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744100000039

第39章 患者健康教育程序(8)

(二)目标评价分类

1.目标完全实现

指教育结果与教育计划中的预期目标一致,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使预期设定的目标完全实现。例如,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有效地戒烟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教育目标。经过教学活动,患者充分认识到了吸烟的危害,在规定时间内戒烟,达到教育目标的完全实现。

2.目标部分实现

指教育目标只是部分实现。在短期内完全实现许多健康教育目标并非易事,也许患者只能在认识上有些改变,但行为上并不实践,或只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这种健康教育效果说明教育目标只是部分实现。例如,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吸烟的习惯并没有完全改变,但在认识上已经有了提高,也采取了一些行动减少了吸烟量。这种认识和行为的部分改变也是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实际上,部分目标实现是健康教育比较常见的教学效果,这不仅是因为健康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也是由于患者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的牢固性。对目标部分实现的结果,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制订进一步的计划,以便目标完全实现。

3.目标未能实现

指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后,患者在行为和态度上没有取得任何效果。若未能实现目标,既不要一味埋怨患者,也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要通过一段细心的观察,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

二、评价的种类

1.形成评价

指为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信息过程。它的目的是使健康教育计划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使计划更科学、更完善,具有最大的成功机会,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及时纠正偏差,保障计划的成功。因此,形成评价主要针对健康教育程序中的评估、诊断、计划过程,其部分职能将延续至计划实施的早期阶段。

2.过程评价

指对实施阶段过程中的评价,即起始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开始之时,并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在计划执行阶段,过程评价可以有效地保证和促进计划的成功。

因此,过程评价是健康教育计划评价的重要部分。

3.效应评价

指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后,患者对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行为改变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过程。与健康教育结果评价相比,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行为的变化会较早发生,故又将效应评价称为近期或中期效果评价。

4.结果评价

指实施健康教育后,对患者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发生变化的判断。对于不同的健康问题,从接受知识到行为改变,最终出现健康状况变化,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故结果评价也称为远期效果评价,它是效应评价的延续。

5.总结评价

指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结果评价的综合,以及对各方面资料做出总结性的概括。总结评价可全面反映健康教育程序的成败,对计划完成情况以及成本效益等做出总的判断,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决策提供准确的科学数据。

三、评价的内容

1.学习需要评价

评价患者的学习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无内容的遗漏,或者患者有多种需要时,护士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考虑对病情有较大帮助的需要,而忽略了解患者疑虑的需要,导致无法取得患者的信任,降低了患者的参与感等。

2.教育诊断评价

教育诊断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范围。评价包括:①教育诊断是否真正符合患者的学习需求;②诊断是否有明确的目标性;③诊断排序是否合理。

3.教学方法评价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计划的成效。评价教学方法包括:

①教学的时机与场合是否恰当;②教育者是否称职;③教学材料是否适宜、准确和通俗;④教学方法是否得当;⑤教学进度与患者的学习兴趣如何。

4.计划目标评价

目标是健康教育效果的标尺。评价包括:①目标是否具体、可行;②目标是否包含学习的三个领域;③目标是否可观察、可测量;④目标是否有时间顺序。

5.知识行为评价

患者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患者做到知、信、行。因此,评价的重点应是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改变与否和行为的取向。知识是产生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了解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帮助预测其行为转变的可能性。态度是行为转变的前提,判断患者对健康和疾病的态度,可以帮助其行为发生本质转变。行为转变是健康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对行为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6.教育质量评价

教育质量评价重在普及和效果。因此,质量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患者健康教育普及率与合格率的监测上。普及率即实际接受教育的人数占应接受教育人数的比率,合格率为抽样检查的教育合格人数占抽样人数的比率。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还可以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评价的方法

1.观察法

主要用于对患者行为及操作技能的评价,重点评价通过教育患者是否产生健康行为。此法常用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交流信息所表现情感方面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即评价患者的态度和行为。

(1)直接观察法:利用护理人员的感觉来观察患者。患者的健康行为可分为外显健康行为和内在行为。外显健康行为有遵医嘱服药、遵守医院制度、主动配合治疗、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内在行为可表述为情绪愉快、关系和谐、人格统一、适应环境、健康投资等。

(2)间接观察法:即借助可供参考的资料进行观察。这些资料包括录像、患者家属的描述和病历记录等。

2.直接提问法

主要用于对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和情感方面的测评。直接提问的对象可以是患者或家属。直接提问应使用开放式提问方式,让患者尽量地描述,以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尽量少用封闭式提问方法。对家属的提问可以帮助提问人员判断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家属对患者的支持程度。

3.书面测验法

指用问卷或表格的形式对患者进行知识、技能和教育质量的测评,得出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技能掌握率和健康教育覆盖率。

(1)知识测评:即用标准问卷表进行测评。护士可以根据教育计划的要求,将患者必须掌握的知识或应知应会的内容设计成测试问卷,确定评分标准。测试完毕,由护士进行评分,分析教育效果,改进教育工作。

(2)技能测评:患者掌握健康技能是一个复杂、连续的过程,它需要在护士的指导下,通过重复多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标准。在对患者进行技能训练时,采用训练记录和书面评分法可以掌握患者学习的进度。

(3)质量测评:根据健康教育质量控制要求,建立健康教育普及率和合格率的达标标准,并用书面评分法确定抽检人数、抽检项目、抽检方法和评分标准,并据此对抽检护士或科室进行质量评定。

(4)表格式评价:为便于随时评价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可将健康教育计划的有关部分列成表格。护士完成教育内容后,在表格评价栏目上直接打勾,评价患者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护士长可不定期地抽查护士的健康教育质量。

课堂训练二 患者健康教育程序实践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患者案例资料的学习与讨论,了解学生对患者健康教育程序掌握的程度,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健康教育程序进行评估、诊断、目标、计划、实施、评价,分析问题以及撰写患者健康教育计划。

二、实践内容

1.阅读与分析案例资料

2.小组讨论

3.撰写患者健康教育计划以及实施、评价的方法

三、实践时间安排

实习共6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1.案例资料阅读与分析

2.小组讨论共2学时

3.撰写患者健康教育计划书,2学时(利用课外时间)

4.每组选出代表发言交流与师生讲评,2学时

四、案例资料

据许多年轻爸爸妈妈的反映,家中多了个生命,使家里多了几份生机,但也多了许多烦恼,特别是如何为宝宝提供一个健康和舒适的环境更是家长们要面临的一大难题。他们发现,冬天给宝宝洗澡时宝宝容易感冒,也不知道该怎么给宝宝洗澡,医院不对外提供此类服务,专门洗澡的地方又不好找,即使有这类场所,价格又较贵。

(一)案例

马女士,28岁,初产,产一8斤男孩,自然生产后回病房。BP:130/70mmHg,P:84次/min,心律齐,排尿好,宫底脐上两指,恶露正常,乳房条件好,待明日出院。有强烈学习婴幼儿护理知识的欲望。

(二)讨论思考题

1.你认为需要对她进行哪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方面情况的评估?

2.主要健康教育诊断(包括原因依据)有哪些?

3.你准备采取的健康教育措施和活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