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涉世不深,幼稚、单纯,容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但是,他们由于鉴别是非好坏的能力较弱,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现在社会上不少人受“拜金”主义影响,群众中有一股专讲“实惠”的思潮,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小学生的思想,致使孩子们不关心集体,不愿为集体出力,不肯为集体做事。一天放学后,一个班级几位值日生留在教室里打扫。他们打扫完毕立即回家,谁都没有考虑去关日光灯。结果,开了一整夜灯。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它却反映了某些学生从小缺乏关心集体利益的品德,缺乏集体主义的观念。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集体、乐于奉献的一代新人,显得尤为迫切、重要。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集体主义道德意识的培养。
集体意识,是指集体成员对集体的目标、信念、价值与规范等的认识,它表现为集体中的各个成员总是按照集体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对集体有一种责任感和信赖感。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集体意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越来越专业的今天,人们发现,队员集体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发挥好与坏。当社会不再需要一个全才,而需要一个全能的团体时,就应该开始为集体意识的培养做准备了。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索理认为:“学校、班级是一个社会团体。”在学校里,“全班是一个正常的初级的社会团体。”如何能使这个“社会团体”中的成员沿着社会所希望的正确方向健康成长,起关键和决定作用的人,应该是这个“社会团体”中的领导者——教师。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教师首先就要热爱为集体、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每一位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光辉形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其次,教师要采用形象化的正面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青春期的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已经发展成熟,正在逐渐发展抽象的逻辑思维。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我们对孩子进行集体主义道德意识教育,切忌空洞说教,而要密切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采取形象化的正面教育方法。上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思品课的教育优势,激发兴趣,明理导行,用先进、模范人物为集体、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真实、感人的事迹去教育感染学生,在他们的心目中树起学习的榜样,激起他们为集体、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愿望,使他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在心灵里播下集体主义的火种。
第三,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青春期的学生活泼好动,情感表现比较明显。我们可以围绕爱祖国、爱学校、爱班级等主题开展班队活动。在班队会上,全班就是一个大舞台,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智慧、作用的位置,人人参与,让集体主义精神在每个学生身上闪光。
第四,从“我”与集体出发,让学生认识到集体主义意识的重要性。
这方面主要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知道“我”是什么,从而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无非是集体中的普通一员,没有半点特殊,更没有什么资格要把家庭的中心地位带到集体中来。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人人都要服从集体的目标、利益,人人都要遵守集体的纪律规范,大家都要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爱护和尊重。为了向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意识,可以开展一些具体活动。比如进行“昨天的我”心理剖析,让学生讲自己以前是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和自己与集体的,找出“昨天的我”与集体意识要求的差距;在班级中开展“我是这样一个人”的主题会,让队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之后,可组织队员评议讨论,看各自的性格特点与具体言行等哪些有利于集体生活,哪些应注意克制和克服。这些有针对性的具体活动,寓理于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在了解自我中逐步建立起集体意识。
第五,创造集体环境,使队员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形成集体主义意识。
学生在了解自我中初步产生建立的集体意识未必是牢固的,需要进一步加以强化巩固。因此,搞好寓教于乐、争先创优的系列活动,是不断增强学生集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1.积极开展以“集体教育”为内容的文体活动,使学生从感性上充分认识到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注意开展参与面广、趣味性强的文体活动,调动参与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切实感悟到集体的重要。
2.以表彰为契机,以点带面,着重突出树立先进,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风尚,以促进集体教育的开展。表彰首先是对个人或集体工作的承认,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一定会对后继工作产生促进效果,形成“以点带面”的格局。
第六,对集体实行目标管理,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
一个集体如果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集体成员就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共同的集体奋斗中,集体主义意识得到强化。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集体奋斗目标,等于前进没有方向,就不可能把各个队员的心牢牢聚在一起。所以,为集体确立目标是必须的。但要注意确立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切合实际的,而且经过集体成员努力可以实现,不能搞那种太空、太大的目标。太空了队员们没有兴趣,太大了又超出他们的能力,一旦奋斗目标不能实现,就会使队员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动摇对集体的信心。所以,确立目标应结合实际,循序渐进,从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目标开始。目标确立以后,必须认真分析各个队员的基础、能力,分析可以利用哪些有利条件等等。目标最终实现了,会使队员们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极大增强他们对集体的信心,提高他们为集体而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时应趁热打铁,及时引导队员向下一个目标前进,使队员时时处在新目标的鼓舞下,队员此时的集体主义意识也就在一个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七,树立好集体正确的舆论。
舆论是指在一个集体中大家所形成的普遍的认识,对某一类事情的共同认定。正确的舆论对集体的良好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经常组织学生评论周围发生的事情,既评论好事,也评论坏事,让他们明辨是非。如某校某中队进行完跳绳比赛之后,大家都扔掉手中的绳子,拼命往教室里跑。这时,有一个男同学留了下来,把这些绳子慢慢地收拾起来,其他几个男同学过来之后,对他说:“真笨,老师会收拾的,这么热的天气,还不去教室休息休息。”老师抓住这次机会,到教室跟所有的同学进行了讨论,经过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大家都认为这位男同学做的是对的,应该表扬。接着,又给他们讲述了很多雷锋的故事。从此以后,哪个同学为集体做了好事,都受到大家的赞扬。良好的集体建立了,开展各项工作也顺利了。
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长期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通过细致有效的工作,逐渐在学生中培养起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学生的集体主义道德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只要坚持不懈地抓,一定会抓出效果来。