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教育学
7739900000021

第21章 课程与护理课程设置(4)

总之,学分制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虽然现阶段在实施中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但不能因此就放弃学分制,只有加快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创造条件才能推行学分制,学分制代替学年制、学年学分制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第三节 护理课程设置

根据护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科的内在属性和规律性,运用课程相关理论指导护理教学工作,科学地规范护理教育过程,这对促进护理教育逐步走向成熟以及充分发挥护理教育对护理学科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护理课程设置基本问题

(一)护理课程设置的含义

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是开放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动态过程,在保持课程相对稳定的同时,依据社会需要变化,积极采用先进的课程设置模式,遵循护理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更新,以使课程能满足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的需要。

关于课程设置(curriculum design)的概念界定,从已有的研究和认识来看,可谓众说纷纭,差异明显。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是《简明国际教育局百科全书·课程》中对课程设置的界定,认为“课程设置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并进一步指出“它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狭义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国外学者对“课程设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关注课程设置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的研究;关注课程设置过程中所涉及的要素和技术等;关注课程设置的结果。

国内学者对课程设置的界定为:

1.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的实质性结构、课程基本要素的性质,以及这些要素的组织形式或安排,课程设置主要涉及的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2.课程设置。就是在全面分析教育目的的前提下,在对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证考察,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组织体系的精心规划和预先制定,并以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文本形式呈现。

3.课程设置。是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订的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护理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有学者把课程形象地比喻为架于学生和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设计的优与劣,直接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护理课程的设置、演变、改进和发展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护理课程设置应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是护理课程变革的动力,综观课程变化过程总是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结构,每次科技革命都会对教育和课程带来冲击。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生活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得以改善,自然对生活质量,尤其是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的教育必须通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来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人员培养需求上的变化,因此说,课程变化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

2.护理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护理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任务来制定的,因此,它是护理课程的根本依据。首先,护理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德、智、体、美四者的关系,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几个方面得到平衡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第二,护理课程设置必须考虑护理学的专业性,必须坚持符合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有利于促进护理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实现并突出专业特色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课程内外间关系;第三,护理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培养目标的层次要求和学制,确定不同规格和特点的课程体系和内容,科学合理地区分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培养过程。

3.护理课程设置应有效地利用教育研究结果。教育科学发展是影响护理课程的重要条件。积极有效地利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可以增强护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也有利于课程设计者正确理解社会变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随着教育理念、教学原则、课程载体研究发展的变化,势必导致课程设置的更新,因此,教育研究结果是促进社会需求转化为教育需求的媒介。

二、护理课程设置模式

为了促进课程设置的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许多教育学者和研究课题都致力于课程设置的模式化。综观多种课程模式,它们实际上就是课程设置的实际运行状况的缩影,或是理想运行状况的纲要式呈现。实质上,课程设置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仍然是“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两大问题。课程设置模式,实际上演绎着处理课程设置内部和外部诸多关系的过程,按其处理的关系及其取向不同,下面对目前在护理课程设置中较多采用的模式作一简单介绍。

(一)当代课程设置经典模式

1.泰勒模式。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着名的“选择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课程”的目标中心原理,即“泰勒原理”,后来又着文加以扩展完善,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课程设置过程基本结构。

泰勒的课程设置过程的核心内容为:

第一,三个来源。泰勒认为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并指出要合理地确定教育目标,必须考虑三个来源,即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第二,两个过滤器。泰勒建议以教育哲学(学校办学宗旨)和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作为对一般教育目标进行筛选的过滤器,这样可以保证目标本身的内在一致性,使目标具有逻辑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保证目标与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之间的一致性,使目标发挥引导实践的功能,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第三,学习经验是涵盖了所有教与学的过程和活动。泰勒强调了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四个特征: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

相关链接:

泰勒的小故事

拉尔夫·泰勒的理论成就与社会影响在课程学界至今无人能及。从进入教育界的第一天开始,泰勒就将自己的使命界定为“努力了解人们,并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泰勒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所高中教授科学和数学。在去上第一堂课的路上,泰勒被班上两个印第安学生拦住了,后者对泰勒说:

“喔,你来啦,我们正想揍你一顿。”

“你们为什么要揍我?”

“因为我们不想上学。”

“你们可以把我揍一顿,但仍然得上学。你们想玩橄榄球,是吗?”

“当然,我们上学就为这个。”

“除非你们念好书,否则休想玩橄榄球。”

“你是说如果我们揍你一顿,我们就考不好,所以我们还是得念书?”

“是的。”

“那把你揍一顿有什么鬼用。”

“我不知道,我们还是先去实验室拿东西吧。”

后来,这两个印第安学生都喜欢上了学校生活。1991年,泰勒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年会上说起了70年前的这个故事。他刚讲完,便有一个人朝他走来,并对他说:“我就是当年那个想揍你的学生的孙子,是你使他喜欢上了学校,后来他成了一名教师。”

这则故事对泰勒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正是这个故事给了他最初的信心,而后无论怎么艰难,泰勒都会想办法使那些不喜欢学校生活的人真正喜欢上学校生活。

泰勒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与他有过交往的许多校长、教师说:“如果你怀着任何担忧的心情,只要一见到泰勒,就会马上平静下来。”

2.塔巴模式。塔巴是泰勒的学生和助手,她主张课程设计应采用归纳法,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创设特定的教学单元为开端,而不是一开始就着手于一般的课程设计工作。她反对传统的从一般设计到特殊设计的演绎方法,而把课程设计看做一种逻辑序列的预设。同时,她坚持“泰勒原理”的直线式课程设置过程,在泰勒课程设置过程的基础上对目标中心模式作了补充和发展,并于1962年提出了课程设置的八步。归纳塔巴的课程设置过程中心内容:诊断需要。首先确定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的不足、缺陷以及背景上的差异并将其作为单元设计的基础。建立目标。在诊断学生的需要后,确立有待于实现的目标。选择内容。根据所建立的目标选择所学习的题材和主体。塔巴认为,选择内容时,除要考虑目标之外,还要考虑选择内容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由此提出了选择内容的两个重要标准:学科内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组织内容。组织内容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内容适合什么水平的学生以及如何循序安排,即按照学习者的成熟程度和学业成绩水平安排学习题材和主题的恰当顺序。选择学习经验。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学习活动。组织学习经验。即确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顺序进行学习活动。评价。选择评价的内容、方法、工具及确定目标的达成程度。检查平衡与顺序。课程设计者要在教学单元的各个部分之间寻求连贯性,考查上述设计的效度和可教性,以保证学习经验的恰当顺序及学习类型与表达方式之间的平衡。

(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模式

课程设置概念在国内护理教育中运用的时间还不长,并且较多受到学校教育资源和教育观念的限制,但在护理专业课程中还是可以看到局部的运用,这里简单介绍几种护理专业课程应用课程设置模式的范例。

1.生物医学模式。此模式是目前国内医学院校普遍采用的课程设置模式,它更注重人的生物特性,以生物体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为基础,根据生物体各生命周期的生理功能变化和致病因子对其的影响作用探讨生物体的健康与疾病关系。

2.生命周期模式。国外护理院校多采用此模式。生命周期模式是把“人的成长概念”放在课程设置的纵轴上,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妊娠期、新生儿期、儿童期、成年期、老年期来设置护理专业课程。学生对护理的认识从生命之初开始,根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护理的需求完成护理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在生命周期模式中,每个课程设置的横轴上将涉及从健康到疾病全过程的护理内容。

3.健康模式。此模式的课程设置纵轴是从健康——疾病——死亡。学生首先学习课程内容是关于健康个体或家庭保持和促进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第二阶段学习处于亚健康状态下或高危人群的个体和家庭的护理相关知识;然后学习疾病过程中的个人和家庭所需要的护理内容;最后完成危急重症直至临终的个人和家庭护理。此模式的课程设置的横轴上应该涉及孕产妇、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

4.人体功能和基本需要模式。此模式协和护理学院已采用。该模式的核心是“人体功能和基本需要”,将人的基本需要排序放在课程设置的纵轴线上,它把传统护理教学中的临床科目重组为:护理学Ⅰ:人与社会;护理学Ⅱ:生殖的需要;护理学Ⅲ:

氧合的需要;护理学Ⅳ:营养与排泄的需要;护理学Ⅴ:活动与休息的需要;护理学Ⅵ。

认知与感情的需要。在每一门护理学课程中有计划地安排人体的1~2个主要功能,并从课程内容整体序列上,涵盖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各层需要内容。例如“氧合的需要”涉及氧的摄取、交换、运输、利用等各个方面,基本涵盖了机体的呼吸、循环和血液三大系统的主要功能,并综合提出满足机体氧合需要的综合措施。

三、护理课程设置过程

护理课程设置是一个严瑾而又复杂的教育研究过程,其结果既要体现课程设计者的主观目的要求,同时又必须有充分客观依据作为设置过程的基础,还需要考虑课程实践的可行性,即课程实施的时间和空间资源条件。护理课程设置步骤如下:

(一)指导阶段(directive stage)

在课程设置的指导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立护理教育哲理、选择适合的课程概念框架、制定教育目标。并在上述问题上达成共识,为本校护理课程设置确定明确的方向。

1.哲理(philosophy)是人的价值观及信念的组合。它以原则的形式左右及指引个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举止,协助个人判断是非、决定事物的价值。护理教育哲理是指护理教育相关人员对人、环境、健康护理及教育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护理教育哲理的形成并不是由学校的某个权威或专家单独决定的,而是学校全体教职人员共同参与经过反复的讨论而形成的。护理教育哲理一经确认,应该成为全校教学管理者和每一位教师的行动指南。

相关链接:

美国罗玛琳达大学护理教育理念

为了贯彻罗玛琳达大学及其护理学院的办学宗旨、特殊使命以及价值体系,全体教职员工特遵循以下信条: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和所有教职人员参与其中。

学习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价值观成熟,培养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求知精神。

临床经验对护理专业技术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