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的铁血卫队
7757300000023

第23章 王世和因为“受贿”,被蒋介石撤职

1932年5月,蒋介石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赞同日军在上海的公共租界驻兵(这为1937年“八一三”事变埋下祸根);6月,不顾外敌威胁,以武汉、庐山为中心,开始进攻红军。

为了便于就近指挥,更好地“剿共”,蒋介石听从江苏省主席熊式辉的请求,将海陆空三军总司令南昌行营改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设立在南昌中山路上的百花洲,杨永泰为南昌行营秘书长,熊式辉为行营办公厅主任。接着,蒋介石又接受了谋士杨永泰的建议,把经常跟随他的参谋人员和侍从秘书、副官以及侍卫等人员组成侍从室,列入南昌行营编制之内,调总司令南昌行营第一厅中将副厅长晏道刚任侍从室主任。

新组建的侍从室机构共分为一个室四组,第一组负责警卫,由军委会特务团团长王世和兼任组长,下设侍卫官与特务员;第二组负责秘书,以毛庆祥为组长;第三组负责调查记录,由邓文仪出掌;第四组负责总务,陈希曾任组长。此外,附设侍从参谋三人,专为蒋献策。

蒋介石亲自坐镇南昌,调兵遣将。

这时日军仍然对中国咄咄逼人,全国人民原以为蒋介石复出后会成为抗日救亡的顶梁柱,此刻见他高调唱着“攘外必先安内”国策,《中央日报》拼命为之“鼓与吹”,政府上下对抗日并不买账,反将重心放在“剿共”上。各地抗日救亡的呼声继续高涨,一浪高过一浪,民间纷纷组成“锄奸团”,甚至有人放言要刺杀蒋介石,以达成抗日救国的目的。“一条道上走到黑”的蒋介石成为众矢之的,人身安全也成问题了。为了保卫蒋介石,王世和日日十分谨慎地布岗排哨,随后找到熊式辉说:“先生驻地要精心布防,不能出丝毫差错,否则,你我难逃干系。”

熊式辉不得不将自己的亲兵卫队拿来护卫蒋介石,并且派自己两个侄子熊滨、熊渭从安义原籍招募了100名青年学生,编成一个大队,下辖两个中队,名为江西省政府卫队(简称府卫大队),选派嫡系第5师时旧部蔚鸣宣任大队长。府卫大队的服装一律仿照中央宪兵团的服装式样,官兵都是黄色厚呢军服、军帽,翻面皮鞋。薪饷也比一般军队高;每星期外出野操一次,服装整齐,招摇过市,人称少爷兵。有了这些护卫措施,熊式辉以为万无一失了。

一日,王世和找到熊式辉说:“先生说百花洲太吵闹,希望于军务之外找一个环境较为安静幽美的地方作为休憩的行馆。”

熊式辉便命令自己的秘书长刘体乾寻找,随后回复王世和说:“觅得江西省科学馆新建楼房一栋。”

王世和先去查看,此楼房四面筑有围墙,坐落在中山路东头,与南昌行营同在一条马路上,相距不远,环境也不错,表示满意。

蒋介石对吃不太讲究,只要宁波风味就行,不知何故对住却十分讲究。随后,他本人由熊式辉、刘体乾、王世和陪同前往察看,也表示满意,于是就住了进去。

谁知他住进行馆不久,一天深夜,突然老天爷下起了大雨,暴雨竟然冲倒行馆围墙一角,砰的一声巨响,把蒋介石从梦中惊醒,一骨碌从床上爬起,忽然又听到外面有人高声喊:“雨来啦!”喊者说的是南昌土话,蒋介石心一慌没听清,满脑都是“匪情”的他以为是“匪来了!”,吓得连爬带滚,跌倒在楼梯中间……

这一跌不要紧,当侍卫人员跑过来把他扶起来时刻,竟然跌伤了脚部。

这时府卫大队荷枪实弹对着围墙一阵狂扫,空忙一场,也不见半个“匪”影。

王世和等人蒋介石抬到楼下坐定,立即派人去察看究竟,才知是围墙倒塌。蒋介石闻讯,勃然大怒,对着王世和举拳就要打:“看你找的好地方!如此粗心,不听话,有意陷害我!”

王世和挨了打,怒气冲冲地打电话斥责熊式辉:“新建围墙何以一下雨便会冲倒?!”

“这……这……”熊式辉哪里知道?

“你们拿老百姓的,吃老百姓的,穿老百姓的,就是给谁也不办好事!建筑豆腐工程,记住害人终要害己!”王世和撂电话了。

这话说到熊式辉的软肋上了。他立即叫来刘体乾,责他办事太不妥当,下令:“一定要彻查严究。”

刘体乾见出了乱子,不敢怠慢,不等天明,即派府卫大队长蔚鸣宣带同卫兵多人,把省科学馆馆长刘鹤晃、建筑厂商裘景然两人从床上叫起,五花大绑押解到省府,硬以“营私舞弊”、“偷工减料”的罪名移送法院,并呈报南昌行营。

这方才对王世和和蒋介石有了一个交待。

后来,馆长刘鹤晃托人重金疏通,以房屋并未验收为由,经保释了事。而建筑商裘景然则被判处徒刑,坐了两年监狱。这是后话。

蒋介石在南昌受了惊吓,觉得晦气,遂离开南昌,移往武汉,住在汉口怡和村,自任“剿匪总部”总司令兼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继续组织对红军发动的第四次“围剿”。

王世和和侍卫们一起住在怡和村,这是租用的一栋教会的房子,房间不多。铁道部平汉铁路管理局局长何竞武兼任“剿匪”司令部平汉路运输司令、护路司令,为了讨好蒋介石,特意给王世和和第一组送来一卡车西瓜,由于屋内没地方放,只好卸在门外。蒋介石回来一见,问知是何竞武送来的,马上打电话把他叫来,大骂说:“我只要你把事办好,谁要你送东西……”说罢,气一上来,把西瓜打破了好几个,命他立刻运走。

在此之前还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情。在1931年10月蒋介石平定天下后,到杭州澄庐休假。当时浙江省会公安局长何云,当过黄埔军校的副官,见蒋介石天天在楼外楼吃香喝辣的,于是派人给在澄庐守家的侍卫人员送来六大盆的佳肴。结果,众人正在进膳时,蒋介石夫妇回来了,蒋介石一见大怒,用手杖打碎了几个菜盆,对王世和和何云大骂了一通。

前账后账一起算,这次蒋介石终于不饶王世和了。由于王世和“舞弊受贿”,被蒋介石调为参议闲职,由侍卫参谋宣铁吾接任他的侍卫长之职。

蒋介石为什么三番五次不准王世和“受贿”,并且这次一怒之下撤了他的职呢?一是王世和当年在宁波有过“劣迹”,在蒋介石脑子里已经有坏印象了;二是蒋介石担心他吃人家的拿人家的,口软手软,学明朝和清宫的宦官向自己进“谗言”,自己万一不察就被他“迷惑”了。

但是,蒋介石最为关键的赶王世和走人的原因,是因为宋美龄对王世和不满意。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后,就一直叫蒋介石“达令”。达令系英语Darling-—亲爱的——的发音。蒋介石没学过英语,宋美龄称他“达令”,他学着样儿,于是回称宋美龄“达”,那“令”也没了。两人这般亲昵的称呼,让识字不多的王世和很是不理解,听着一个叫“打铃”一个叫“打”的,私下就对人说:“什么打铃打铃、打打打的,一不是学堂上课,二不是食堂吃饭!打铃打铃,你们看,这洋话说的啥玩意儿!”他的理解让许多人哄堂大笑。

谁知竺培基偷偷地把他的话语告诉宋美龄,于是宋美龄就认定王世和“土”,加上认为他是“原配毛氏的人”,于是一直揪住他的“土”、没有文化在蒋介石前面做文章。蒋介石一贯是女人面前耳朵软,宋美龄说多了,就对王世和越来越不顺眼,看不惯了,就眼不见心不烦,干脆叫他卷起铺盖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