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
7743900000034

第34章 社区人群的心理保健(4)

1.封闭心理咨询封闭心理咨询是指内容涉及来访者的个人隐私,咨询的地点在咨询室等非公开的场合,咨询的参与者只有来访者、咨询者,并对来访者的信息、咨询的内容等资料都严格保密。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心理咨询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来访者的隐私,所以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中最基本的原则。

2.开放式心理咨询近年来,在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出现了开放形式心理咨询。

所谓开放形式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咨询的问题带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对人们有一定的教育和启发意义,在征求来访者同意后,把来访者声音、图像进行处理后,在媒体上对大众公开的心理咨询。这种咨询服务形式的优点是传播面广,社会影响力大,对于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比较有效。缺点在于咨询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如来访者的精神状态,需要投入一定的制作经费等。

四、心理咨询的原则

心理咨询的原则是心理咨询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规律和经验。心理咨询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保密性和尊重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是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所有资料给予保密,不得对外公开来访者个人信息,也拒绝对来访者情况的调查。保密性原则是咨询双方建立信赖关系的基础,基于信任的基础上,来访者才会向咨询者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如果咨询者将来访者的个人情况向外泄露,将造成来访者对咨询者甚至整个咨询活动失去信任,使咨询难以正常进行,甚至会对来访者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造成更大的伤害,与此同时该咨询机构也会失去声誉。所以,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咨询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必须遵循。如果在教学、科研过程中需要引用来访者的情况作为案例,必须以不暴露来访者为前提,隐去可以辨认来访者信息的资料。但是,当来访者有危害自身倾向,或伤害他人倾向时,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或家属,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护来访者及其他人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尊重是指咨询者尊重来访者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信仰等精神世界,并对其产生的沮丧、抑郁、焦虑和不满等不良情绪给予支持和帮助。

2.关爱性和支持性原则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尽量帮助来访者减轻压力,增强支持力。

关爱和支持来访者的正确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信仰等精神世界,并对其产生的沮丧、抑郁、焦虑和不满等不良情绪给予帮助。有时来访者所持的思想观念可能不同于咨询者,甚至有时在咨询者看来是极端错误的,但是咨询者也要给予理解,不能产生歧视心理。只有充分关爱来访者,才能创造一种和谐、平等、轻松、安全的咨询氛围,形成良好的、具有治疗作用的咨询关系,通过这种良好的关系来促使来访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为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咨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来访者遇到了负面情绪的困扰,想通过咨询寻求情感支持,因此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要给来访者以充分的支持。

3.整体性和社会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咨询人员要有整体观念,全面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重视心理活动诸要素的内在联系,要考虑心理、生理及社区环境、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以使咨询工作准确有效,防止或克服咨询工作中的片面性。

咨询是涉及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活动,而心理活动具有隐蔽性、反复性、多变性等特点,因此咨询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多次咨询,来访者对自己长期关注负责才能达到。

因此,咨询者与来访者都要充分认识解决心理问题的社会性、长期性。

4.指导与非指导性的原则指导性原则是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指导,使之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非指导性原则也被称为价值中立原则,它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只要给来访者提供合适的心理环境和氛围,他们自己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该理论主张,咨询者不对来访者的价值观进行是非判断,不将自己的个人意见强加给来访者,而是鼓励来访者独立思考,自己去判断个人的行为表现。咨询者不应以权威面目出现,指导来访者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而是帮助来访者分析其行为表现,分析每一种问题解决方法的利弊,由来访者自己对自己的问题做出最终的选择。

指导与非指导是一对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这就意味着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要根据来访者情况,把握这对矛盾的尺度,灵活运用,实现咨询目标。

5.治疗性与预防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心理咨询人员不仅应尊重和关心来访者,与来访者建立起信任、和谐的咨询关系,重视来访者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诊治工作,更重要的是应重视在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其心理免疫力,提高以后生活中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导致有心理障碍的人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就要求心理学工作者不能只针对个别来访者进行医治,而应面对广大群众大力宣传心理咨询的有关常识,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让人们充分了解自己,争取做到自己给自己咨询和治疗。

五、心理咨询的目标与过程

(一)心理咨询目标

确立心理咨询目标对于整个心理咨询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可以帮助咨询者和来访者明确地预知可以达到什么目的,以及不能达到什么目的;为选择心理咨询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为最终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其目标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将潜意识内容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来访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出理智的觉察;行为主义学派的目标是消除来访者适应不良的行为,帮助学习建设性的行为,以获得和巩固所期望的新行为;来访者中心学派的目标是咨询者提供一种安全的气氛,引导来访者作自我探索,以便来访者能认识成长的障碍,能体验到从前被否定与扭曲的自我,从而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实现自我。

尽管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倾向导致不同的咨询目标,但排除理论倾向的影响因素,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特点。

1.内部的目标与外部的目标相结合所谓内部的目标,是指那些来访者本人提出的通过咨询希望自己可以达到的目标;而外部的目标则是由其他人对来访者提出的,比如咨询者、父母、配偶、老师等。通常,各咨询流派所提出的咨询目标多为外部的咨询目标。有时,咨询者依据某一咨询理论和个人偏好而制订的目标与来访者的设想和希望不相投合,但为了使咨询能够持续进行,咨询者与来访者应在某种程度上寻求达成一致的咨询目标。

2.中间的目标逐步向终极的目标靠近心理咨询的最终目标即它的根本目标,就是帮助来访者减少不良情绪,增进心理健康,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

而中间的目标则可以被看作是向着终极目标迈进的步骤。为推动咨询活动的进行,中间目标可以根据咨询的实际进行调整和推进。在理想情况下,通过实现多个中间目标,可以达到终极目标。但在实际的咨询过程中,能够达到终极目标的并不多,大多数咨询往往只达到了几个中间目标,其原因是咨询的效果受咨询者所采用的咨询理论的局限以及咨询者的专业技能的制约,此外来访者问题性质、严重程度以及咨询双方的配合程度等因素对于咨询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以矫正、发展和预防为目标矫正的目标主要是减少或消除来访者身上的某些消极的非适应性心理与行为;发展的目标又可称作增长的目标,它以帮助来访者挖掘自身潜能,提高适应能力,促进自我实现等为目标,主要是培养和加强来访者身上的积极、优良的品质。

预防的目标在于帮助来访者减少产生心理问题的现实的可能性与潜在的可能性,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如手术前的咨询,咨询的目标是通过给来访者足够的关于手术的信息、身体可能出现的变化、反应等,避免来访者在术后对自身的反应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从而达到预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