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7755600000029

第29章 关于吴国的议论

春秋后期,列国东南隅崛起了吴霸集团,这个集团包括阖闾、夫差、伍员、伯嚭及孙武等人物,阖闾为了谋国创霸,在他周围团后,这个集团基本保持了创霸活动的连续性,但以伯嚭之奸、伍员之直和夫差之愚,终于将得到的霸业自行毁灭。

吴霸集团的特点在于:第一,创霸前没有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主要谋臣伍员虽然不乏战略,但终究未提出指导国家大政的深远思想,他们无法根据长远的政治战略来制定对外政策,因而发生了对越关系上的严重失误。他们致力于创霸,但因没有统一的战略思想做指导,又不自觉地培植了自己霸业的毁灭者。第二,吴国创霸是在两代君王手中完成的,由于主要负责人的中途更换,其集团内部的关系比较复杂,加之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以实现集团成员的思想统一,因而后期发生了较大的内部分歧,致使自己成为内耗最大的创霸集团。第三,除主要负责人外,集团的其他成员都是外来人才。外来人才的介入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引进和传播,有利于对本国优势的发掘和利用,这是它能够迅速强大的原因之一。但对外来人才正确的观念和见解却缺乏广泛地理解,如伍员后期的主张几乎没有得到朝臣的支持,他的智略甚至不能被主要负责者接受。吴霸集团在前期出现过专门的军事人才孙武,曾构成了它的一大优势,但孙武提早功成身退,这种优势只剩余威而不能持久。第四,吴霸集团靠强力逞威,它一扫昔日中原霸主对仁义的尊崇,把自己的兴旺建立在武力之上,这既反映了社会向战国之世过渡的历史特点,又以自身的活动促进了这个过渡。吴国盘江临海,是一个水战之国,它对武力的注重也促进了古代水战技术的发展。

吴国原被看做外夷之国,吴霸集团的崛起,打破了晋楚长期争霸的主格局,标志着春秋政治活动中心的“外移”,也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广泛交流。

夏代少康的庶子无余被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建立越国,长期以来与周人很少往来。

春秋末年,越国常与吴国作战,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击败。越王勾践在谋臣范蠡、文种的筹谋和支持下,赴吴国臣事夫差,屈服求和,归国后他卧薪尝胆、刻苦图强,在谋臣们的辅助下整顿国政,韬光养晦,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

后来在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