有关国家,决定接受西哈努克的建议,于5月12日在日内瓦召开由扩大成员参加的国际会议,解决老挝危机。

在会议召开之前,出现了一个波折。5月1日,西哈努克在万象举行记者招待会,突然宣布他本人和柬埔寨王国政府将不参加即将举行的日内瓦会议,并且撤回他关于召开十四国会议解决老挝问题的建议。原因是老挝国王曾批评西哈努克的建议干涉了老挝的内政。中国外交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向中央建议由我方出面做各方的工作。5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有人指责西哈努克的建议干涉了老挝内政,这是毫无道理的,西哈努克亲王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由有关国家召开国际会议,制止美国的干涉,共同保证老挝的和平、独立和中立,老挝有关各方怎么能够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解决老挝问题呢?”翌日,周恩来又亲自致函西哈努克,表示希望他重新考虑关于他本人和柬埔寨王国政府将不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决定。随后,在苏联、英国等国家的斡旋和推动下,老挝国王于5月11日又发表了一个讲话,表示“强烈希望西哈努克亲王殿下将会高兴地把他所想出的解决老挝问题的伟大主意贯彻到底”。次日,西哈努克发表声明,宣布他将于14日去日内瓦出席关于老挝问题的会议。同时,他还致电感谢周恩来吁请他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努力。

5月16日,扩大的老挝问题日内瓦会议终于召开。经过一年多的谈判,会议于翌年7月21日通过了《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和《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的议定书》两个文件。在这两个文件中,老挝王国政府声明:它决心走和平中立的道路,以建立一个和平、中立、独立、民主、统一和繁荣的老挝,不承认任何军事同盟或联盟,包括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保护。与会各国则表示,欢迎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的声明,依照老挝王国政府和人民的意愿,承认和尊重并从各方面遵守老挝王国的主权、独立、中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承担不干涉老挝内政等一系列义务。

日内瓦会议达成恢复老挝和平的停战协议以后,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陈毅提议:由西哈努克亲王来主持签字仪式。陈毅的建议得到绝大多数参加会议代表团的赞同。西哈努克从法国起程前往日内瓦时,陈毅专门叮嘱外交部的韩叙:“西哈努克何时启程,何时到达日内瓦,你们一定要搞准确,及时报告。我们要到他的别墅去探望。”在西哈努克抵达日内瓦那天,陈毅提前15分钟赶到西哈努克下榻的别墅等候。当西哈努克和莫尼克公主一行乘车到达别墅时,陈毅第一个迎上前去,和西哈努克握手致意,并向他通报会议的情况。西哈努克深受感动。当他进入会场时,特意挽住陈毅的胳膊,并肩出现在各国代表的面前。

中印边界冲突。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以后,亚非很多国家同情印度。中国希望通过柬埔寨来影响亚非国家对中印边界纠纷的看法,特别是争取中立国家对中国立场的支持。中印边界冲突发生以后,锡兰出面组织一些国家进行调解。1962年12月16日,在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的倡议下,六个亚非国家(锡兰、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缅甸、阿联和加纳)在锡兰首都科伦坡开会,就中印边境争端提出了一个“科伦坡会议建议”。中国政府认为,这个建议对中国是不公平的。中国虽然不同意“科伦坡会议建议”,但也不反对科伦坡六国会议对中印边境争端进行调解。

对于科伦坡六国会议的调解努力,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希望他们只作一般性号召和推动,呼吁冲突双方举行谈判,而不要提具体建议,不要充当仲裁者。由于柬埔寨是参加科伦坡会议的国家,所以中国领导人非常重视柬埔寨的作用,希望西哈努克在科伦坡会议上传达中国的立场,抵制“中国威胁论”。西哈努克一开始感到有些为难,因为他需要中国的支持,但又不想得罪印度,毕竟他和尼赫鲁是朋友,印度既是不结盟运动中的一个领袖,又是日内瓦会议国际监督委员会成员。所以,西哈努克起初有时帮中国说话,比如,在科伦坡会议上,他主张对中印冲突只起调解作用,不当仲裁者,反对将中印边界纠纷提交国际法院,因为,中国不是联合国会员国,这样做不公平。他有时又为印度说话。

1963年2月10-18日,西哈努克访问中国时,中国领导人就中印边界问题和他进行了多次谈话。10日,周恩来到昆明迎接从印度过来的西哈努克,和他在昆明举行了三次会谈,详细说明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背景、发生经过以及印度政府制造紧张局势的目的和目前的形势。周恩来指出:科伦坡会议的建议仅仅是建议,不是仲裁或指令,双方都可以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我们原则上接受建议作为官员会晤的基础,但保留两点解释,不作先决条件。如果科伦坡会议再次开会,我们有一个必不可免的要求,即中印双方必须派出最负责的代表列席会议,说明双方的立场和意见。

12日,西哈努克抵达北京后,毛泽东和刘少奇又分别和他谈话。刘少奇在和西哈努克谈话时,首先感谢西哈努克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所持的公正立场,然后重申中国政府的政策,指责印度在中印边界谈判问题在上预先设置先决条件,致使谈判无法开始。刘少奇指出,印度希望保持中印关系紧张,因为这样“对他们有利。好处不在中印边界上,那里是喜马拉雅山,都是石头。好处在另外方面,它可以得到其他国家援助,或国内有某些需要”。西哈努克在谈话中介绍了柬埔寨在科伦坡会议上的作法:“我们一直认为会议只应该作出一般呼吁,呼吁中印双方通过和平友好谈判解决问题,而不是作出技术性建议。但是我们处于少数,只有缅甸支持。因为会议要求一致,我们跟随了大多数,尽管我们不欣赏他们的建议。”西哈努克同意中国关于科伦坡会议就中印边界问题提具体建议的做法有弊无利的观点,指出:“科伦坡会议的建议,并不能起到便利双方会谈、解决问题的作用,相反的只会使问题更复杂化。我们的想法是,除了当事人外,其它国家只能促进谈判,只有当事者双方才有资格讨论技术性问题,我们没有资格。”刘少奇对西哈努克的表态很满意,说:“亲王殿下的主张是完全对的。不要把科伦坡会议放在仲裁者的困难地位。中印都是大国,你来仲裁,要么一方不满意,要么两方都不满意。”刘少奇最后强调,印度表面上还喊不结盟,实际上已经放弃了不结盟政策,已经和西方结盟了。

尽管西哈努克在科伦坡会议讨论中印边界问题时主张只作一般呼吁,不提具体建议,但他的观点和看法属于少数派,会议的多数国家坚持就中印边界问题提具体建议。为此,西哈努克和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经常意见不一。1963年5月17日,西哈努克致信班达拉奈克夫人,对她就中印边界问题采取的行动提出异议。西哈努克说:“如果我们超越了存在于必要的调解和不可能的仲裁之间的界线,我们的努力便不可能取得效果。”“我们应该老老实实承认,在科伦坡会议范围内采取的行动并没有符合我们的愿望。”

7月17日,中国外交部第二亚洲司周秋野司长交给柬埔寨驻华大使西索瓦特·西里克·马塔克(Sisowath Sirik Matak,又译“施里玛达”)一份给科伦坡会议六国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备忘录,这份文件通报了印度近期在中印边境上的挑衅行动。马塔克感谢周秋野给他这份备忘录,表示他对印度的挑衅行为“感到很遗憾”。周秋野感谢西哈努克在科伦坡会议上对中印边界问题作出了贡献。马塔克说:“现在我们不再相信印度是不结盟国家了。我们认为中国政府的作法一贯是正确的。”周秋野回答:“是的,印度早已不是不结盟国家了。”马塔克的话表明,中国在中印关系问题上影响柬埔寨的看法的努力已见成效。

1964年,锡兰以科伦坡六国会议的名义就中印边界争端提出一个建议:要求中国作进一步让步,撤出设在中印边境西段的七个民政点,以换取印度同意谈判。2月,周恩来访问锡兰时,班达拉奈克夫人提出上述建议,周恩来当即拒绝,并详尽阐述中国不能接受这个建议的理由。

后来,锡兰财政部长佩雷拉访华时,又向陈毅外长提出这个建议。10月初,科伦坡六国在阿联首都开罗出席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时,讨论中印边界问题。10月5日,阿联总统纳赛尔对中国大使陈家康说,科伦坡六国要讨论中印边界问题。第二天,陈家康同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柬埔寨副首相宋双交谈,转达中国政府对科伦坡六国建议的态度。陈家康告诉宋双,陈毅对佩雷拉说,中国已经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作了很多让步,不能再让了,七个民政点一个也不能撤。宋双表示,如果科伦坡六国开会讨论中印边界问题,他将维护中国的立场。宋双答应,如果纳赛尔要商讨这个问题,他一定事先通知陈家康。宋双还告诉陈家康,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已经通过柬埔寨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提案。陈家康回答说,周恩来已经指示他对柬埔寨的友好行动表示感谢。

总地来说,西哈努克在中印边界问题上,采取了越来越倾向中国的态度。西哈努克明白,从柬埔寨的国家安全利益考虑,中国对他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印度对他的重要性。西哈努克的法文秘书兼国家元首新闻处主任夏尔·梅耶(Charles Meyer)曾对中国外交官说,当柬埔寨遭到南越和泰国攻击时,印度、印尼和其它不结盟国家都未吭声,唯有中国支持柬埔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在这个问题上,柬埔寨连续多年同阿尔巴尼亚等国一块,坚持不懈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把蒋介石的代表驱逐出联合国的提案。西哈努克总是及时将联合国大会围绕是否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争论通报给中方。比如,1965年11月,西哈努克让元首秘书处主任周成(Chau Seng)将柬埔寨驻联合国代表胡森巴(Huot Sambath)大使给康托(Kantol)首相的机密报告详告中方,使中国领导人对当时联合国内外的斗争形势有了进一步了解。周恩来和陈毅对西哈努克如此关心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国代表权问题,表示感谢和高度评价。周恩来曾指示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陈叔亮以周恩来的名义向西哈努克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