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语言表达的技巧。非语言交流包括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副语言等。
特别应注意:语速、音量适中,应保证坐在最后面的学生也能听到;合理运用手势,教学手势多在肩部至腹部之间平稳运用,一般不可幅度过大,频率过快;教师要学会运用表情来教育和鼓励学生,同时也要善于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来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尽量应多用眼神与每位学生沟通,特别不要忽视坐在远处或角落的学生;讲课时体态端正,可以适当移动身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最好不要移动太频繁,更不能扭捏造作。
4.建立师生间的双向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穿插问答或讨论,以便了解学生是否听懂,进而调整或修正其教学进程。
(1)通过穿插其他教学方法来调整讲授时间比例。为了兼顾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当教师在使用讲授法时,可以适度调整讲授所占的时间比例。常见的方式包括:在一节课中,大约花35~40分钟时间讲授,然后留5~10分钟让学生讨论或发问;可将一节课分为两个段落,前后各讲授约20分钟,中间则穿插讨论、问答或练习;可将全单元三分之二时间用作讲授及问答,最后留三分之一时间供讨论。
(2)配合教材适时适量地使用教学媒体与教具。为了避免教师所提供的信息刺激源只有声音一项,教师应配合教材内容适时适量地增加其他感官的刺激,如挂图、幻灯片、图片、实物、模型或DVD 等。
5.提问的应用技巧。常见的有:根据教学需要在关键处设置问题;问题的难度适中,使大多数学生能通过努力回答出来;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一般可以先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提醒全体学生注意,待中等生回答后再请优等生补充,切忌先点人后提问或专门提问优等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发问顺序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等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如何完整地回答问题,这就是提问后的“第一等待”和“第二等待”;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准确时,教师应耐心期待并积极设法点拨学生,例如通过分解难点、变换角度、适当提示等来化难为易。
6.结课的应用技巧。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常用的包括:自然式结课,是指按照讲课需要,讲到哪里就在哪里结束。常用的语段如“今天就讲到这里,现在下课”。
但要做到水到渠成,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进程。设置悬念式结课,通过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提问式结课,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来了解教学效果,澄清讲授中的疑惑。总结式结课,对本次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发散式结课,将所得的结论拓宽延伸,提出新的问题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以启迪思维,开拓思维。
二、小组讨论法
(一)小组讨论法的概念
小组讨论法(group discussion method)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个题目,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相互分享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将教师指导、学生个人独立钻研、集体学习与交流三者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达到交流思想和学习知识的目的。
(二)小组讨论法的教学步骤
1.确定讨论目标。一般说来,讨论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学术目标,主要是为了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一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定。例如“学生通过讨论学习,明确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另一类是技巧目标,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表达、沟通、分享、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技巧。许多老师只重视学术目标而忽视技巧目标,实际上没有一定的合作技巧,小组活动是很难顺利开展的。
2.选择讨论内容。在组织讨论之前,教师应该明确讨论内容。讨论内容的选择原则是具有讨论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同时兼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例如在进行有关疾病的讨论教学时,对于初次引入的新内容,因学生对新课不太熟悉,常选择单系统的典型病例作为讨论内容,而当再次接触同样的课程内容时,可以使用单系统的非典型病例或具有一些特殊并发症的病例作为讨论内容。
3.明确讨论题目。讨论题目的提出形式非常多,最常用的有以下三种:由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讨论题目,各小组的论题相同;由学生提出需要小组讨论的问题,各学习小组论题相同;各小组成员根据兴趣围绕主题提出自己小组的论题,各组论题可以不同。
4.指导分组。科学合理地分组是有效进行讨论教学的重要条件。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学生的讨论教学对于小组人数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国高校常用的方法是先分成15~20人左右的大组,大组再分成5~6人的小组。根据问题的多少、难易程度,事先确定讨论是在大组内、小组内,还是结对进行。一般讨论简单问题可以两两结对或在小组内进行,复杂问题或问题较多时可以先在小组内开展讨论,然后再群策群力,在大组内共享讨论结果。一般分组后,每组推选一个组长,其任务是负责分配工作并主持小组讨论。然后各组可以在老师或组长的分配下进行准备工作,如研读教材、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要点等。
5.组织实施讨论。讨论前指导教师应先合理安排好各组学生的座位,一方面要求教师很容易靠近每一小组,但小组间讨论又不会相互干扰;另一方面小组内的座位安排能使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靠近、平等交流。讨论正式开始前,一般先由组长报告讨论的内容,指定记录人员,设定每个人发言的时限,鼓励组员积极发言等,然后开始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使讨论始终围绕论题的中心展开,及时纠正偏离主题或讨论停止的情况,让学生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论题的焦点上。
6.概括总结。由于在讨论中,各组学生的认识和看法可能各不相同,得出的相关结论也常不完整,所以在讨论结束后,一般还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概括总结。首先每组分别推选一人做总结报告,分享各组的学习心得及讨论结果,彼此交流经验,然后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当然,在某些时候,这个环节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
7.效果评价。评价工作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评价内容包括讨论内容、讨论形式、分组情况、分工合作、行为表现及学习心得等。
(三)小组讨论法的优缺点
1.小组讨论法的优点。小组讨论法已经成为护理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优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讨论法改变了纯讲授式教学呆板、严肃、不活泼的课堂气氛,而是由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智慧碰撞中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辩驳和自身的思考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理论知识的运用,这种经过自己探索和思考得来的知识,往往会掌握得更为牢固。
(3)提高沟通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是护理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之一。学生通过反复参与小组讨论,逐渐学会如何聆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正确对待他人的不同观点,进一步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共同收集资料,共同商讨,分工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不断的分享、争论、合作中能使学生变得胸襟博大,养成尊重他人人格、容纳异己意见的民主风度。
(5)加强分析和综合能力。讨论法有助于学生听取、比较、思考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
2.小组讨论法的缺点。在实际教学中,讨论法由于受到教学条件、教学时间、教学对象等的限制,常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1)教学条件的限制。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对于所讨论的问题事先若没有充分的准备,或未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往往只能对问题泛泛而谈或流于形式,学生获得的可能是片面和零碎的知识,从而降低了知识积累的程度。另外,教室过于拥挤、学生人数过多或者座位摆放不合理等都可能使讨论无法有效地进行。
(2)教学时间的限制。讨论常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若指导教师或组长控制时间的能力较差,很可能会费时劳神,无法在单位时间内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3)教学管理的限制。讨论教学法需要指导教师具有多方面的教学管理技能,包括讨论题目的选择、讨论过程的调控、突发事件的处理等。例如在讨论时,指导教师或组长若不善于鼓励沉默者发言,并为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那么整个时间可能被少数同学所垄断,从而失去了小组讨论的意义。
(4)讨论分寸的限制。相互讨论或彼此辩论,固然可集思广益,但若不注意民主操作,意气用事,往往各执己见,造成相互敌对的状态。
(四)小组讨论法的应用技巧
1.制订讨论计划前先评估学生的讨论能力。学生的收集资料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等都是小组讨论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要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讨论内容和问题,在刚开始应用讨论法时讨论的内容可以相对较少,问题的选择也尽量接近生活事实或学生熟悉的知识点。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讨论能力提高了,再逐渐增加讨论难度。
2.讨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讨论前一方面要选择恰当的讨论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指导教师也应对与题目相关的材料作细致的了解,以便应对讨论时学生的一些提问或突发状况。当然,教师还要对讨论课的组织方式进行充分的设计,如论题的组织、分组方式、座位安排及引导方式等。讨论课的问题设计是否恰当和巧妙,是能否成功开展讨论的重要因素。例如学习看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请问白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该值升高说明了什么?”也可以先给出一个急性细菌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然后再提出问题:“该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正常吗?哪些指标存在问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显然,后一种问题设计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愿望。
3.讨论课的引导技巧。在讨论过程中,以下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引导:
对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些有意义或需要澄清的问题做简单的笔记,以便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把讨论的主题或问题写在黑板上,以随时提醒学生讨论集中于主题。
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控制讨论的进程,例如点头鼓励继续、手势示意停止等。如果发现讨论离题了,应该及时制止。但要注意表达技巧,常用的表达方式如“这个想法很有创造性,但是我们先解决……”“你的观点很有趣,但它是否能解释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呢”。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当有精彩独到的观点时应表示鼓励,可以说“非常精彩”、“完全正确”等,但千万不要对每一次发言都做出“好”或“对”这样乏味的表示。避免讨论恶化为激烈的争论,但通常不要在学生刚开始争论时就打断她们,甚至可以用“还有没有人不同意刚才的观点”来继续活跃讨论的气氛。如果有小组讨论过于激烈,可以采用要求学生举手发言来放慢讨论节奏、换用新的讨论问题、把有冲突的内容作为家庭作业、先休息一下暂停讨论等方法缓和气氛。讨论期间最好有1~2次短暂的休息,让学生有喘息的机会和思考问题的时间。
4.小组综合报告时的技巧。在小组代表进行讨论结果报告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若其他小组对该组的内容提出质疑时,需由该组的报告人或组内其他同学答复或补充说明;要及时打断过于冗长的学生总结发言,可以说“你们组的讨论很好,我们再听听别的小组的意见吧”;每组除口头报告外,一般要求要向教师提交书面报告;在综合报告进行期间,教师可根据各组报告内容及技巧等方面的表现,做出成绩的初步评定。
5.教师概括总结时的技巧。教师对讨论课的概括总结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讨论内容加以归纳和评价;补充教师对论题的基本观点,即带有结论性的意见;对本次讨论课的评价,肯定和表扬优点,指出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三、演示法
(一)演示法的概念
演示法(demonstration method)是指通过教师对某一实验程序或操作技能的示范,配合适当的讲解、实物展示或一些直观教具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以演示为中心,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观察,使学生了解操作程序、技能技巧,理解并掌握演示中蕴涵的知识和技能。演示法应用广泛,在护理专业的各门课程中都常运用,主要适用于理解和掌握各种护理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一些概念、原理和规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