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全史野史篇
7758400000022

第22章 帝王野史(1)

弑父夺权的杨广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是在北周大象三年二月(公历581年3月)接期北周静帝禅让即皇帝位的,国号为隋,并以长安旧城为都,两年后迁都大兴(原长安东南)。隋文帝建国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灭掉了后梁和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和一个半世纪的南北朝分治的历史,他还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改革措施,并躬行节俭,奖励良吏,惩治贪污,宽缓刑罚,留意民间疾苦,发展农业生产,使社会开始呈现出繁荣兴旺的最象,隋文帝也因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

杨广是杨坚的次子,母为独孤氏。少年杨广姿仪秀美,聪明好学,深得杨坚夫妇喜爱,杨坚称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杨广之兄杨勇立为太子。隋文帝为了使晋王杨广受到锻炼,任命他为柱国、并州(治今山西太原)总管,镇守北方重镇并州。在开皇八年(588年)的伐陈战争中,二十岁的杨广任大元帅,率军攻入了建康,灭亡了陈朝,班师后官拜太尉。开皇十年(590年)又被任命为扬州总管,镇守南方。战功与荣耀使杨广意骄志满起来。他开始对他哥哥杨勇心怀不服,图谋夺取太子的位置,以使将来接替帝位。他先是靠伪装清苦不近声色等假象,使威望高过杨勇,继而又与杨素和独孤皇后勾结,使隋文帝渐渐疏远和疑忌太子杨勇。杨素曾追随杨坚定天下,是杨坚最宠信的重臣,封越国公,贵盛无比;独孤皇后则深得文帝宠爱,政见常与文帝相和,宫中称为“二圣”。这两个人的意见都举足轻重,加之杨素在朝中的大肆活动,终于使隋文帝决定废掉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隋文帝的失误就在于这次废立上。他万万没有想到,他所船重的新太子竟会对他下毒手,并丧送了他所开创的大隋帝业。

杨广弑父夺权是他夺取了太子位置之后的又一步骤,时间是仁寿四年(604年)七月。这一年,是隋文帝称帝后的第二十四个年头。此时的隋文帝已不像即位之初那样励精图治,他已经逐渐变得苛薄不仁,听信异端邪说。而且,自打仁寿二年(602年)独孤皇后死后,他开始纵情声色,整日与陈氏、蔡氏两个美人淫乐;并将两人分别封办宣华夫人、容华夫人,宠爱至极。到后来,他干脆将政事交给杨广,在仁寿宫中杜门不出,与二美人厮守在一起。由于淫乐过度,身体虚弱,不久便得了重病。杨广见父亲病将不起,便秘密给在病榻旁侍疾的杨素写去一信,探问父亲病情,并请教对策。杨素即“录出事状以报太子”,但事有不测,杨素的回信被宫人误送到文帝手中。文帝“览而大恚”(《隋书·杨素传》)。正在这时,文帝的宠妃宣华夫人陈氏又来哭诉,说是太子欲对她施暴,文帝听罢,更是火冒三丈,马上让侍疾的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起草诏书,要废掉杨广,重新立杨勇为太子。

形势的骤变使杨广一下子处于午分危急的境地。杨素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杨广,经二人策划,决定一不做,二不林,杀死文帝,夺取君位。

杨广首先伪造文帝的诏命,逮捕了柳述、元岩两人,将他们投入了大理寺监狱,接着,命令东宫卫士加强宿卫,门禁出人都由亲信宇文述、郭衍监察。杨广又挑选了健壮宫奴三十人,怀藏兵器,站立在仁寿宫内门巷各处,不准外人进去。在文帝身边,还有侍疾的文华、容华两位夫人及一些官人,杨广都设法将她们支开,这样,在病危的隋文帝身边已经没有了一个亲近的人,他居住的仁寿宫也都换上了杨广的人把守,重病缠身的隋文帝陷入孤苦无援的境地。

杨广对侍疾者及官人侍卫的大撤换并未就此为止。他把亲信、右庶子张衡派到文帝身边,顶替了柳述、元岩及文华、容华两夫人的位置。就是在张衡人殿“侍疾”的七月了未日(8月13日),隋文帝一命呜呼。

关于文帝死亡的直接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杨素、张衡进毒给文帝;一说是由杨素指挥,张衡将文帝打死。此两说尽管莫衷一是,但文帝之死与张衡“侍疾”有关是毫无疑问的。《隋书·张衡传》还有这样的记载:当杨广称帝后下令处死张衡时,张衡大呼日:“我为人作何事务,而望久活?”由此可以反证,张衡是受杨广指使杀死文帝的直接凶手,杨广为了掩盖事实真相,杀人灭口,死了张衡。

杨广为夺取帝位所采取的这种手段是非常凶险的。首先,他矫诏逮捕孑柳述、元岩,便除去了夺权道路上的两个最大的障碍,因为这两个人都是文帝最亲近的人,身为兵部尚书的柳谜还掌管着军卫武官选授的大权。其次,他调开了文帝身边的全部人员,改派亲信“侍候”,来了个“大换血”,这就等于将文帝隔离软禁起来。在此情況下,杨广再派张衡动手,查入上无遮无碍,易如反掌。

杨广杀死了隋文帝,便急不可耐地在仁寿宫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元大业,开始了一个著名暴君的生涯。

炀帝即位后,就以快乐为宗旨。下诏命令杨素雷建东郡,役使民工多到二百万人;迁徙洛阳城内的居民,还有各州的富商大贾几万户充实东都。炀帝又诏令将作大匠宇文凯与内史舍人封德彝等,负责营建显仁宫,调发江岭之间的奇材异石,运到洛阳,又寻求四海之内佳木异草、珍禽奇兽,来充实苑囿(帝王种果木草蔬的园圃和蓄禽兽的地方)龙舟。炀帝下诏说:“古代听采众人的颂歌,考虑到普通百姓,所以能够清楚地知道刑政的得失。如今我将要出巡淮海,考察各地风俗。”于是命令尚书右丞皇甫仪,调发百万壮丁,开凿通济渠。从西苑引到洛水,通到大运河,又从板话引黄河入神水,引汴入泗水,直达淮河。又调发民工十万人,开凿邗沟入长江,沟宽四十步,岸边修筑御道,道旁种植柳树。从长安到江都,共设置离宫四十余所。派黄门侍郎王弘等人,前往江南督造龙船,包括各种船只几万艘。由于官吏严加催逼,民工被折磨至死者超过半数。

大业元年的八月间,隋炀帝游幸江都。他的龙舟共有四层,高达四十五尺,长二百尺。最上面一层是正殿、内殿和朝堂;中间一层有一百二十个房间,都用金玉装饰;下层则是内侍的住处。皇后乘坐的是翔螭舟,规格稍小些。另有浮景三层九艘,全是水上的宫殿。其余数千艘,是后宫、各王、公主、百官、和尚、道士、尼姑和少数民族客人乘坐。这些船只共用拉船的纤夫八万多人,全部穿戴锦袍。卫兵所乘的船,又有数千艘,船头与船尾相接二百多里长。骑兵沿着运河两岸行进,沿途所经过的州县,五百里以内,令他们奉献食物,有的多到上百大马车。所献之物,常常是水里和陆地上的山珍海味,后宫的人吃厌烦了,船将开时,就把这些食物埋掉。

炀帝召见牛弘等人,商讨制定了皇帝的车服仪卫制度,以何稠为大夫少卿,让他主持制作,送往江都。何稠参照古今的制度作了不少改革,皇帝的礼服冠冕上画日月星辰图案,武官的礼服则以轻便的漆纱制成,务必要精致、华美,以满足皇上的心愿。督课各州县送上羽毛,老百姓就得到处捕鸟,几乎没有幸存的鸟类。曾有一棵大树高达百尺以上,树上有一个鹤巢,百姓想要捕获却够不着就砍伐树根,鹤恐怕杀它的幼鸟,就拔自己身上的羽毛丢在地上,当时有人以为这是祥瑞之兆。

当时,四境已无强敌,只有北方的突厥不时南下侵扰。隋文帝采取和亲政策,将宗室之女义成公主下嫁突厥首领启明可汗。从此,突厥向隋称臣,岁岁朝贡。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启明可汗来长安朝贺元旦,炀帝为显示皇威,并向番邦炫耀中原的文化习俗,事先下诏征集全国的乐家子弟,充作乐户,包括庶民百性中能谱音乐的,也集中到太常,演习各种音乐杂技。到元旦这一天,炀帝大陈文物,内外鼓吹,启明可汗看在眼里,十分艳羡汉室威仪。他向炀帝辞行时,请求炀帝和萧皇后车驾北巡。炀帝高兴地答应下来。

这一年初夏,炀帝借安抚河北为名,先下诏征发黄河以北十多个州郡的丁男,凿穿太研山,修筑一条北通并州(郡名,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的驰道。然后,他率皇后以下妃嫔及文武百官,兵甲车马浩浩荡荡向北行来,直趋榆林郡。启明可汗偕义成公主率突厥酋长三千五百人来到炀帝行宫谒见并献马三千匹。炀帝为炫耀自己的富足,命制作监宇文恺特制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布置得富丽堂皇。炀帝高坐帐内,盛宴款待可汗夫妇及数千名酋长。众首长吃着山珍海味,看着歌舞奇艺,无不惊叹中原的强盛和伟大,争相献上牛羊驼马。炀帝又赏赐彩缎二十万匹。

从大业四年到大业十二年,隋炀帝两次游江都,一次巡长城,发动民丁二十万修长城;在陇西围猎,猎圈至二千里;回洛阳后,又征集天下善养鹰者于洛阳,有万余人应征。在这些都玩腻之后,最后,竟作更大冒险,以高丽王一直不朝贡为名,三次发兵征伐高丽,不惜损耗大量生命财产,结果,弄得民怨沸腾,民变四起。到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全国的局势已经不是隋廷所能控制的了。在太原起兵的李渊已经占领长安;山东有窦建德,晋北有刘武周,各霸一方;中原有李密率领瓦岗军声势浩大,已攻下洛口粮仓,万民归心……而这时的隋炀帝,仍是饮黄汤,偎红颜,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这一年,他住腻了华丽的洛阳宫苑,特征集天下良工巧匠,为他造了一座迷楼,极其精巧幽奇。从外面远望,楼阁参差,珠光玉色;进门后,逐层游览,只见幽房密室,错杂相间,万折千回,重门复户。炀帝置身其问,目眩神迷,犹如进了神仙洞府,故住进迷楼,觉得奇趣无比,有时经月不出。

一天,炀帝正在西苑游乐,忽然火光冲天,人声嘈杂,他以为是盗贼闯进来要杀他,吓得躲进草丛里瑟瑟发抖。等到内侍们把他拉出来,才知是苑中失火。但从此得了一种心悸病,每晚睡觉,梦中都要惊呼“有贼”,身边得有几名妇人陪着摇抚哄劝,方能人睡,就像小儿一般。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初,炀帝与萧后在江都游幸,因纵情洒色过度,精疲力尽,身上各种病都发了。这天夜里,他与萧后一起坐在高台上饮酒,一面观看天上的星象,一面说:“外面想谋我这个皇位的人大有人在,假如我失了天下,仍可作长城公(指陈后主),你也仍可作沈皇后(指陈后主的皇后沈婺华),且管眼前及时行乐吧!”萧皇后不敢多说什么,只是随声附和了几句。过了几天,炀帝早晨起来对镜自照,对萧皇后说:“好头颅,谁来斫我?”萧皇后吃了一惊,忙问他想到哪里去了。炀帝苦笑着说:“贵贱苦乐,循环相替,怕什么?人生总有一死,想到这里,我心中十分坦然。”

不久,江都粮尽,炀帝想迁徙丹阳,因中原已失,无法北还。但随驾士兵多是关中人,不愿去江南久居,人心思变。率领禁卫军的武贲郎将司马德戡与直阁将军裴虔通等,密谋推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首,准备弑炀帝,然后率军西归长安。

谋反的形迹已有显露,有一名宫女听到消息,忙告诉萧皇后:“外面已是人心浮动,都想造反。”萧皇后听了,也很担心,又怕自己若去告诉炀帝,炀帝会嫌她杞人忧天,便让宫女直接去禀报皇帝,以使炀帝相信。谁知炀帝听了发怒道:“你晓得什么国事?也敢造谣生事!”竟下令左右将这宫女斩首。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敢报告任何动静。

三月的一天深夜,炀帝正在萧后宫中,同后妃数人饮酒排遣,忽见东南角上火光冲天,又听见外面人声喧哗,慌忙召人直阁将军裴虔通询问。裴谎称草坊被烧,众人正在救火。炀帝略略安心,酒醉后睡下。凌晨,司马德戡率领兵士杀进宫,直闯萧皇后寝宫来找炀帝。炀帝闻声惊起,萧后催他换件衣服逃出宫去,自己挺身抵挡叛军。见是司马德戡和裴虔通两人提刀进来,萧后感到十分惊诧,便责问:“皇上一向待你们不薄,为何带头作乱?”这两人对萧后尚有些敬畏,不便作答,只顾搜寻炀帝。掀开床帐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便退出寝宫,向别处去找。

不一会儿,裴虔通在西阁发现了炀帝。隔着窗户,炀帝见他持刀闯入,大惊,问道:“你跟随我多年,怎么也敢背叛我?”裴虔通被炀帝的威严镇住,答道:“臣不敢谋反,只是将士们都想回家,望陛下即刻西还长安。”炀帝说:“我正因为上江粮船迟迟未到,所以无法西还。”这时,司马德戡赶来,逼炀帝去宫门口向聚集在那里的军士们宣布西还长安的日期,炀帝不愿去,两人持刀挟持炀帝上马,萧皇后及诸妃嫔蓬头散发,跟随在马后。未到宫门,恰被宇文化及撞见,向裴虔通摇手道:“何必将这无用的东西带到这里来?”裴虔通和司马德戡两人又挟着炀帝回到殿前。炀帝知道死期已到,叹息道:“我何至罪及如此?”另一叛党马文举厉声斥道:“你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多征讨,内极奢淫,多少壮士死于刀锋之下,多少百姓倒毙沟壑?你拒谏饰非,专任佞小,怎说无罪?”炀帝道:“朕确实有负百姓,但并不负你们,朕给了你们高官厚禄,你们为何还要杀朕?”司马德戡大声说道:“普天同怨,我等为百姓除去昏君!”

这时,忽有一十来岁的小孩冲了进来,见炀帝被刀锋逼着,上前拉住炀帝衣袍,号啕大哭,一面大骂“反贼”。这是炀帝最疼爱的幼子赵王杨果,年仅十二岁,为炀帝的妃嫔萧氏所生。司马德戡被骂得性起,顺手一刀,将赵王杀死,鲜血溅在炀帝的御袍上。炀帝抱住幼子的尸体,伤心大哭,又对司马德戡说:“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我岂能死在你的刀锋下?快去取鸩酒来!”司马德戡不许。炀帝便解下自己腰间的束巾,交给站在司马德戡身边的校尉令狐行达。令狐行达把束巾打一个结,套在炀帝颈脖上,用力一绞,炀帝便被缢杀在御座上。死时年五十,总计在位十三年。

炀帝死后,宇文化及又命人尽杀炀帝子孙,只留下隋文帝的第三子杨俊的儿子秦王杨浩。立秦王为帝,宇文化及自封为丞相,统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