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生物的演化:进化
7723700000008

第8章 攻占陆海空——动物的进化(4)

左侧心房与心室壁较厚,内储动脉血,房室间具二尖瓣。心脏肌肉的血液供应就是由冠状循环完成的。

再次,哺乳动物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哺乳动物动脉系统的突出特征是:仅具有左体动脉弓。左体动脉弓弯向背方为背大动脉直达尾部,沿途发出各个分支到达全身。哺乳动物的静脉系统趋于简化,以单一的前大静脉和后大静脉代替了低等四足动物成对的前主静脉和后主静脉。肾门静脉消失,尾部及后肢的血液直接注入后大静脉回心。这样减少了一次通过微细血管的步骤,有助于加快血流速度和提高血压。此外,哺乳类的腹静脉在成体消失,这也不能不说是一大进化。

最后,哺乳动物的淋巴系统十分发达,就像一个交通网,这可能与动、静脉内血管压力较大,组织液难以直接经静脉回心有关。

淋巴管发源于组织间隙,先端为盲端的毛细淋巴管,部分组织液通过渗透方式进入毛细淋巴管。进入毛细淋巴管的组织液,其成分与血浆近似,但蛋白质含量少,无红细胞和血小板。毛细淋巴管汇集为较大的淋巴管,后主要通过胸导管注入前大静脉回心。故淋巴液只作从组织到静脉到心脏的单向流动。淋巴管内有瓣膜可防止淋巴液逆流。淋巴管辅助组织液回流,对维持血量有重要作用。哺乳类淋巴结极为发达,遍布全身淋巴系统的各个“交通要道”上,尤其在颈部、腋下、鼠溪部、肠系膜等部位较集中。这是它循环系统的最大特色。

⑧生殖系统。哺乳动物之所以为哺乳动物,我们主要还是就它的生殖特性来说的。

哺乳动物生殖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雌性动物的两个卵巢都有机能,卵在输卵管内受精,胚胎在子宫内充满液体的羊膜囊中发育,胚胎发育所需营养来自母体胎盘血液。

先说雄性生殖腺。哺乳类的雄性生殖腺为一对睾丸,其位置常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多数种类的睾丸在繁殖期有移位或下降现象。除单孔目动物象、犀牛等的睾丸终身留在腹腔内以外,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睾丸,在胚胎时便从腹腔经腹股沟下降到腹腔外的阴囊内。睾丸的移位可归纳为三个类型:①腹腔型睾丸。睾丸不发生位置变化,位于肾脏后方,如单孔目、海牛目和食虫目部分科的动物。②腹股沟型睾丸。睾丸移至腹股沟内,如刺猬科、海豹科和小蝙蝠亚目。③阴囊型睾丸。睾丸移到一个呈悬垂状或呈悬垂状的阴囊内,如反刍动物、灵长目及大多数的有袋目为悬状的阴囊。睾丸是由众多的曲细精管构成,是产生精子的器官。曲细精管间具有间质细胞,能分泌雄性激素。与曲细精管输出小管相连接的附睾,其管壁细胞分泌弱酸性黏液,以保证精子存活的适宜条件。附睾下端与输精管相联,输精管下端达于尿道。

此外,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是重要的附属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是构成精液的主体,并能促进精子的活性。

其中前列腺分泌之前列腺素可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受精。阴茎为交配器官,主要由海绵体构成,尿道贯行其中。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雌性生殖腺。雌性生殖腺为一对卵巢,其表层为生殖上皮,内有由生殖上皮产生的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滤泡,每个滤泡内含有一个卵细胞,其外有滤泡液,含有雌性激素,卵成熟滤泡破裂,卵及卵泡液即排出。其他残余的滤泡即萎缩,由一种黄色细胞所充满,成为黄体,可分泌激素,促进子宫和乳腺发育,为妊娠做好准备。成熟的卵排出后进入输卵管前端的开口,在输卵管上段完成受精后,沿输卵管下行达于子宫,受精卵即种植于子宫壁上进行发育。子宫经阴道开口于体外。哺乳类子宫可谓多种多样,有的为原始双子宫,如兔形目、啮齿目和蹄兔目;有的为双分子宫,如鲸目;有的为双角子宫,如食虫目、翼手目及灵长目的部分种类;还有一种为两个子宫完全愈合为一的单子宫,如翼手目及灵长目的部分种类。这些不同类型子宫的发展,是由原始的双子宫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单子宫的产仔数目通常较双子宫为少。

4.哺乳动物分类

上面我们详细了解了哺乳动物的种种特性,那么拥有如此多特性的哺乳动物怎样分类的呢?

原来哺乳动物纲可分为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三个亚纲。

原兽亚纲包括现存的单孔目和众多的早期哺乳动物,其中单孔目为卵生,这个亚纲的史前成员可能也是卵生。

原兽亚纲也常被分成三个不同的亚纲,其中单孔目保留在原兽亚纲,一些最早期的哺乳动物被列为始兽亚纲,而多瘤齿兽类被单列为异兽亚纲。兽亚纲是胎生的哺乳动物,包括现存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及一些早期的哺乳动物。现存的兽亚纲可分为后兽下纲和真兽下纲,后兽下纲即有袋类,可能兽亚纲的其他早期成员也具有类似有袋类的特征;真兽下纲即有胎盘类,是自新生代以来至今在大多数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动物。哺乳动物的现存种类在脊椎动物中算是比较少的,平常也不如鸟类等容易见到,但是地位非常重要,占据着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从初级消费者直到食物链顶端,其体形和习性的差别之大没有其他现存动物可以相比,而有些哺乳动物仅一个种类就可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哺乳动物虽然不能称雄于海洋和天空这两大领地,但也具有相当的势力。哺乳动物的这种多方面的发展,除了中生代的爬行动物以外,还没有其他动物可以相提并论。哺乳动物的史前种类比现存类型更具多样性。这是我们从前面的讲述中已经知道的。

5.分布与踪迹

当讲了哺乳动物的进化历程、特色特性以及分类之后,我们也不得不讲讲哺乳动物的分布情况,哺乳动物五花八门,分布很广,根据兽类的区系特征,全世界被划分为7个动物地理界:古北界、新北界、新热带界、埃塞俄比亚界、东洋界、大洋洲界、南极界。各地理界均有自己独特的兽类区系,包括特有的目、科、属、种和亚种。世界各动物地理界之间的兽类区系从北向南差异愈来愈明显。在古北界和新北界的北部,有许多共同的种,只有亚种的差异;南部开始有不同的种、属;再向南,各地理界之间则有不同的科、目。中国地跨古北、东洋两界。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

第五节地球精灵-人

1.永恒的哲学话题

何为人?人怎样来?这永远是个谜,是个永恒的话题。这里先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吧-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动物”。他的一位同事和他开玩笑,从市场上买了一只去毛的鹅,拿到学院里说:“这是柏拉图的人”。从此人有了一个绰号叫“柏拉图的鹅”。这当然是个笑话。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和性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人类的特征是两足直立行走,有大的脑子和高的智力。这些人类的特征是现代人所具有的,也是我们所公认的。

那么这些特征仅仅是人所具有,还是猿也有这些特征?我们只好求助于直接的实物证据-化石。1890-1892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发现了一小块下颌骨、一根大腿骨和一个头盖骨。头盖骨带有明显的如猿的原始性状,如眉脊粗壮、头骨低平、骨壁很厚,脑量不过800毫升,比现代人的平均1350毫升要小得多,可是大腿骨和现代人的很近似,表明已能像现代人那样地直立行走。这个发现究竟是人还是猿?一时间争议四起。还有,1924年在南非汤恩发现了定名为南方古猿的一个头骨,当时定为大约6岁。根据新定的标准,应为刚过3岁的小孩的,犬齿小,颅底的枕骨大孔在较前的部位,表明它已能两足直立行走,可是脑子小,估计成年时它的脑量也不比现代的猿大,因此,同样不被学术界承认它是属于人的系统。

基于这些种种化石的证据,表明人类的两足直立行走和大的脑子不是同时起源的。并且如果以脑子的大小也即脑量作为区别人和猿的标志,那么多大的脑子才算是人呢?有人提出脑量在750毫升以上才算是人,以此作为人和猿的分界的界河,可是后来发现能两足直立行走的化石的脑量远比这个标准小,而现生的大猩猩最大的脑量也有超过这个界限的,表明脑量不能作为区分人和猿的标志。

于是人类学界逐渐一致认为,只能以能否两足直立行走作为人和猿分界的标志,能两足直立行走的高等灵长类便归入人的系统,分类上列为人科。

2.人类的进化阶梯

现在我们搞清楚了人的最明确的定位标准,再来了解人的进化中的各个阶段,根据各种猿类化石和人类化石,从形态上进行比较研究,现今人类学界一般估计大约在距今七八百万年前,古猿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人类始祖。当然现在最早的化石只有400多万年,更早的人类化石还有待发现。从400多万年以来的人类化石来看,虽然其间还存在不少空缺,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大阶段:

①前人阶段。这以南方古猿化石为代表,因此也叫南方古猿阶段。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是1924年在南非北部开普省汤恩附近发现的,化石是一个小孩的头骨的大部分连着整个脑子的天然模子,这个化石的脑子部分虽小,但一些性状比黑猩猩的脑子更为像人,颌骨上的臼齿也与人的相似,从头骨底部枕骨大孔的位置判断,头骨的所有者是两足直立行走的,于是生物学界认为它是真正的猿和人之间的类型,是人和猿之间的“桥梁性人”,定名为南方古猿。可是它究竟是人还是猿,又引起了人类学界激烈的争论,因为当时人类学界一般都认为大的脑量才是人的标志。

以后在南非发现了更多的这类化石,在非洲其他地方也有这类化石发现,特别是在东非,经过多方面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学界才逐渐一致肯定它是人类进化系统上最初阶段的化石,分类上归入人科,成为人科下的最早的一属。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的是距今400多万年。这类化石可分为两种类型,纤细型和粗壮型。纤细型进一步演化成下一阶段的能人,粗壮型则在距今大约100万年前灭绝了,这就是历史的进化和生物界的生存竞争性。

②能人阶段。能人化石是1960年起,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和肯尼亚的特卡纳湖岸的库彼福勒陆续发现的,最早的年代是距今240万年前,分类上归入人科下面的人属能人种,这显然脑子扩大了,开始能用石块制造工具了,所以以后演化成下一阶段的直立人。

③直立人阶段。直立人通俗的名称就是我们所说的猿人,直立人在分类学上的学名中文是人属直立种,简称直立人,是人类的第二个种。直立人化石最早从19世纪末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爪哇猿人开始,引起了是人还是猿的争论。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在我国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陆续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化石和石器,从而确立了直立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直立人还带有不少类似猿的性状,所以我们通常又俗称猿人,但他们已在人类的进化系统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已是人类发展第三阶段的人类,与古猿和现代猿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直立人化石已在亚、非、欧三洲都有发现。

在非洲,最早的直立人化石距今的年代为170万年。在亚洲和欧洲,最早直立人化石的年代还有争论,不能肯定,因而一般认为直立人是起源于非洲,然后分布到亚洲和欧洲的,但后又据报道,爪哇发现的猿人化石的年代为距今180万年前,早于非洲的猿人。由于年代测定的不确定性,目前还不可能“一锤定音”。直立人中年代较晚的是北京猿人。过去报道北京猿人中最晚的是距今23万年,后来报道是40万年。这永远是考古学上的“长江后浪推前浪”。直立人之后便是智人。

④智人阶段。智人一般又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晚期智人就是现代人啦。晚期智人从距今10多万年前开始,其解剖结构已和现代人相似,因此又称解剖上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