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7824500000002

第2章 孩子不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怎么办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碰到许多新环境,从熟悉的家庭走向陌生的学校,从小学跨入初中的门槛,再从初中考入高中,每一次的变化都会带来新的挑战。不要小看这一次次小小的转变,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将对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那样:“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谁能更快地适应这一发展,谁将立于不败之地。”

高一是高中学习生活的起点。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开好这个头,就像下面这对母女所经历的那样:小A的母亲焦急万分地拉着女儿来到心理咨询室,询问咨询员,“我的女儿上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优秀,是班里的学习尖子,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她。可是现在,高中才上了一个月,她就觉得学习很吃力。我女儿很着急,每天学习到深夜,但是学习成绩依然没有提高。因为这个她几乎对自己丧失了自信心。我这个当妈的,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又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她?”

小A的问题是典型的学习适应不良现象。高一新生普遍会碰到这个问题。所谓学习适应,是指个体对学习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反应,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等。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产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

1.优等生地位的丧失。能考入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大都是各初中学校的优等生。由于表现出色,多数学生曾在原来的初中学校担任班级校级的学生干部,可现在没有任何职务,成了普通“老百姓”;有的则是原来学校里或班里学习“尖子”,现在则“泯然众人矣”。如此大的变化,必然引起心理上的落差,给部分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原有学习模式的禁锢。进入高中,学习的重点和学习的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初中学习侧重于对知识的简单理解和记忆记,而高中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初中时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高中学校的学习。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很快的意识到这些变化,仍然使用以前的学习方法,必然影响学习效率,加上性格内向、自尊心强,不好意思向老师、同学求教,故步自封,进一步加重了焦虑与不安的程度。

3.学习目标定位过高。高中的学生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开始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在确定目标的同时往往又忽视了现实的条件,尤其是一直以来成绩都较好的学生,他们期望自己能考进名牌大学,而当现实与自己的目标差距过大时,就会产生自责,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其实他们恰恰忘记了理想的目标要始终与一个个小目标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

作为家长帮助孩子度过这个不适应期就显得尤为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莫着急,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孩子。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成绩大幅下降时,第一反应往往不是细心地帮助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而是显露出不满,有的更是严加责问,如“怎么退步得这么厉害?”“上课是不是没有认真听讲”,如此更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其实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明白,孩子自身的水平并未下降,而是参考的标准不同了——周围的对手比以前更强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积极地肯定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所得到的磨炼,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帮助他们科学的看待问题,比如暂时不要过多地做横向比较,不要与班里的强手比较,越比孩子会越没有信心。而是纵向比较,从自身着眼,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单纯的看绝对分数,要找出上一次与这一次成绩的差距。因为高中教师不再以单纯地鼓励为教学手段,使大多数学生保持在八九十分水平,而是加大了学业难度。所以刚进入高中的时候考六七十分,甚至不及格都很正常。这时要科学的看待孩子的实际分数与班级平均分数的差距。比如,第一次考试,孩子数学得了56分,班级平均分为70分,而下次孩子考了54分,班平均分为65分,虽然第二次的分数低于第一次,但孩子却在慢慢地接近平均分,那可是个小小的成功啊!家长该及时地予以肯定,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正学习的策略,为下一个进步而继续努力。

2.勤观察。虽然不少家长说:“孩子到了高中,依自己的水平已无法辅导他们的学业,只有靠孩子自己了。”但是,这并不等于在学业上对孩子可以置之不理,家长仍然要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比如上面提到的孩子学习模式问题。高中阶段更注重培养孩子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包括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家长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发现问题应该及时予以提醒。另外,高中生的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家长可以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的相关内容中让孩子学会概括或比较,培养孩子的演绎归纳和比较分析能力;不少学生到了高二学习立体几何会产生困难,那么不妨从高一开始,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进行空间想像力的训练。所以说,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针对书本知识,更多地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积累。

3.重过程。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是走向成功的关键。由于缺少远见卓识,很多家长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未把注意力集中在帮助孩子面对现实的问题,一味紧盯名牌大学,不注重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挫折时的抗打击能力等在未来的竞争中所不可缺少的素质。我们的家长更应该重点放在分析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他近阶段的自我奋斗目标是否合理等。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性的成功,让孩子无愧于自我的努力,更能树立自信心,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面对新的环境,谁都可能产生不适应,每个人从不适应到适应的时间又长又短,不过最终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闯过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