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的铁血卫队
7757300000075

第75章 蒋介石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延安之行

中共代表团撤离之后,蒋介石下达了进攻延安的命令。

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派飞机轰炸延安。14日,胡宗南指挥7个师15万兵力,大举向陕北解放区进犯。

3月19日晨,在南京官邸的电讯员终于收到了蒋介石久盼的胡宗南从前线发来的捷报,喜形于色地报告说:“胡部进占延安城。”

蒋介石接到电报一看:“我军经七昼夜的激战,第1旅终于19日晨占领延安,是役俘虏敌五万余,缴获武器弹药无数,正在清查中。”大喜,立即下令南京与西安的商店和居民当晚一律悬挂国旗,燃放鞭炮庆祝“陕北大捷”。

由于蒋介石下令催动所有的宣传机器进行宣传。报刊、电台对延安大捷大肆进行宣传鼓噪,弄得中外记者个个心跳,纷纷要求进行战地采访,前去延安。

这可急坏了前方的胡宗南。

原来延安是毛泽东主动撤出的,他所谓“经七昼夜激战”之说,纯属“天方夜谭”,所谓“占领延安”,只是占得一座空城,哪有“五万共军的俘虏”和缴获的“无数”武器弹药?记者们来了,肯定要参观“俘虏”和观看“缴获的武器”。胡宗南急得团团是转,手下参谋急中生智,在延安城四周紧急设置战俘营10座,抓来500名村民,再从国军中挑选出1500“伶俐”士兵,混合夹杂在一起,紧急加以排练。他手下的参谋长问道:“‘战俘’难题解决了,‘缴获’的武器没办法解决!”

胡宗南亲自下令:“尽量搜集三八式和汉阳造的步枪送到战绩陈列室!”

“但数量太少,与‘无数’相差甚远!”

“把警备延安的地方部队的武器也下令速速送来。”

“他们的武器取过来,八路夜袭的话,可就麻烦了!”

“武器白天送去陈列馆,晚上送回去。”

结果,当记者团千里迢迢赶到延安后,10座战俘营由2000名“战俘”轮番唱戏。“战俘”在第一个战俘营被记者参观完后,记者才起身离开,马上被汽车赶运记者正去着的下一个战俘营。运送记者的汽车司机奉命在途中故意开慢速度,或有意抛锚,以拖延时间。当记者们赶到第二个战俘营时,急急赶来的“战俘”们早已准备就绪了。胡宗南的绝招玩得记者们团团转。

弄虚作假之事,总不免会要露出马脚。对扮演战俘和充当解说参谋的人,事先都规定了应急措施:当你无法回答时,就立即挺起胸脯,规规矩矩地立正,一言不发。但记者还是发现了“俘虏”玄机,说:“咦?在昨天那个战俘营,我不是见过你吗?”“俘虏”们立即按照事先的预案,挺起胸脯,“啪”地一个立正,而后一言不发。

记者们也对他们无法可治。

不过,胡宗南对付记者有绝招——除了蒙骗之外,就是银弹攻击,不少南京去的记者被击中,一手接钱一手操笔,信口吹法螺,把一篇篇吹嘘大捷的“战地通讯”、“战地报道”发往南京,弄得《中央日报》等诸大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

此时因为“火炉”南京太热,蒋介石正在庐山避暑。在离开庐山前,他曾指使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对毛泽东下达了一道“通缉令”,罪名是“意图颠覆政府,其为内乱犯”,把一年前还握手笑谈的毛泽东“悬赏通缉”。谁知南京报刊宣传攻势的热度比“火炉”的气温还热烈,传奇的英雄、意想不到的战斗传说、智勇双全的指挥官事迹……连篇累赘,撩得蒋介石也在庐山坐不住了,又返回南京。

报章的宣传还在升温。蒋介石如同许多对战局一无所知的人一样,渴望着去延安看看。

延安是毛泽东等人的驻地,从1935年开始就一直是中共的领导中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人在这里生活了十多个春秋。延安,对于蒋介石这样爱好旅游的人来说,无疑充满莫大的魅力。

早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就曾准备亲赴延安去,和毛泽东对话,一则提高个人威信,二则以既得抗战胜利果实压倒共产党。为此,侍从室内部也做过一些飞赴延安的准备。俞济时内定了黎铁汉、竺培基、施觉民和俞滨东、赵懿英、项德颐以及警卫旅长楼秉国等十几个人随行,且选了内卫一个便衣班同行,并由黎铁汉统一指挥。俞济时召集他们开了一个会,最后交代说:“这是机密,不要对别人乱讲。”

随后,俞济时命项德颐去老街32号军委会机要室主任毛庆祥处,联系准备去延安时用的密电本。

一天,警卫旅旅长楼秉国和俞济时说话后,回途遇见项德颐,便问道:“侍卫长叫我同去延安,你有这个胆识吗?那里是赤化区,很危险……”

项德颐回答说:“抗战如果胜利了,大家以和平相处为贵,我估计不会出什么意外。”

本来项德颐也是这么想的。谁知楼秉国这么一问,却又紧张起来了,想起传说中的西安事变,难免又忐忑不安起来。隔了几天,上面又没动静了。项德颐于是跑去问俞济时。他说:“你整装待发好了,毋庸多问。”

和项德颐一样,众人表面上对这次随去延安镇静自若,而内心都惶惶不安,生怕到时西安事变的“悲剧”再次发生。但这是命令,谁也没办法,只得去服从,个个终日翘首,等待成行消息。

突然,一日,楼秉国告诉项德颐说:“你可以放心了。”

项德颐问:“放心什么?”

“先生经与陈辞修、何应钦、张岳军、白崇禧、陈果夫、陈立夫、谷正伦、商启宇、戴笠等人秘密研讨,众人一再向先生进谏,说是延安不能去,万一重演第二次西安事变,刚胜利后的中国百废待兴,由谁来主持呢?我们可以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呀!”

于是,众智囊反过来建议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演“鸿门宴”。

蒋介石在亲信们进谏的压力下,也犹豫起来了。他于是把自己的思想请教“贤内助”宋美龄说:“我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已近20年了,准备和共产党人对话后来个假引退,全国各党派及工商界一定会拥护我执政。到时刻,我对今后建国工作可以放手独行,首先要铲除共产党。”

他准备像前几次下野一样来个“先下再上”,对国民施展一个“欲擒故纵”高招。宋美龄也反对他去延安,回答说:“你亲至延安,这是贬低自己的威信,多此一举。如果一旦假引退弄巧成拙,岂不是节外生枝,多招致是非?按当前中国统帅人物来讲,除你属谁?再说我在国难期间救国救亡奔波欧美救援的苦心,难道也付之东流吗?以公以私来讲,现在不能引退。”

蒋介石终于取消了延安之行。1945年8月19日,俞济时明确地通知项德颐说:“延安不去了,你休息几天吧。”项德颐听了如释重负,心神却隔了好几日才安定下来。

蒋介石那次延安之行告吹了。而这次蒋介石被社论和心理战撩起对延安之行的热望一起,如果去延安,与上次的情形,则完全不一样了。延安已被胡宗南大军占据,完全没了第二次西安事变的危险。且蒋介石以国军最高统帅的身份、以占领者的姿态进驻毛泽东的“巢穴”,这在国人乃至全世界前“都极具意义”。因此,他的这一念头一出,虽然去延安可能还存有不少风险,但党国要员乃至“智库”们都没人阻拦。蒋介石决定说:“尽快成行,俞济时通知胡宗南进行准备。”

胡宗南接到蒋介石要来延安的指令后,立即忙碌起来了。飞机在西安与延安之间多次往来,从西安把洋瓷脸盆、澡盆、马桶、沙发、钢丝床、山珍海味、西餐用具及西餐厨师等运抵贫苦的延安,再调集最先进的大炮部署在延安四周进行警戒,宛如大敌来临。

随即,石祖德也派了一批侍卫前去打前站,检查延安城内外的安保措施是否到位。一切就绪,蒋介石启程了。

1947年8月7日,蒋介石乘坐着美龄号波音专机飞临延安,在延安简易机场尘土飞扬的跑道上降落,随即,被重兵接送到延安城内最好的、戒备森严的边区外交宾馆。

当天下午,蒋介石亲自在延安城内主持召开了旅以上军官会议,专门研究出兵增援榆林的问题。

晚上,蒋介石单独与胡宗南再次研究榆林作战问题。胡宗南说:“此次共军打榆林的真正意图,也许是准备在米脂以北伏击我增援部队。”

“今后陕北作战,不必再强调稳扎稳打了,采取急进猛打的战法,弥补以前与共军作战显露出的缺陷。”蒋介石强调说,“迂回增援的整编第36师不但要隐蔽,而且行动要快,要达到出乎共军意料的奇效。”

为此,蒋介石还告诫胡宗南说:“陕北为主要战场,为匪之首脑所在,如不肃清,后患无穷。本令7月底彻底肃清,现在决定延长一个月,8月底定须肃清。”

当夜,石祖德率领武装卫队驻守在四周,胡宗南的精锐嫡系部队在外围担任警戒。

第二天一大早,在大群侍卫们荷枪实弹的保护下,蒋介石出现在延安城里,到处转悠。

俞济时等人伴随着蒋介石来到了枣园。蒋介石终于看见了被自己“通缉”的毛泽东住过的那间窑洞,只见它与当地农民的窑洞没有两样。俞济时说:“看,门窗是没油漆过的旧木头做的,洞内墙面剥落,靠窗的那张榆木桌桌面坑洼不平,简陋的床也是榆木钉的。”

尽管蒋介石对毛泽东等人的情报十几年来一直没中断过。此时此时,面对延安小城和这些近乎原始的窑洞,他还是感到十分震惊,怎么也无法想象老对手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如何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如何有效地指挥着千军万马在全国战场上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政府军作战、对抗,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如此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蒋介石惊讶毛泽东的意志,感叹他的毅力。跟从着他一起观看的侍卫们,也是一个个“啧啧啧”地感叹不已。

突然,蒋介石发现窑洞外院子有棵树,走过去,树下有个石凳,旁边还有架纺线的纺车。他指着纺车问道:“毛泽东要这东西做什么?”

胡宗南回答说:“由于我大军围困,延安物资匮乏,据说这是毛匪亲自纺纱用的!”

蒋介石见他称毛泽东为“毛匪”,瞪眼看了他一下,而后,试着摇了摇纺车。纺车吱呀一声,线断了。他站起身,摇了摇头,随即快速走出了窑洞。

在门外,胡宗南又告诉说:“旁边和下面是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等人住的窑洞。”

蒋介石瞧去,外观和毛泽东这间窑洞都一样,估计里面也差不多,立即绕开了。

离开枣园后,蒋介石直接回了边区外交宾馆,审定了胡宗南送来的作战计划,当天就离开了这个让他心绪不宁的地方。

这是蒋介石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延安。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才过十几日,就有消息传来:由他在延安亲自审定的作战计划由胡宗南执行下去,完全弄砸了,派出去的整编第36师两个整编旅共6000多人在沙家店被歼,在延安城内接见过的旅长刘子奇被俘。该师另一个旅——整编第28旅赶紧撤离榆林,在清涧岔口又被解放军截住,伤亡3000多人。胡宗南在陕北作战由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了。

10月,整编第76师师部和一个旅被歼,师长、参谋长和旅长全部当了俘虏。没有两个月,蒋介石在各个战场上大败。毛泽东则以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名义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言指出,蒋介石及其集团一贯坚持卖国、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使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宣言中及时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收复延安的欢庆气氛还犹在眼前,而前方战局的急速逆转,也让在蒋介石身边服务的俞济时、陈布雷、石祖德等人惊讶不已,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