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的铁血卫队
7757300000004

第4章 蒋介石把孙中山的卫士调来给自己当卫士连长

1924年10月,黄埔军校一期生毕业前夕,广州商团团长陈廉伯勾结香港的英帝国主义分子,私下送来军火,阴谋推翻孙中山的革命政权,成立所谓的“商人政府”。孙中山紧急命令蒋介石把黄埔军校学生编成两个教导团,把入伍生总队全部动员起来。14日夜,教导团包围沙基和西关两个商团部,将其全部缴械,并将陈廉伯拿获,交法庭审判。蒋介石平定了商团叛乱,为巩固广州革命秩序立下一功。

10月25日,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曹锟,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召开国民会议。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临行前,他召集许崇智、杨希闵、刘震寰等人开会,决定举行东征,讨伐叛将陈炯明。

1925年1月,北京来电,说孙中山先生病重,指示广东军事由蒋介石负责,党务由廖仲恺负责。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召开会议,传达孙中山的指示后说:“为了祝愿孙总理早日恢复健康,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把东江的陈炯明叛军消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统一广东。”

随后,东征军兵分三路,杨希闵和刘震寰分别担任左、中路,许崇智粤军为右路,蒋介石率黄埔军校学生组建的两个教导团编入右路军,并为右路军参谋长。除两个教导团外,蒋介石组建了一个宪兵排,由宓熙充任宪兵排长,隶属自己麾下。

他组建宪兵排做什么呢?一是负责维持军风纪,二是担任警卫工作。蒋介石为什么选定宓熙为排长呢?因为宓熙是孙中山的卫士。

宓熙是浙江宁海人,也是“老革命”。1921年,蒋介石到粤军第2军当参谋长时,宓熙就在军部当收发员,开始认识蒋介石。当年七八月间,孙中山讨伐陆荣廷桂军时,宓熙没有随第2军出发,被调到了总统府当卫士,从此跟随孙中山做警卫。1924年10月平定商团叛乱时,宓熙编入黄埔军校教导团的连队,并参加了包围沙基的战斗。孙中山去北京后,他没有一同北上,而是被安排留在黄埔军校。

这个宪兵排是由军校警卫队编成的。黄埔军校成立时,蒋介石就组建了校本部警卫队,除担任全校警卫工作,兼行使宪兵职权,队长为胡公冕,编制宪兵90余名。胡公冕是浙江省永嘉县五尺村人,出身很苦,参加过革命军,当过排长、连长,也当过师范教员。1921年10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党组织派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参加筹建黄埔军校工作,到浙江招考黄埔第一期学生。警卫队成立时,黄埔军械缺乏,而军校宪兵是唯一持有粤造毛瑟枪的单位。

这个宪兵排成立后实际上成为蒋介石的私人卫队。王世和的侍卫小组负责内卫,宪兵排负责外围警卫。

2月1日,东征军开始出征。次日,黄埔教导团从黄埔岛向东莞出发,侍卫小组和宪兵排随从蒋介石一起征战,担任他和指挥部的卫队。5日,教导团进驻东莞县城,2月14日,进至淡水城外。一路上,跟随在蒋介石身边的卫士,达到40人之多。

淡水是惠阳县的一个要镇,北距惠州约70华里,地势险要,四周有一道坚固的城墙,易守难攻。驻守淡水的敌军为第5军熊略部,共4000人,叛军将领洪兆麟得知革命军东进淡水后,立即下令驻惠州、海丰等地敌军赶去增援。

当日,东征军的将领们和苏联顾问开会商讨作战问题。蒋介石说:“对淡水围而不攻,困住他们,逼等他们投降。”

“大批敌军正从西路赶来增援,日内可到,应赶在敌援军到来之前攻下淡水,否则腹背受敌,将会招致更大损失。”第2师师长张民达说。

其他与会者都赞同这个主张。苏联顾问力主立即组织攻城,并且提出说:“由军校教导团负责攻城,张民达师负责阻击增援之敌,许济旅为预备队。”

最后,会议通过苏联顾问的方案,并决定在教导团中挑选一批将士组成奋勇队(敢死队),担任爬城任务。奋勇队由军官10人(其中国民党员2人,共产党员8人)和士兵组成,由第1营营长沈应时任奋勇队队长,杜聿明、陈明仁等105名黄埔一期生为队员。奋勇队再分成若干攻击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亲自作动员,勉励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于以一腔热血,去浇灌革命的主义之花。

次日拂晓,革命军开始攻城。军校教导团炮兵在南门外高地首先向城上发炮,轰击敌军守备工事。接着,奋勇队携带着七架攻城竹梯,悄悄地到达攻击出发位置,炮声一响,便开始向城墙跃进。快要逼近城墙时,不少骨干带头冲锋。但因守敌在城墙上顽强抵抗。奋勇队采取苏联顾问提出的“人梯法”爬城,终于歼灭城墙上的守敌。东征军各部从四面八方冲入淡水城,终于将敌军1000多人全部俘虏。

黄埔校军首战告捷。王世和等人随蒋介石在指挥部进行近卫,得知前方获胜,也是欢欣鼓舞。接着,他们跟随着蒋介石随部队继续往前推进。

3月13日清晨,在何应钦率领下,教导第1团在棉湖与陈炯明另一主力——“救粤军”总指挥兼第1军军长林虎接上了火。蒋介石在第一团进行指挥。但是,第一团这时只有1000余人,而林军达七八千人之多,力量对比悬殊。蒋介石说:“叫左翼的钱大钧第2团赶快增援!”

何应钦哭着脸说:“通讯失灵,联系不上!”

“右路许济旅呢?”

“也失去联络,情况不明。”

这样,只有教导第一团孤军死战了。蒋介石严令何应钦:“一定要坚决抵抗,不准后退。”

苏联顾问加伦将军也亲上战场,协助指挥作战。

面对人数众多、气势汹汹的敌人,何应钦命令第1营任前锋,二营为后卫,三营为侧翼,学生连担当警卫,在王厝仔一带监视敌人动向。

由于敌军来势凶猛,战斗一开始,教导团便处于劣势。突然炮兵连的炮火停息下来了。敌军炮火变得强大起来了,为了计诱敌军炮兵,蒋介石命令随行的副官刘祖汉:“搜集五颜六色的被单及大布巾,制成大型旗帜,插满整个山头。”

王世和等人很奇怪:弄这些干什么?刘祖汉也是奉化老乡,与蒋介石有过结拜之交。于是,几人也跑过去,协助刘祖汉。

嗨,他们把旗帜插上山头后,还真的起作用了!林军误以为插旗的山头有重兵布防,炮火朝插旗方向猛烈炸射。蒋介石目的在虚耗敌军火炮,并迟滞敌军行动,静候后方增援部队。但是,敌军炮击了一阵,发现了其中的诡秘,突然一发炮弹呼啸着朝蒋介石等人站着的地方飞过来了,“卧倒!”副官刘祖汉为了保护蒋介石一把扑过去,“轰——”炮弹就在他们身边爆炸。

结果,刘祖汉被炮弹碎片削去一臂。

敌军成群喊着,冲过来了。教导第1团前锋第1营第2连不少人被缴了枪,第1、第3连官兵也开始往后退。敌军黑压压的一片,前锋距团部指挥所只剩下两三百米了。蒋介石和苏联顾问加伦将军非常着急。蒋介石见势不妙,使劲对何应钦下死命令:“必须坚决顶住,决不能后退!”

“敌军成堆,抵抗不住啦!”何应钦喊着。

蒋介石似乎醒悟过来了,转身对刚进入团部的炮兵连长陈诚:“把炮架起来,你要亲自发射。”

6门旧式七五大炮全都架起来了。陈诚亲自发射,眯着眼睛瞄准,随后拉火,打了第一炮。刚才由于急射,大炮打了十几发炮弹,撞针发软,炮就哑了。这次出乎意料,大概因为歇了一段时间,撞针经过冷却又恢复了原有硬度,“轰!”大炮不仅打响了,而且命中一堆正向团指挥所进攻的散兵,炸得他们死的死,飞的飞,没死没飞的吓得发出怪叫声,撒腿而逃。

“好!”蒋介石攥着拳头,继续亮开嗓子喊起来:“快打!”

陈诚接着打出第二炮,向着村东头发射,“轰隆”,又炸中了,泥土伴随着尸体飞向半空中,敌兵纷纷退入了曾塘村。

“好啊!打第三炮!”蒋介石又叫起来了。

陈诚又发射第三炮,以曾塘村一棵树下的敌兵为目标,“轰隆”一声,观测兵一点数,大声报告:“毙敌20余人!”

“好啊!好啊!”官兵都叫起来了。炮连官兵立即推出其他几门大炮,对着敌兵一齐打响。炮声轰隆隆地响,声威大震。何应钦当即命令第2营营长刘峙:“你,亲自率领总预备队冲锋。”

刘峙立即喊道:“第6连,端起刺刀!”带头喊着“杀啊”,冲出阵地,向敌阵发起了冲锋。激战到中午时分,教导第1团左翼转危为安。

战斗延续至黄昏时分,左翼钱大钧率领的教导第2团终于赶到,投入战斗。林军后方突然遭到猛击,惊慌失措,只好向五华、兴宁方向溃退。

战后,刘祖汉因为护主,左臂中弹致残,被蒋介石送去日本进修。王世和见证了他用身体猛扑这一幕,终于学习到了保护主子的绝招——用身体扑。以后在随扈作战时,他时刻准备着去“扑”,对蒋介石进行贴身保护。但在作战途中,真正轮到他去扑的机会很少。因为他和侍卫小组负责内卫,宓熙率领的宪兵排负责外围保卫,轮到内卫上场的机会并不多。

但是,每当战斗一紧张,蒋介石的脾气就不好,陈洁如在后方,王世和的主要任务还是率领“三蒋”一起为他做宁波菜,以舒解情绪。

蒋介石率领的右路粤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中路、左路的杨希闵和刘震寰却心怀异志,不仅进军缓慢,而且乘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的机会,加紧与北洋军阀政府和香港英帝国主义分子勾结,6月初公开发动武装叛乱,派兵占领省长公署、粤军总司令部、公安局等要害部门,占据广州。为平定杨、刘叛乱,广东革命政府下令许崇智和蒋介石率部回师平叛。在中共广东区委和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配合下,右路东征军和铁甲车队并肩作战,于6月中旬粉碎杨、刘叛乱,广东政府得以转危为安。

7月1日,广东革命政权——海陆军大元帅府改组,正式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宣布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着力实行军事、行政和财政等方面的统一。

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后,黄埔军校宪兵排扩编为卫士连,宓熙担任卫士连长。以后,蒋介石出入行动,除了王世和和他的侍卫小组外,宓熙带一个班长和一班卫士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