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7824500000011

第11章 考生如何应对考试怯场

日前,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中学生在运动时跌倒摔伤,被送进了医院。虽然外伤并不严重,但是这名考生的四肢却不听使唤了。好好的孩子怎么会四肢瘫痪呢?医生的一番细心询问终于发现了答案,这是考生潜意识中的“逃避考试心理”在作怪,四肢瘫痪是一种心理反应,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癔症”。虽然这样极端的例子很少见,但考生中有类似心理状态的并不在少数。小李每逢考试就感到腹部不适,要上好几次厕所才能进教室,有时在考试中还要请假出来上一次厕所。而考生小张则说:“考试的时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事后我再回想考试那会儿,只记得我在糊里糊涂地想题,其他就不知道了。”以上种种现象都属于考试心理障碍。

下面就考试心理障碍中的考试怯场问题来谈一下:

(一)何谓考试怯场

所谓怯场是指考生在考试时因心理过度紧张等原因而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头昏脑涨,思维迟钝,反常遗忘等生理、心理反应。在心理学上,怯场称“考生竞技综合症”。

(二)考试怯场的原因

1.生理原因,主要有考前不适当地减少睡眠时间,过度疲劳,或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或身体有疾病等。

2.心理原因

(1)心理压力过大。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和家长对考生期望值过高,要求过高;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考试产生错误认识,总给自己设立绝对化的目标,比如要求自己必须考全班前5名,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2)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有些学生错误地低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以偏概全,因为几个单词背不出就认为自己记忆力下降。

3.其他原因

如考前准备不充分,心中没底。考题难度过大,时间偏紧,考场气氛严肃等。

(三)考试怯场的对策

1.正确定位,调整考试动机

考生在考前要正确评估自己,确定合理目标。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能低估自己。当自身实力与期望值发生矛盾时,必然要有所取舍。应在努力提高自身考试能力的同时,重新设定期望值,不能钻牛角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的强度与应试能力之间呈现倒“U”字形的关系。动机过弱,把考试看得无所谓,当然不能激发积极的考试行为;但动机过强,把考试看得过分重要,要求自己必须得多少分,反而会影响考试情绪的正常发挥。所以,在考试前一定要确立正确的恰当的应试动机,正确认识考试意义,尽量不要在考场上再考虑成败问题,集中精力答题。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心情自然稳定。

2.树立信心,保持乐观情绪

乐观使我们积极投入复习中,乐观令我们的复习有效,乐观使我们战胜身心疲劳,充满热情地投入学习。而复习效率低下的人大都是悲观的人。为什么在偶然的考试失败时,有些人可以很快过去,有些人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没有恢复,差别就在于人们的解释形态不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认为,悲观的人对失败的解释与乐观的人有所不同,悲观的解释形态有三个特点:第一,时间维度上,悲观的人把失败解释成永久性的。如果一次考试失败了,他们倾向于在时间上认为今后所有的考试都会失败,我不是一个学习材料,无论如何都注定考砸。而乐观的人则倾向于认为这次考试失利是暂时的,下次就会考好了。第二从空间维度上,悲观的人把失败解释成普遍的。如果这个学期的英语考试失败了,他们倾向于认为语文、数学和物理都会考不好,认为自己会在所有考试中都失常,自己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材料。而乐观的人则不将失败普遍化,认为英语没考好说明自己在英语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与数学和物理没关。第三,悲观的人倾向于将失败解释为个人原因,认为只有自己对失败完全负责。别人都能把事情办得很好,都能正常地发挥,只有自己水平不够,能力不够,方法不懂。自己是一个糟糕倒霉的人,不配做成功的事情。而乐观的人则认为失败虽然有个人原因,但不只是个人的原因,有时一些无法抗拒的力量和运气也影响着成败。这三种解释形态是相对固定的,是长期生活影响的结果,是早期教育的结果。它放大了危险,妨碍一个人的正常决策,会使人陷入严重的忧郁症。

心理学指出,信心是考试成功的精神支柱,对智力的发挥起调节作用。那么,如何使自己树立信心,保持乐观情绪呢?

(1)做好考前知识准备

考试之前,要全面系统地认真复习,弄清不懂的问题,不打无准备之仗。大多数考生之所以在考试中感到慌乱,是因为在考前他们就对自己的应考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如果你提前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对考试内容掌握得很扎实,很充分,即使遇到难题,你也能冷静地思考答案,而不至于陷入突然的慌乱之中。那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自然会使人在考试时产生过度的焦虑,引起考试的紧张心理。因此,你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以便在考试时信心百倍。

(2)做好考前心理准备

进行积极的自我想像。积极的自我想像能唤起人的良好情绪。考生在考前与考试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可能产生消极不安的情绪。这时,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过去的成功经验,选择积极的自我想像的内容,多想自己已全面系统地复习过了,有把握考好,多想教师、父母、朋友鼓励自己的话等等。从而抑制考试的紧张心理,产生积极情绪,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同学们还可以进行自我暗示。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如“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我喜欢考试,喜欢同别人比个高低”,“我今天精神很好,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等。通过这样的听觉渠道、言语渠道,反馈给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形成一个多渠道强化的兴奋中心,能有效地提高你的自信心。

(3)日常生活中,考生应抬头挺胸、步伐适当加快,通过内心体验与外部姿势、动作相一致原理,树立信心。

3.注意劳逸结合,消除考前疲劳

有的考生习惯于考前开夜车,搞得人很疲劳,这是不科学的应试方法。人越疲劳,记忆能力越差,发生暂时遗忘的可能性越大。而且,人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出现种种引起大脑迟钝的生理反应,这些都会加重怯场现象的发生。因此,考前一定要注意加强营养,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睡眠,适当地娱乐,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过度的紧张和劳累,以便能够养精蓄锐去迎接考试。

4.掌握一些应试技巧

在平时的考试中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先易后难,仔细审题,认真检查等。只有这样,遇到难题,出现“失忆”等现象时,才不会心慌意乱,紧张万分。

5.掌握一些调控紧张情绪的方法

(1)“调整呼吸法”。很多考生发现:当他们在考试过程中碰到难题时,呼吸频率就会加快,而且呼吸变得特别短。结果,他们更容易忧虑并感到慌乱。你一旦发现了忧虑和慌乱的最初征兆,就要特别注意调节呼吸。在吸气时做到绵长、缓慢、深沉,在呼气时也应达到同样的要求。或用“呼吸守点法”即双眼只看一个固定的目标,同时深而均匀地呼吸,久之,便可稳住自己的情绪,很快恢复到心理平衡状态,正常作答。

(2)“提肛法”,即持续做紧缩肛门的体操,这对于缓和心理紧张、松弛肌肉也非常有效。

(3)“自我暗示法”。即通过语言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神经系统的机能得以改善。例如,可反复默念“镇静、镇静”,“一定可以考好,一定可以考好”等。

(4)刺激转移法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假思索,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舌尖现象”。遇到“舌尖现象”,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去解其他问题,等抑制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考试时,一时想不起某道试题的答案,可以暂停回忆,转移一下注意,先解决其他题目,过一定的时间后,所需要的答案也就可能回忆起来了。

(5)按摩法

考生可以用拇指轻轻按摩内关穴(大约在手背往手臂三指以上部位)来调整情绪。

(6)放松法

一旦出现突然慌乱的最初症状,你最好暂停作答,闭合双眼,轻轻地对自己说“放松”,重复6次,并注意体验全身松弛的感觉;你也可以先全身绷紧十秒钟,然后突然放松,这样就可以比较有效地消除慌乱感觉。放松精神主要通过想像进入放松的意境,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绿茵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闭上眼睛,想像辽阔的大海边有一片柔软的沙滩,你躺在上面舒服地享受着阳光……这样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