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全史野史篇
7758400000056

第56章 狠毒的万贵妃

宪宗的生母周太后命司礼监牛玉在三名淑嫒中选定一人为皇后。牛玉对周太后说,先帝在时曾属意吴女和王女,我看二女资貌相当,分不出谁更美丽端庄,比较起来,似是吴女更为贤淑。周太后便作主替宪宗择定吴氏为皇后,钱太后当然没有什么意见。

谁知大婚之后,皇帝新郎并不贪恋吴皇后的青春美色,而是常常宿在嫔妃万氏宫中,这使吴皇后又气又羞。她不明白,自己哪一点比不上徐娘半老的万妃,无论资色才学还是门第修养?她更不明白的是,比皇帝年龄大19岁的万妃用什么手段把皇帝的心死死拴住?

原来,大婚前的宪宗,早已同年过30的宫女万贞儿有了私情。万贞儿原籍青州诸城(今山东益都县一带)人,父亲万贵为县衙掾吏,犯法流配边疆。万贞儿年仅4岁便充入掖廷为奴,十多年后出落得花容月貌。孙太后怜她聪明怜俐,命她在红寿宫管理服装衣饰等事。宪宗小时常去祖母处玩耍,贞儿带着宪宗游玩戏谑,也就日益亲近,久而便成莫逆之交。贞儿是个有心人,一心巴结这位皇太子,盼望有出头之日,对宪宗格外献媚。

天顺六年,孙太后病死,年已15的皇太子乘机把万贞儿要进东宫做自己的贴身侍女。尽管贞儿已年过30,但因仍是处女,且华色犹浓,看上去不过20左右。为了勾结情窦初开的太子,她使出种种狐媚手段,终于把太子勾上手,两人便瞒着宫里人,干起了风流韵事。

宪宗即位后,唯恋着万贞儿一人。照他心思,真想册立万贞儿为皇后,但以一个年龄比他大19岁,又是微贱的宫女之身,想坐上皇后宝坐,几乎是做梦。迫于礼制,也迫于母命,宪宗只得与吴皇后成婚,而于万氏,只能给她个小小妃嫔的名号。

万贞儿可不甘心。她知道,此时的皇帝,已完全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认为,只要皇帝下决心,她是完全可以坐上皇后宝座的。仗着皇帝的无比宠幸,她根本不把吴皇后放在眼里。大婚以后,皇帝经常临幸她的寝宫,与她朝夕相处,相亲相爱,这越发助长了她的骄气。因此,她每次谒见吴皇后时,总是板着脸不给面子,甚至故意拿架子,这使吴皇后非常生气。起先碍着宪宗的面子还隐忍着,到后来实在忍耐不住,免不了斥责她无礼。可万妃非但不知收敛,却对皇后恶语相讥。一次惹得吴后性起,命宫人将她拖倒在地,亲自取过杖来打了她几下。

这下可不得了,万妃找到宪宗,哭闹不休。宪宗大怒,要去找皇后评理。万妃是个有心机之人,又故意拦住宪宗不让去闹,说道:

“妾已年长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还请陛下命妾出宫,以免皇后生气,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

宪宗又恨皇后又怜万妃,慢慢替万妃解开衣服,见她雪也似白嫩的肌肤上面,一道道杖痕透着血色,不由怒从心头起,发誓道:“此等泼辣货,我若不把她废去,誓不为人!”

第二天一早。宪宗便去见两宫太后,说吴皇后举动轻佻,不守礼法,不堪居六宫之首,定要废去。钱太后不便说什么,周太后劝阻道:

“册后才一月便要废去,岂不惹人笑话?”

宪宗坚持要废,周太后溺爱儿子,只得由着宪宗。于是,一道废后诏书下达,命吴氏退居别宫,还把司礼监牛玉罚往孝陵种菜。

万妃觊觎后位,要宪宗替她去向太后说说,但周太后嫌她年长,且出身微贱,始终不肯应允。

过了两个月,周太后下旨,要宪宗册立已同柏氏一起被封为贤妃的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生性软弱怕事,知道皇帝宠幸万妃,自己更不是万妃的对手,只得处处谦虚忍让,做个傀儡皇后也就罢了。

成化二年,万妃生下皇长子,宪宗大喜,立即封她为贵妃,又派出使者四处祷告山川诸神。谁知偏偏天不从人愿,未等满月这位龙子竟是短命夭折,万贵妃也从此不再有娠。但是夺取皇后之位的野心并未放弃,因此她就十分妒恨妃嫔们生子,她知道哪个妃嫔怀胎,她就千方百计逼令喝药打胎。迫于万贵妃在宫中的权势,妃嫔们只有含泪服从。

几年过去了。宪宗一直没有子嗣,宫廷内外,朝野上下为之忧心。大臣们屡屡奏请,要皇帝广施恩泽,宪宗也为之愁眉不展。到成化五年,柏贤妃生下一个皇子,宪宗高兴非凡,大事庆贺,取名韦占极,并立即立为皇太子。第二年二月,皇太子突然生起病来,病势来得凶猛,令御医们束手无策,一天一夜后竟夭折了。宪宗哭得死去活来,宫人太监们觉得太子病的奇怪,偷偷查访下来,果然是万贵妃派人毒死了太子。但是,谁也不敢去告发。

光阴似箭,一晃又过了六年。此时的万贵妃不但仍宠冠六宫,而且是威行朝野,连宪宗也制掣不了她了。她内连宦官,外结权臣,太监梁芳、钱能、郑忠、汪直等,俱谄事贵妃,以宫廷采办为名,大肆搜刮,动用内帑无数,宪宗也不敢多问。

这天,宪宗思念亡子,百般无聊中召太监张敏替他梳理头发。对镜自照,忽见头上已有数根白发,不禁长叹道:“朕老了,尚无子嗣!”

张敏一下伏倒在地,连连磕头道:“请万岁爷恕奴死罪,奴直言相告,万岁已有子了!”

宪宗大吃一惊,忙问道:“此话怎讲?朕哪里还有什么子嗣?”

张敏又叩首道:“奴一说出口,恐怕性命难保。万岁爷可千万替皇子作主,奴虽死无撼!”

站在一旁的司礼太监怀恩也跪下奏道:“张敏所言皆是实情。皇子被养育西内密室,现已6岁了。因怕招惹祸患,故隐匿不敢报。”宪宗又惊又喜,怀疑自己在做梦,当下传旨摆驾至西内,派张敏去领皇子前来见面。

这个皇子是谁呢?原来,成化三年,西南土族作乱,朝廷派大将前去征讨,平夷之后,将男女俘掳解人京城。其中有一纪氏女,本是贺县一名士官之女,长得美丽机敏,被充人掖庭。宫中见她性情贤淑,又通文字,升为女史。不久,王皇后看中了她,命她管理内府库藏。

一天,宪宗偶而来到内藏,问及内藏现有多少金银钱钞,她口齿伶俐对答如流,使龙心大悦。又见她生得明眸皓齿,妩媚动人,宪宗便在纪氏住处召幸了她。过了几个月,纪氏怀了孕。

这事被万贵妃知道了,妒恨异常,派了一名宫婢去内藏打听实情。那宫婢是个好心人,不忍皇帝子嗣又遭残害,回去禀报贵妃说,纪氏不过是生了鼓胀病。万贵妃半信半疑,不太放心,便勒令纪氏退出内藏,移居同自己住处相近的安乐堂,以不时监督她。

几个月过去了,纪氏生下一个男孩。对这样的喜事,纪氏却忧愁万分,她知道儿子一定逃脱不了万贵妃的魔掌,假如不设法弄死,只怕自己的性命也难保。她咬了咬牙。把孩子包好,命令门监张敏把皇子带出宫去溺死。

张敏接过皇子,好生不忍,他想皇上年纪越来越大了,几个儿子不是胎死腹中,就是急病天亡,至今没有子嗣,我怎能做这种对不起社稷,对不起皇家的事来呢?他冒着杀头的危险,把皇子偷偷藏入密室,取些蜜糖、粉饵之类的食物喂养。由于张敏行事小心,一次次躲过了万贵妃的耳目。不久,废皇后吴氏知道了这件事,便把皇子接到自己居住的西内,细心予以照料,皇子才安然活了下来。

再说纪氏听得宪宗召见儿子,抱着儿子放声大哭,说道:“今日我儿一去,我恐怕性命难保!儿去,若见一穿黄袍,有胡须的人,便是儿的父皇,儿拜见他吧!”她替儿子换上一件小红袍,抱儿子上了小轿,由张敏等护着,离西内而去。

这时,宪宗正眼巴巴地坐在堂上等候,忽见宫门前一顶小轿停下,一个身穿红衣,胎发披肩的小孩子跳了下来,直奔堂前,一见到他,便双膝跪地,口称:“儿臣叩见父皇”,向他请安。他悲喜交集,不由掉下眼泪,一把把儿子抱入怀里,放置膝上,仔细端详。良久,才喃喃说道:“这孩子长得真像我,确是我的儿子!”

宪宗派怀恩去内阁报喜,并说明原委。大臣们皆大欢喜,第二天早朝一齐向宪宗道贺。宪宗命内阁起草诏书颁行天下,并封纪氏为淑妃,移居西内。因6岁皇子尚未取名,又命礼部会议,替皇子定名叫叫祐樘。

大学士商辂仍担心这位皇子会重蹈皇太子祐极的覆辙,但又不敢明言,只说让皇子母子住在一起,便于照料养育。宪宗准奏,命纪淑妃携皇子居住永寿宫,他自己也常常驾临永寿宫,同纪妃欢聚。不仅如此,宪宗还大胆地同其他妃嫔交欢,陆续又生了几个儿子。

喜庆的皇宫里,唯有万贵妃一人恨得咬牙切齿。她日夜怨泣,说是群小们竟敢欺我。我决不同你等干休!

这一年的六月,好端端的纪妃竟暴病而亡。是被毒死的,还是被勒死的,谁也不敢过问,但谁都心中有数。宪宗也不追究,只是下令予以厚葬,并谥纪妃为“恭恪庄禧淑妃”。张敏见淑妃被万贵妃害死,料想自己也难逃毒手,便吞金自杀了。

万贵妃还想除去眼中钉朱祐樘。可是她也不是那么容易下手的。周太后为了保护孙儿,命宪宗将祐樘交给她,放在仁寿宫抚养。不久,朱祐樘被册为皇太子。一天万贵妃请韦占樘到她宫里去玩,周太后知道她不安好心,叮嘱孙儿,去了之后不要吃任何东西。到了贵妃宫里,贵妃劝韦占樘吃饼,祐樘回答说,已吃过饭了。贵妃又劝他吃羹汤,机灵的孩子反问她:“这羹中有毒吗?”气得贵妃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防备我,记恨我,将来他一旦登上皇位,我不就死在他手里吗?”她觉得非下决心逼宪宗易储不可。

这以后,她一有机会,就向宪宗吵闹,要求废掉皇太子朱祐樘,另立邵宸妃的儿子兴王朱祐杭。尽管此时万贵妃已年近60,可宪宗对她又亲又怕,根本离不开她,怎敢不听从她呢?太监梁芳等人勾结万妃,大肆侵吞内府钱财,害怕将来太子即位后会惩治他们,也帮着万贵妃一起攻击太子。宪宗只得答应了。第二天,宪宗找司礼太监怀恩商量,怀恩连连说不可,惹得宪宗很不高兴,竟把怀恩贬到凤阳去守皇陵。正想再召集群臣们商议废立之事,忽报东岳泰山发生地震,钦天监正据天象所测,说此兆应在东宫,宪宗以为废太子会惹怒天意,不再提易储之事,这才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万贵妃费尽心机也无法动摇太子的地位,不免肝火攻心,不久便得了肝病于成化二十三年春死去。万妃一死,宪宗好似失了主心骨,凄然说道:“贵妃一去,朕亦不久于人世了!”他主持贵妃的葬礼一如皇后之例,并辍朝七日。这年八月,郁郁寡欢的宪宗果然也得了重病,追随万贵妃而去。

万贞儿以一个卑微的宫女,半老徐娘之身,竟一举夺宠,宠冠后宫,做了20年无名有实的皇后。个中原因,无人能晓。至于宪宗的两个皇后吴氏和王氏,一个是新婚伊始便守活寡,一个是当了一辈子的傀儡。

据史载,吴皇后在朱祐樘即位后,因救驾有功,颇受优待,一切供给皆如太后。她侄儿被封为锦衣卫百户。吴后死矛武宗正德元年,以妃礼安葬。

王皇后往孝宗朝瘭为皇太后,武宗朝尊为太皇太后。一直活到正德十三年(公元年1518年)崩逝,被尊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与宪宗合葬茂陵。

熹宗长大后,还一直留在宫中。还有个太监魏进忠(即后来的魏忠贤),熹宗小时,他在尚膳房,后来巴结客氏也被召来服侍熹宗。他们看到熹宗从小爱好游戏,就让匠人别出心裁,制作了很多玩具,引导他游玩,深得熹宗的欢心。熹宗即位后,他们请求结为“菜户”(太监和宫中女子结成的假夫妻)。魏进忠和客氏深知太监和奶娘地位很低,如果让正人君子引导熹宗走上正路,他们就只能一辈子屈居人下,于是他们竭力引诱熹宗游戏玩乐。熹宗从小就没受过很好的教育,哪有心思治理国家,也就乐得顺从,把他们倚为心腹,很多事就交给魏进忠去处理,并把魏进忠改名魏忠贤。魏忠贤有了权,就横行不法,干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

张皇后对此很忧心,就经常压制魏忠贤。

客、魏二人看到张皇后一身正气,又深得熹宗的宠爱,本来就对她犯忌,就由客氏屡次在熹宗面前进她的谗言。这件事情被朝寓知道了,就纷纷上奏,请求熹宗遣送客氏出宫。熹宗当然不愿意,他说:“皇后年幼,初出闺阁,还需要客氏保护教诲她。”朝官们说:“皇后已成年,并不年幼,而且她向来就贤明,名声在外。她作为一个皇后,母仪天下,怎么容得有人逼迫她!”熹宗无奈,只好遣送客氏出宫。

平时游乐惯了的熹宗失去了向来诱导他游乐的客氏,思念起来竟然痛哭流涕,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只好又宣召客氏回宫。朝官们一再进谏,都受到熹宗的诘责。就连皇后也受到熹宗的冷落。张皇后看到客、魏二人把熹宗玩弄于股掌之上,就常常向他讲客、魏变乱旧章,紊乱国政的种种罪行,客、魏对她恨得咬牙切齿,想尽办法中伤她;无奈张后总能预料到他们的奸计,预先准备,加上熹宗终究爱张后的美貌,他们的奸计总不能得逞。因此他们要下毒手除掉张后了。

天启三年,张后怀孕,客、魏合谋把张后身边的宫女一个个逐出,换上自己的亲信。张后一次偶然腰痛,召宫女捶一下。宫女用力猛捶,造成张后小产。魏忠贤乘机把自己的养女任氏进献给熹宗,企图夺宠,但任氏虽被立为容妃,终究不如张后美貌,不能动摇张后的地位。

不久,魏忠贤知道狱中关着一个叫孙二的死黝巳人,就亲自跑进监狱,百般利诱,叫他说张后是他的亲生女儿,是自己从前犯罪后送给张国纪做养女的。孙二答应了,魏忠贤又广为宣扬。这话传到熹宗耳中,熹宗也怀疑起来,差点废掉张后。但一到张后宫中,他又恋恋不舍起来,用开玩笑的口吻说:“你是死刑犯孙二的女儿吗?”张后的脸一下子红起来,沉默了很久,才说:“皇上如果相信浮言,我岂敢久辱宫禁,请您早点废了我这皇后。”熹宗连忙道歉,出来后对魏忠贤说:“皇后是我所怜爱的人,浮言不值得深究。”客、魏的阴谋又没有得逞。

客、魏对自己的陷害,张后一忍再忍,魏忠贤认为张后软弱可欺;熹宗则对他越来越信任,任命他担任了司礼监,提督东厂(监视朝廷官员的特务机构)。他又网罗了顾秉谦、魏广微、崔呈秀等一大批朝官作为打手,肆无忌惮地干预朝政,朝政一片混乱;上至宰相,下至地方命官,一个个奔走于魏忠贤门下。而对敢于不依附自己的左副都御史杨涟、御史左光斗、给事中魏大中、名将熊廷弼等一大批正直的文武官员都假传圣旨进行处死。客氏也不甘落后,用同样的手段将不依附自己的赵选侍、裕妃、冯贵人贬入冷宫,逐个杀害。

张后忧心如焚,怒发冲冠,一改洁身自好,明哲保身的做法,决心给予反击。

一天,张后端坐坤宁宫正殿,两旁排列着几十个侍御,个个执着佩刀,召来客氏。她操着汴梁口音,义正辞严地列举客氏的罪恶,就要对她绳之以法。客氏这时也吓得胆颤心惊,魂不附体,冷汗直流。可熹宗听说了,连忙派使者来,赦免了客氏。

张后心灰意冷,每天午后身批鹤氅,拜佛念经,熹宗见了,问她为什么要这么苦自己,张后说:“我为忠臣杨涟、左光斗等祈福啊。”熹宗悻悻而去。

又一天,熹宗忍不住来到后宫,听到书声朗朗,问张后在读什么书。张后说:“我在读《赵高传》。”熹宗知道张后把魏忠贤比作祸及秦国的赵高,借以讽谏自己,默不做声地走了。

魏忠贤听说了这些事,勃然大怒。第二天,派了一群甲士俚伏在便殿里,准备冲进后宫,将张后杀害。恰巧熹宗到那个便殿,发现了甲士,命人一搜,他们人人身怀利刃。熹宗大惊,令将他们送进监狱。只要派人一审,案情就会真相大白。可惜昏庸的熹宗脑海里只有魏忠贤值绳信任,就把案件交给魏忠贤去审。本来提心吊胆的魏忠贤松了一口气,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何不索性来个一箭三雕,把事情闹大?就污蔑这些甲士是张国纪派来的,说他派甲士的目的是刺杀皇上,阴谋另立信王为君。这样,既除掉了张国纪,又除掉了张皇后,还可再把案子牵连到不顺眼的朝官,拔去朝中的眼中钉、肉中刺,这大明朝就真正县我魏某的天下了。

又拿刀砍了公主一刀,就上煤山自尽;匆忙中顾不上懿安皇后。十九日天还未亮,宫中望见四面火光,纷传内城已经攻陷,哭声如雷,宫女们纷纷跑出宫门。懿安皇后见事不妙,解带自缢。几个宫女看见了,连忙把她解下,劝她赶快离开宫殿躲避。此时兵慌马乱,她们又能跑到哪儿去呢?只好一同跑到一个偏殿。懿安皇后心想,自己这一生,同客氏斗,同阉党斗,经历无数磨难、艰险,差点丢掉性命,还不是为了活得清白?现在跑没处跑,躲没处躲,就抓住了免不了受辱,又何必苟活在这世上呢?无奈几个宫女围着,不让她自尽。思前想后,她横下一条心,把宫女们赶出偏殿,解带自尽。这时正值中午,偏偏这时有起义军冲进了偏殿,看到有人上吊,忙用剑割断绳子,懿安皇后又苏醒过来。无庸讳言,这时的起义军已纪律松弛,看到懿安皇后美貌非常,就有人想加辱。恰好这时李岩进了偏殿,问明是懿安皇后,严令众人退出,派人守住宫门。懿安皇后得以从容自尽,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